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暑熱、濕熱襲來,該怎樣正確避暑祛濕?有哪些養生要點需要注意?
夏至養生有三避
1.避暑。夏至時節天氣炎熱,不要長時間曝曬,也不要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長時間進行體力勞動。因火暑之性開泄,出汗較多,體液損失嚴重,故應注意多飲水,以防體液脫失。
2.避濕。《黃帝內經》有言:“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夏至時節,也是濕土當令之時,天氣多陰雨,應保持室內干燥。此外,濕氣通于脾,此時易出現脾虛,建議適當吃些扁豆、冬瓜、薏苡仁等幫助化濕的食物。
3.避寒。中醫認為,夏季為了散熱,人的皮膚毛孔開泄,最易感受風寒、風濕及濕熱之邪,患上疾病。
(1)防腹中寒:一是注意盡量進食溫熱飲食,不貪吃冷飲、冷食;二是睡覺時要蓋肚子,注意腹部保暖;三是適當吃點生姜,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
(2)防軀體寒:合理使用電扇和空調。
(3)防頭、腳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頭、沖腳,易導致各種疾病。
祛暑、祛濕、祛寒,可用這三款藥膳
1.祛暑——荷葉茯苓芡實蓮子粥
食材:新鮮荷葉1張,鮮蓮子30枚,茯苓30克,芡實20克,小米、大米各100克,冰糖適量(血糖高者可舍去)。
做法:食材洗凈后一同放入鍋中熬制煮粥。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
2.祛濕——清心排濕湯
材料:綠豆30克,赤小豆30克,薏苡仁50克,白豆蔻10克,粳米50克(血糖高者可舍去)。
做法:將食材浸泡、洗凈,一起放入瓦煲內熬制煮粥。
功效:清心祛暑、健脾利濕。
3.祛寒——二姜豬肚湯
材料:豬肚、紅棗、枸杞、良姜、干姜、黑胡椒碎各適量。
做法:豬肚加入干淀粉、白醋、鹽反復搓洗干凈切條。起鍋燒水,放入豬肚焯好水撈出。另起鍋燒油,爆香干姜、良姜,再放入豬肚條大火翻炒。鍋中倒入開水大火燜煮20分鐘后,加入黑胡椒碎、枸杞、紅棗,轉小火繼續燜煮40分鐘,出鍋前加入適量鹽即可。
功效:姜辛溫發散,入胃經、肺經、脾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療風寒感冒,也用于緩解胃寒導致的嘔吐。豬肚性味溫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增進消化能力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