為何一篇《我的母親》能夠火遍全網,原因是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表露,用最樸素的語言打動人心。
如此一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與散文《背影》遙相呼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字里行間懷著對母親的思念和真摯的感情。抓住了生活的點點滴滴,由心而發,有感而生!
訴說老一代人吃苦耐勞、勤勞善良的美德。
“墳頭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
極為簡潔的文字,卻十分有力地展現出一位母親的偉大,同時又烘托出兒子對母親的無限思念之情。
草還在,墳還在,但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這份悲切之情,感動人心,引發共鳴。
“我的母親”,是許多人說不完的故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媽媽,雖然她們的姓名不同,長相不同,但對子女的愛卻是一樣的真切。
尤其當我們為人父母,就更能體會到母親的艱辛和不容易。
大爺寫的《母親》全文如下,字字淳樸,句句真實感人!
帶著這份思念,極目新聞的記者來到了這位農民工大爺的家鄉,從村民的口中,給我們勾勒出了這位樸實無華的大爺,他的過往經歷。
大爺今年56歲,而他的母親卻已經去世30多年,換句話說,在他而立之年,也就是20多歲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
跟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一樣,他的父母生了8個兄弟姐妹,可以想象的出來,他們的生活過得非常艱辛。
在男娃娃中,他排行老三,所以村民們常常喚他“安老三”。
小時候,安老三在媽媽身邊,還有哥哥姐姐們的照顧,生活雖然艱辛,雖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很是瀟灑。
而這位“安老三”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源于他不平凡的經歷。
讀完高中之后,他就去了部隊,干了七八年的兵,當完兵回來之后,就直接在家務農了,閑暇時也會出去做做農民工的活。
而村民們對大爺母親的印象是,雖然家里貧苦,但為人處事極為和善。
當時他們家里確實窮,有一次過年捏餃子,母親在鍋邊,邊捏邊下餃子,孩子們就圍在鍋邊,一個接一個按順序吃,至于吃了多少個,孩子們都不知道,反正吃到最后都沒有吃飽。
等到餃子下完了之后,孩子們一哄而散,跑出去玩了,母親卻一個也沒撈到。
或許是這位母親的勤勞豁達,或許是母親離開太早的緣故,讓這位農民工大爺感觸頗多,寫出這樣大開大合的文字。
每逢清明時節去上墳的時候,這樣的經歷尤為深刻!
“安老三”的妻子也知道這個事,但對于丈夫的火,她并不在意。
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婦女,并不想表露太多的情感,因為要謀于生計,忙于工作,拒絕了進一步的采訪。
而如今,“安老三”夫妻倆,一共養育了三個子女,按年齡來推算,應該都到了要成家的歲數了。
再來一張大爺的生活照:
不得不說,這位大爺能有這份文字功底,有這感人的情感,又有高中文化的底子,在當時也算是個有為青年。
寫出如此有深意的文章,看來什么坎都經歷過,不然怎能寫出如此蕩氣回腸的詩篇。
大家說是不是?
本文信源
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