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天老天爺要“潑大水”。從后天開始,咱這片平原、丘陵、河沿兒的地,都得迎接一場連陰雨。
玉米稈正拔節,大豆剛結莢,最怕地里泡了水、根須悶得慌。山區種果樹的老鄉注意,斜地容易沖溝,樹根周邊得壘點草皮擋泥。
平原種玉米的,趕緊把田壟扒拉扒拉,開出半拃深的排水溝,別等水漫了壟才著急。河沿兒種大豆的,往年澇過的地塊,找些舊木板、竹籬笆,把田埂再加高兩寸。有人說,老輩兒看云識雨,說“云接落日頭,大雨在后頭”,這回天氣預報和老經驗對上了。
但光靠看天不夠,咱得主動防——玉米葉子要是裹了泥,等天放晴了得抖摟抖摟,別讓葉片捂黃了。大豆地里要是冒水泡泡,說明地下水位高,得在田邊挖個滲水坑,鋪層碎秸稈導流。
可能有人犯難:家里壯勞力外出打工,就剩老人小孩咋干活?
村東頭李大叔去年帶頭發起的“換工互助隊”,這時候該派上用場了,誰家先排水、誰家先固壟,互相搭把手。咱這兒的黏土田最黏腳,建議穿帶鐵齒的膠鞋下地,別摔跟頭。
還有育苗棚的薄膜,檢查下邊緣的繩子是不是松了,大雨帶風,別讓膜被掀了頂。我個人覺得,這波雨來得急,但只要提前把排水渠清干凈,莊稼就能少遭罪。
前兩年鄰村王大哥家玉米地沒及時排水,減產兩成,今年可別重蹈覆轍。蔬菜大棚的菜農注意,番茄、黃瓜的根系怕澇,雨前在壟間鋪層碎玉米芯,能吸潮氣護根。低洼地種紅薯的,趕緊把薯藤往高壟上翻,別讓藤節泡出爛疤。
可能有新手問:雨中間能去地里干活不?千萬別!
濕泥沾腳不說,踩實了土壤板結,莊稼根更難喘氣。等雨停后,第一時間去地里看——玉米稈要是歪了,別硬扶,旁邊插根竹竿輕輕綁住,讓它慢慢直起來。大豆葉片上的泥點,最好用噴霧器沖干凈,不然影響光合作用。
村里的農機合作社這兩天該忙活了,把抽水機拉出來試試,萬一有積水能及時抽。
咱老一輩傳下的“雨前清溝、雨后松土”的法子,現在結合抽水設備,效果更好。這場雨考驗的是咱未雨綢繆的心思,別等莊稼泡在水里才后悔。記住:排水早一步,收成穩三分。
最后列個急活清單:①今天日落前清完田邊雜草堵點;②明早檢查抽水機油管;③后晌找互助隊定分工;④備齊塑料布、沙袋防沖垮。
趕緊動起來,莊稼不等人,咱多操心,秋后的糧倉才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