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總覺得“有親有靠”,什么事都能找親戚、兄弟姐妹說說。
可等到人到中年,等到頭發白了、牙齒松了,才發現,血濃于水這句話,真不頂饑。
熱鬧的飯桌,少了幾個人,家里微信群也沒人說話。
親戚?兄弟姐妹?怎么就越走越遠了呢?
仔細想想,這種情況背后,其實往往藏著三大現實問題,讓人清醒又心酸。
01
是利益分配不均,感情被錢磨光
小時候,誰家有瓶醬油都要分一半給對方,誰有糖都得先讓兄弟姐妹吃。
可等到遺產、房產、拆遷補償的時候,叫得歡的總是家人,翻臉的也是家人。
我樓上的鄰居,兄弟三人。
父母過世后,為了那套舊房,拉扯了三年,誰也不讓誰。
一個說自己照顧老人最多,一個說出的錢最多,最后親情比水還淡。
路上見面都繞著走,逢年過節電話都懶得打。
有人說,錢不怕不夠花,就怕分得不夠公平。
在利益面前,有些親情,真得脆得像張紙,一揭就破。
02
是生活環境和認知差距,越聊越沒共同語言
有的兄弟姐妹,年輕時在一起,感情好得不得了。
后來各自成家立業,一個留在老町子做生意,一個跑去大城市打拼,再見時,屋外下著雨,屋里各有各的煩惱。
你苦惱孩子上學難,他操心拆遷分房,他關心菜價,你聊旅游攻略。
隔著手機聊兩句,插不上話,笑點都不一樣。
就像兩列火車,明明靠得很近,但永遠不在同一軌道上。
誰也不懂誰的表達,到最后干脆少聯系,免得雞同鴨講。
慢慢地,微信群成了“僵尸群”,消息一年不響一聲
03
是彼此的計較和冷漠,讓感情消耗殆盡
說白了,很多人對親戚的要求很高,對自己反而苛刻。
自己付出一點,就在心里記上一筆賬,“我去年借過你5000啊”“我給你家孩子送過禮啊”,結果沒收到同等回報,心里別扭。
久而久之,感情全都變成了算賬、對比,看誰吃虧誰占便宜。
樓下那位阿姨,曾幫自己侄女帶孩子,熬了一年,等對方需要幫忙時,侄女一個電話都沒打。
阿姨氣得關門不見人,逢人就說,“親戚走得太近,都是麻煩!”這樣的例子多了,誰還敢深交?
其實,親戚和兄弟姐妹的關系漸行漸遠,并不是哪一方有錯,而是時代不同了,生活方式不同了。
年幼時,靠的是一口鍋吃飯、肩并肩干活。等到各自有家有業,誰都有難處、都有無奈。
有人說,親情就是一頓飯、一場病、一場分家。飯桌散了,分家鬧了,該走散的,也走散了
結語
人生說穿了就是這樣,指望著血緣能抵御所有現實的殘酷,事實上是癡人說夢。
誰都不肯吃虧,讓利都嫌虧,情分自然也守不住。有些人,小時候一道牽手上學,長大了,就是老死不相往來。
你說可惜嗎?真的很可惜。
但現實就是這么扎心。這個世界,誰也不是誰的保障。
親戚、兄弟姐妹,能走到心里就感恩,漸行漸遠就隨它去吧。
畢竟,人生的路終究要靠自己走。
至親至愛,頂天也就陪你一段,風雨兼程的日子,誰還不是一個人?
要明白:人生路上,誰都不能當成永遠的依靠。
感情再深,也要防著“分割不均”,防著冷漠計較。
珍惜能走在一起的親人,坦然面對該散的親人。
走得遠了,就別糾纏。心寬一點,路才能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