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
一輩子走對一次路,已是難能可貴的體驗。
而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做錯事,
其實也并不容易。
畢竟人不是機器,不會永遠按照一個錯誤的程序運行下去。
成長的過程,其實說到底,
就是不斷試錯,然后改正,
進而再出發的過程。
人生的經驗會積累,
認知也會隨之優化,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世界也在不斷變化。
人與世界的關系,人如何適應世道的過程,
恰恰就是在這樣的糾葛之中,
形成那個所謂“人生”的意義。
由此可見,人生這兩個字背后的意義,
恰是那個“半對半錯”的平衡游戲。
半對半錯是常態,但能做到全錯的人,
也絕非“一般人物”。
畢竟我們都知道,
如果某個人能在錯誤的方向上走得比誰都堅定,
錯得比誰都徹底。
那么結合之前的分析來看,
他們不是沒機會回頭,而是拒絕回頭。
至于拒絕的理由,往往并不源自于外界賦予其經驗的積累,
而是因為內在的某些“劣根性”,
導致他們產生錯誤的,且無法被修正的極端認知。
事實上,這樣的人不是不懂道理,
而是自以為比道理更懂自己。
他們自詡聰明,永遠高人一等,
甚至他們的小聰明,讓他們認為就算失敗了,
都可以解釋成一種“暫時的勝利”。
在他們的身上所發生的一切,
似乎總是在印證那個既經典又質樸的道理:
性格決定命運。
是的,他們的性格,
確確實實決定了他們接下來的命運走向。
當他們以自負的心態,
堅定不移的自我囚禁在邏輯閉環之中,
對現實的否定,就成了順理成章的判斷,
事實是,他們執迷不悟,
卻被他們說成“這才叫大徹大悟”。
有些人年輕時犯錯,情有可原。
但有些人中年還在重復同樣的錯誤,
那就不是命運的捉弄,
而是性格使然的注定。
他們在抱怨世道不同的同時,
有以各種理由,強行遷就著自己的無動于衷,
與其說這是命運的安排,
倒不如直接一點,
這是他們咎由自取的“成果”。
當然,他們并不孤單,
因為他們的身邊,往往會有一些看似“理解”他們的存在,
還會有愿意陪他們一起錯的朋友,
這種“共錯感”的出現,實則是一種另類的共鳴,
在他們看來,只要還有人陪著一起錯,
那就不算錯。
只要跌倒了還能爬起來,
那么跌倒本身,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只不過他們并不清楚的是,
有些人只是在哄著他們,看他們表演出更大的笑話,
而也有些人,則是利用他們“不怕摔”的心態,
讓他們摔的更厲害,
他們摔倒了,有些人就能獲利了,
而扶起摔倒的他們,
也是有利可圖的需要,
這種“一魚兩吃”的做法,
只為將他們的利用價值,
吃干抹凈。
若是我們從更宏觀的視角來觀察,
其實人與社會的關系,
本身就是一場集體試錯實驗:
個人的錯誤,帶來的是微觀的教訓,
而系統的弊端,會導致宏觀的代價,
由此可見,無論是群體還是系統,
在錯誤面前的大結局,
往往會呈現出疏通同歸的表現,
是的,事實現在就擺在人們的眼前,
那些被自負蒙蔽的人,一錯再錯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選擇這條路的理由也許千奇百怪,
但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人,
已經很難讓正常人,清醒的人們,
對他們報以一絲一毫的同情,
盡管世道萬千變化,但殊途同歸的結果,
總會讓人們看到,前路再難,
也比作繭自“負”要好得多。
有些人的下場,
看似是命運使然,
實則是性格作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