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嶗山區“工業上樓”標桿項目源嘉生命科技產業園正式開園。截至2025年6月,該園區已成功吸引天目山藥業、三源泰科、模擬醫學等30余家企業入駐,涵蓋生物醫藥、康復輔具、高端醫療器械等優質產業領域。
嶗山區今年全力推動源嘉生命科技產業園、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10余個項目實施“工業上樓”,預計新增工業載體面積達50萬平方米,這項舉措正成為嶗山區破解土地要素制約、培育新興產業的核心抓手。
2023年,嶗山區正式發布《嶗山區推動“工業上樓”工作的指導標準和政策措施》,將政策適用范圍從株洲路片區擴展至全域。截至目前,嶗山區已推動源嘉生命科技產業園、好美智谷、華睿越海等8個項目實施“工業上樓”,這種“垂直工廠”模式,使單位土地的產業承載量提升3倍-5倍,成為破解土地制約的關鍵一招。
嶗山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崔曉燕介紹,嶗山區在前期梳理了施工許可、聯合驗收等多項審批手續,制定了最優最短的推進路徑,為項目運營節省了3個月的時間。“我們打造了政務服務驛站,為入駐企業提供了一站式集成式的服務,讓企業足不出園就能辦成事,以高質量政務服務賦能嶗山新興產業集群。”
“我們的主要業務是針對醫護人員開展醫學能力和技能提升的培訓。截至目前,我們在園區已經完成了22萬人次的醫護人員培訓。業務能得到健康發展,要得益于整個園區在服務和配套上很大的一個支持。”青島模擬醫學中心是首批入駐源嘉生命科技產業園的企業,提到嶗山區“工業上樓”給予的配套政策支持,該中心的行政總監郭淑銀頗有感觸。
在株洲路片區,“工業上樓”項目與周邊的科研院所、商業綜合體形成“15分鐘產業生活圈”,既解決了產業工人的通勤難題,又推動了產城融合。
6月份,東華軟件全國副中心產業園開園,該項目以數字經濟產業生態為特色,采取“工業上樓”模式,打造智慧城市與信創生產研發高地。東華軟件高級副總裁、東華云都總裁董玉鎖介紹,該項目設計廠房總面積2萬平方米,上下共分為5層,真正實現“工業廠房”從獨立企業園區到產業集群的質變,在同樣土地面積上創造成倍數增加的產值。“比如,我們所布局的AI產線,面積約1000平方米,可在樓宇內生產AI一體機等產品;信創產線面積約2000平方米,可在樓宇內生產服務器、電腦等信創產品,年產能達8萬臺(套)。”董玉鎖說。
嶗山區“工業上樓”的實踐,既是對土地資源緊約束下產業發展路徑的深度探索,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經驗借鑒。當夕陽掠過嶗山區各個產業園,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垂直產業社區”,不僅是嶗山區產業突圍的縮影,同時也昭示著一個新趨勢:在土地資源有限的都市核心區,唯有向天空要空間、以創新破困局,才能讓產業在立體維度上實現真正的“向上生長”。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