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西安城的八十年代?時空好像在這里凝固。
大禮堂、老商店、日雜鋪、理發店、副食店、小旅館烤肉攤子……我們穿越了。
前段時間聽小說《主角》,沒想到就刷到了《主角》電視劇的拍攝地方,大數據是太厲害了!
事先聲明:柞水鳳凰鎮的拍攝是“撞”上去的。那是個古鎮老街,很多地方鏡頭是不需要的做多少的改造,稍加修飾就可以了。
我說的這個是位于石砭峪口的西影風雷年代影視基地,現在是電視劇《主角》的重要片場。
多年前我最喜歡騎行的地方就是石砭峪,從北郊到南郊,不拐彎就上了石砭峪水庫大壩,早上出門中午回來還能趕上吃個晌午飯。
自此石砭峪封閉后,我就很少來這里了。
沒有想到,峪口的這個老三線廠子,現在變成了影視基地。
這個廠就是西安風雷儀表廠,1966年建廠老三線,軍工企業,據說是給戰斗機、坦克、艦艇上上面生產計時時刻表的,老厲害了。
有人說還是給“兩彈一星”造過表,我就不知道了。
我們西安人都知道長安的蝴蝶手表,其實風雷廠七八十年代生產的“熊貓表”也是很牛逼的。
熊貓表“系出名門”。
話說這個風雷儀表廠風冷和上海手表廠有很大的淵源:風雷儀表廠的前身就是上海手表廠“608“軍工保密車間,這個車間主要是生產精密的航空機械用表,1966年三線建設時搬遷到西安。
看看,和當時名滿全國的“上海”牌手表都有“血緣關系”。
“好人好馬上三線”,這個廠以前就是“上海阿拉”的天下。
以前我騎著車子路過的儀表廠,早就破產搬離,只留下有著鮮明時代印記的廠房、宿舍、家屬院。其實秦嶺很多峪口前,有不少這樣的老建筑。
沒想到這里稍加改造,就成了一個影視基地,真是好創意。
《主角》故事背景時間是七十年代后期到八九十年代,這個時代的背景現在還真是不好找。
對于60后70后來說,那個年代的記憶,就是對于童年和青春的記憶。看到眼前這樣的老建筑,老鋪面,都是滿滿的回憶。
我是見過沒有改造前的西安四條大街的,四條大街上原先有很多低矮的瓦房,印象最深的就是北大街新華書店對面的那一排,還有西大街的那一片。
甚至于這樣的理發店,這樣的日雜店,都是當年光顧的地方。
話說設置這個片場的人,一看就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把那個年代街道時尚元素,拿捏的準準的。
據說《主角》電視劇有超過60%主場景都將在此取景,蘇式工業建筑群,高大濃密的梧桐樹,陳舊的禮堂、宿舍樓,很有那個年代的煙火氣息。
你看看,有點兒懷舊情緒的人,到這里拍照,是不是很上鏡頭?
手上缺瓶冰峰
西安周邊這樣閑置的老廠房多得很,像改造過的大華1935、紡織城藝術區、老鋼廠……那些都在城區,郊區這樣老廠改造的好像沒有。
把老工業基地變身文創產業園和創意區都是弄比較“洋火”,像這樣自自然然甚至有些破爛的好像還沒有。
這個路牌太假,我是坐過11路的
現在搞文化創意的都太“桑眼”,還沒有咋捏,就把刀子磨的“殘火”的,咋,準備割肉呀。
有些東西閑著也是閑著,先把人氣攏攏,甚至有些地方本來就是公益性的,沒有必要急著掙錢。
環山路上很多公益性的建設也沒有想著掙錢,就是為了豐富了西安市民的生活。來轉悠的人多了,小錢自然就撒出去了。
最見不得的就是事情還沒有咋捏,就有專家談論什么“影視+文旅+農業+科技+藝術”多元碰撞,“解鎖劇組拍攝、影視文博、研學、鄉村休閑、生態農場等豐富文旅場景,打造全國工業遺產活化標桿。”
這就把人給嚇跑了。
現在街道上這些場景也只有百十米,院子里面的還沒有開放,要是專門來這里打卡拍照是不值得的,好在西安市的閑人多,沿著環山路轉的閑人更多。
石砭峪東西兩邊的天子峪百塔寺抱龍峪,都是西安人愛轉的地方,閑轉的時候順路來這里轉轉,也不錯。
等主角上演后,這里必定還有一火。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