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上墳時,總有人指著山坡上的墳塋問:"為啥有的墳頭光禿禿,有的卻立著石碑?"
其實,這背后藏著老祖宗傳下來的講究:"墓碑不能隨便立,四種人不立碑"。到底是哪四種人呢?立碑又有哪些規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先說說為啥要立碑?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墓碑可不是隨便豎的石頭。對古人來說,立碑首先是為了"認祖歸宗"。
以前沒有照片和檔案,一代代人去世后,全靠墓碑上的名字、輩分、生卒年,讓后人知道自家祖宗是誰,排在哪兒。
就像現在的家庭相冊,墓碑就是刻在石頭上的家族記憶。
再者,立碑也是盡孝的體現。老話講"樹高千丈不忘根",給長輩立塊像樣的石碑,既能讓逝者"有頭有臉",也能讓子孫后代有個祭拜的依托。
逢年過節對著石碑上香磕頭,心里才覺得踏實,這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
通俗一點說,立碑也是為了方便后人祭掃,知道自己的祖先在哪里,自己的根在哪里,這樣心理也有個寄托之地!
立碑的講究可不少
別看一塊石碑不起眼,里面的講究能說出一籮筐。首先是時間,老輩人說"新墳三年不立碑",要等逝者入土為安三年后,家宅安穩了再立碑,這是怕驚擾了逝者。
而且立碑都是在周年,比如三周年,五周年等,同時不宜在無春年立碑,老輩人的說法是“無春年不動土”,就包括不能立碑!
然后是碑文,名字要刻對,輩分不能亂。誰先去世誰的名字靠上,這些細節錯了會被人笑話不懂規矩。
還有個有趣的說法,立碑時直系親屬要到場,尤其是長子長孫,這叫"子孫滿堂護碑基",寓意家族人丁興旺。
石碑立好后還要"開光點眼",用紅布擦一遍碑上的字,算是正式"啟用"了。
這四種人為啥不能立碑?
“墓碑不能隨便立,四種人不立碑”,是哪四種人?
老祖宗定下的規矩里,有四種人死后不能立碑!
第一種是夭殤者。
嬰幼兒夭折叫"夭",青少年早逝叫"殤",這些沒成年的孩子按老規矩不能進祖墳,更不能立碑。
古人覺得,沒長大的孩子還沒真正成為家族的一員,沒承擔過家庭責任,立碑反而會讓他們魂魄不安。
現在農村還有些地方保留這習慣,早逝的年輕人墳頭往往很簡單。
第二種是無后者。
過去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沒有子孫后代的人,按老理兒連進祖墳的資格都沒有,只能葬在墳地的邊角。
立碑本是為了讓后人祭拜,要是沒人續香火,石碑立了也是孤零零的,時間長了沒人打理,反而顯得凄涼。
當然了這個是正常情況下,如果是對于一些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值得被人們和后人銘記的人物,也是可以立碑的!
第三種是橫死者。
突然遇車禍、暴病、自殺等原因去世的人,老輩人叫"橫死",覺得這樣的逝者帶著"戾氣"。
怕立碑后這些不祥之氣影響子孫,所以即便有后人,也大多不立碑。其實主要還是怕有人說閑話,這樣更容易遭受非議!
這其實是古人對意外死亡的敬畏,也是一種趨吉避兇的心理。
第四種是邪惡者。
那些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比如殺人越貨、投敵叛國的人,死后不僅不能進祖墳,更不能立碑留名。
老祖宗覺得這種人不配被后代祭拜,讓他們"無名無姓"地長眠,是對惡行的懲罰,也是在警示后人要走正道。
這些老規矩傳到今天,有些已經隨著時代變了樣。現在很多地方不再嚴格遵循"四種人不立碑",但立碑時的敬畏心沒變。
而且如今時代不同了,觀念也變了!好多地方的人,剛去世就立碑了!而且碑文也非常簡單,隨意了!
其實不管有沒有石碑,真正重要的是心里裝著祖宗的教誨,守著做人的本分。對此,你們怎么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