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以法之名》不僅再次“拯救”了優酷,而且也帶火了取景地沈陽。
前不久,就有人問《以法之名》的導演,為啥取景地要選在沈陽呢?導演的解釋是"東北的凜冽與白山黑水,能完美呈現故事張力",說到這兒,就有很多網友不同意了,“東北不僅凜冽,還搞笑呢”。
沈陽不僅“凜冽” 還“搞笑”呢
說起來,沈陽總是以奇奇怪怪的方式“出圈”,最近,隨著《以法之名》的熱播,沈陽作為取景地竟然又“紅”了。
起初大家也沒在意,后來什么中法高法萬象匯通通出鏡,大家才發現“這不是沈陽么”?直到那個曾經的“亞洲第一高”的彩電塔也出鏡了,人們才終于確認,這就是沈陽!
但是這部劇也只是將這座東北老工業城市展示出了“冰山一角”,沈陽的魅力遠不止于此。畢竟,鏡頭一轉,這里更是笑聲的搖籃、喜劇的福地,熱騰騰的煙火氣和骨子里的幽默感,詮釋著"東北文藝復興"的另一面。
沈陽與喜劇的緣分可謂天作之合。從早年的《東北一家人》到《鄉村愛情》,從趙本山到喬杉賈冰,這片土地孕育的"梗文化"早已滲透進全民記憶。都說東北人“渾身都是梗”,這種渾然天成的喜劇基因,讓沈陽成為喜劇電影創作的寶藏。
7月5日,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在遼寧省沈陽市盛大啟幕。嘉賓、影人與影迷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歡樂時刻。當天,“光影綻放中國行”遼寧站活動也正式啟航,影人代表將深入遼沈大地感受煙火魅力,挖掘創作靈感。
沈陽也要變身“影視基地”了?
其實,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落地沈陽不僅是因為這座城市既有冬日的凜冽,又有夏日的歡愉,更是因為這座城市,本身就深植影視文化基因。
“從120年前遼寧法庫人任慶泰拍攝中國首部電影《定軍山》,到如今成為創作沃土,滋養出無數優秀影人和作品,遼寧是備受電影人青睞的天然攝影棚,也是中國電影歷程的見證者。”這是電影人對遼寧的回憶,更是對遼寧的認可,“光影綻放中國行遼寧站,我們來了!這將是一次優秀電影的巡禮,也是一場跨越山河的精神共振。”
為了進一步推動沈陽影視行業發展,這屆電影周上,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楊利景登臺發布《遼寧省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將從資金扶持、拍攝服務、人才引進等9大維度助力喜劇電影創作。
其實,近幾年來,各類影視作品選擇在沈陽取景已經越來越頻繁了,從前幾天《森中有林》來沈陽北市場取景,到熱播劇《以法之名》把沈陽作為重點取景地,這座城市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導演“選中”。
可以說沈陽這座城市,正在重新走進聚光燈下,被光影重新定義。正在舉辦的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更是讓沈陽以"喜劇之都"的身份站上C位。
正如網友所說,中國喜劇看東北,東北喜劇看沈陽。本次開幕式由電影頻道主持人郭瑋、羅曼與沈陽籍主持人、演員杜海濤聯袂主持。據介紹,本屆電影周期間,電影頻道也將多角度報道各項活動,并將在7月6日、11日、12日三天,推出大型系列融媒體直播活動,邀請嘉賓影人跟著電影游沈陽美景、品沈陽美食,全方位探索這座城市與中國喜劇電影的聯結。
期待沈陽在喜劇電影周和各類影視作品的帶動下,徹底釋放這座城市的"雙面魅力"——它既是《以法之名》里那個冷峻硬朗的工業之城,也是劉老根大舞臺上逗得觀眾前仰后合的歡樂之都。
當刑偵劇的肅穆與喜劇的歡騰在這片土地碰撞交融,世界終將看見沈陽的凜冽外表下,始終涌動著熾熱的生活熱情;而那些看似粗糲的鋼鐵叢林里,永遠回蕩著最鮮活的笑聲。這樣的沈陽,既有厚重,又不失靈動,正以它獨特的文化張力,書寫著屬于東北的"雙城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