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學發生的關于3名學生拒報清北、班主任不滿要解散微信群的事兒,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了解,該校“志遠班”三名高分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根據自己的喜好、意愿,填報了其他高校,而沒有選擇報考北大、清華大學,班主任對此十分不滿,非常失望,并有些惱羞成怒,感情用事,發出解散微信群的過激言論。
這位班主任在微信群里說的兩段話,被人截圖發在了網上。我看了一下,總體的、集中的感受就是,這位老師的教育觀,被利益嚴重扭曲,許多話已經背離了教育,甚至玷污了“教育”二字。
看上面圖片,群的名稱是“清北團隊合作群”,顧名思義,可知這里都是沖刺清北的。這本無可厚非,畢竟清北是中國一流大學,鼓勵學生考清北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鼓勵歸鼓勵,學生想上什么學校,還是應該尊重學生意愿。就算學生一開始想上清北,臨時改變主意,想上其他學校,這也沒什么,也該得到尊重。
班主任抱怨或者說是批評學生“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這是毫無道理的。人生,是學生的人生,學生當然有權自己做主。老師可以建議,但是無權干涉。
從我劃紫色線的語句,可以感受到班主任那種被利益扭曲的教育觀。
“學校100萬的付出”,說這話什么意思?學校這100萬付給學生了?學生和學校簽訂合同只能報考清北了?學校要從學生報清北上賺回這些錢嗎?
在這里,公眾有理由懷疑,這里存在某種與利益相關的綁定,比如考上一個清北獎勵多少錢,不然學校和老師不會如此熱衷于清北,如果沒有利益,老師不會這樣在意學生報考清北與否。
所以,“將我們所有的感情都歸化為零”的,不是學生不報考清北,而是老師逼迫學生報考清北,
這就是被利益扭曲的教育觀。
接著說老師上面那段話。
“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的假期”,這不就是占用假期給學生補課嗎?違法的事情還給說得高大上了?老師的付出就是為了控制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嗎?老師教育教學難道不是本職工作、分內之事嗎?
雖然我認為學生應該感恩老師的教誨,但這種感恩應該是自發的、由衷的,不是老師強求的,更不是老師追求的。學校、老師無論付出多少,都是份內工作,都是應該做的,不能要求學生必須感恩,更不能以此對學生進行道德綁架。
“我們從未停止追求清北的腳步”,這是把老師的追求強加給學生,顯然沒有道理,學生不愿意上清北,或者臨時改變主意,這都是學生的自由,連家長也得尊重學生的意愿,因為這影響學生一輩子。
再來看看老師的第二段話。
老師說學生“在絕對的利益面前”如何如何,這是顛倒了是非,恐怕是老師“在絕對的利益面前”一定讓學生報清北。
就像高三時學校、老師迫使一些學生報單招一樣,不就是為了升學率嗎?這不就是“絕對利益”嗎?
再說了,如果一定說學生為了“絕對利益”,那這個利益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有什么不對的?為了自己的人生作出自己的選擇,這種“絕對利益”當然要抓住。
倒是老師不應該把獎金作為自己的“絕對利益”,否則,老師就是為了獎金“白了頭烙下病”,就是為了獎金“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的假期”,而不是為了學生,這樣一來還有什么資格要求學生感恩?
這位老師確實應該反思自己,這確實是失敗,但這是老師想要操縱學生的失敗,不是教育的失敗。恰恰相反,我倒認為,教育是成功的,只是這可能是無意的成功。
學生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懂得自主選擇自己的人生,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成功嗎?都考大學了,對老師還唯命是從而不知道自主選擇的學生,無論如何不能說是教育成功的。
不過,這個老師,顯然是一個背鍋的,盡管她自己可能也有利益綁定在學生報考清北上,但無疑學校也有,而且首先是學校有,才把利益分給老師一部分,然后對老師施加壓力,壓力再傳導給學生。
但是,學校的情況說明,只有老師作出檢討,誰也不知道學校其實也有責任。當然,這也是必然的結果,而且也是正常現象。高中教育是附加利益最嚴重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