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江華
對于椰棗,你了解多少?一口咬下,那甜蜜的滋味不禁讓人想起遙遠而神秘的阿拉伯國家。中東有句諺語:每天吃椰棗,毒邪不上身。當地人離不開椰棗,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普通的棗,象征著富裕、美好的生活。
如今在海南,椰棗也落地生根了。位于文昌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椰子所)椰棗種質資源圃里,經過科研人員精心管護,部分椰棗樹已結出幼果。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未來,椰棗或將更廣泛地進入國人的視野。
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國熱科院椰子所椰棗種質資源圃,工人為椰棗修剪老葉。新華社發
沙漠中的“面包”
凡是吃過椰棗的人,幾乎都會對它的甜度印象深刻,熟透的椰棗含糖量高達70%,因此它被譽為“天然果糖”。在各大網購平臺上,人們見得較多的是含水量低于20%的干食類椰棗,顏色多樣,有深褐色、黃褐相間、深紅色等,味道香甜濃郁,口感綿密;而鮮食類椰棗則含水量在60%左右,顏色有金黃色、朱紅色等,口味清甜,吃起來像脆棗,破壁后味道更濃郁。
追溯起來,椰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四大果樹”(其他三種為葡萄、無花果和油橄欖)之一,已有約7000年馴化史。別看它個頭、身形跟普通紅棗沒什么區別,卻是營養豐富的果品,富含鐵、鈣、磷、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纖維素等,被稱為“沙漠中的面包”,在阿拉伯國家常被用于招待貴賓。
中國熱科院椰子所椰棗研究中心專家張寧介紹,椰棗“渾身是寶”,果子能食用,葉片纖維可造紙,葉片和腐爛的果實可混合制作牛羊青貯飼料。“還可以利用其優異的抗逆性能開展生態修復,樹形優美的品種能作為景觀樹。”
一直以來,椰棗樹在阿拉伯人心目中占據著崇高地位。當地的經典書籍常提到椰棗樹和椰棗,把椰棗樹描述為成長在天堂的植物。他們還賦予了椰棗樹諸多美德,稱贊它高大、正直、堅定、慷慨等。
伊拉克加西姆地區成熟的椰棗。新華社發
椰棗原產于西亞和北非,可以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生存,雖然早在唐代,椰棗果就傳入了中國,但一直未在中國形成產業。如今,中國椰棗年消費量大約3萬噸,全部依賴進口,阿拉伯國家是重要進口來源地。
在張寧看來,椰棗能夠在沙漠地區生長,具有耐干旱、耐高溫、耐鹽堿等特點。我國大面積分布的干熱河谷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推廣種植椰棗具有廣闊的產業前景和生態效益。
緣何扎根海南
2019年,中國和阿聯酋達成共識,阿聯酋捐贈10萬株椰棗苗在中國發展椰棗產業,雙方攜手開拓第三方市場。2021年12月,首批1500株椰棗苗在海南文昌正式交接,并在中國熱科院椰子所入圃隔離試種。
為何選擇在海南試種?答案是:中國熱科院椰子所有較為深厚的椰棗研究基礎。張寧表示,作為我國最早開展椰棗研究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中國熱科院椰子所自2015年起,開展椰棗種質資源引進評價、種苗繁育、病蟲害綜合防控等研究。
跨越沙漠與大海,椰棗扎根海南的意義,遠超品種引進范疇。張寧認為,椰棗的引進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農作物的多樣性,也將為中阿兩國在農業生產、糧食安全、環境領域的科研合作帶來更多機會。
10萬株椰棗苗為何要分批引進?在我國尚無椰棗產業的情況下,弄清楚在哪里發展、引進什么品種至關重要。因此,根據“分批引進、多點試種、逐步優化”的原則,中國熱科院椰子所分三個階段引進椰棗苗并開展研究推廣工作。
中國熱科院椰子所椰棗種質資源圃,科研人員查看椰棗幼果生長情況。新華社發
張寧介紹,第一批1500株椰棗樹苗部分已開花結果,在此基礎上,引進的第二批2.35萬株樹苗計劃在全國四省十地用于開展試種工作,形成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剩余的7.5萬株樹苗,一部分用于擴大試種區域,一部分用于在選定區域規模化發展椰棗產業。”
攻克技術難題
在中國熱科院椰子所的基地里,椰棗樹旁分生出的吸芽,移栽后可繼續種植。傳統椰棗種苗繁育正是靠這樣的分蘗繁殖,這種繁殖方式效率低、穩定性差、成本高,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長期以來,種苗繁育一直是椰棗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通過多年科技攻關,中國熱科院椰子所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椰棗組培快繁技術體系。
在中國熱科院椰子所的實驗室里,一些試管裝著綠油油的椰棗組培苗。張寧介紹:“團隊正通過研究進一步降低成本,并根據不同品種的特點完善組培技術,未來在此基礎上與阿方開展技術合作。”
中國熱科院椰子所椰棗組培苗光照培養室,張寧查看椰棗組培苗生長情況。新華社發
“我們還初步評價了不同品種椰棗的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品質及抗逆性等,為篩選創制椰棗新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提供科學依據。”張寧說。
下一步,中國熱科院椰子所將聚焦椰棗產業技術,瞄準全產業鏈布局,開展種質資源精準評價、生物育種、綠色高效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控和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椰棗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底,中國熱科院椰子所與瓊海市龍江鎮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椰棗區域試種項目,并打造椰棗產業研究基地。
項目前期,專家曾前往龍江進行氣候和土壤評估。結果顯示,龍江的沙土地基本符合椰棗的種植要求,具備開展區域試種的可行性。根據合作協議,龍江鎮將在土地資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與中國熱科院椰子所共同推進椰棗的試種與研究工作。
龍江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嚴格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廣”的思路,培植繁育第二代椰棗種苗,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出椰棗區域種植“樣板”,為海南椰棗產業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隨著椰棗引進和研究工作的推進,中國科研團隊在種苗繁育、病蟲害防控、采后保鮮及精深加工等方面持續突破。未來,這些科研成果將惠及椰棗扎根的每一寸土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