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爭有我——365百姓故事匯】
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家園社區,有一個浸潤著革命傳統的家庭——吳和平家庭。今年5月,這個家庭榮獲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祖輩的烽火歲月、父輩的忠誠奉獻與子輩的崗位建功,共同鑄就了這戶人家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政治上堅定信念,工作上精益求精,生活上知足常樂、嚴于律己。”這是吳家的傳世家風。吳和平的岳父王世煜在1931年入黨,1932年受托在阜平縣柳峪村建立了該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岳母劉志華,16歲任村婦救會主任,她的三位兄長均死于日軍之手,為掩護戰友,她還痛失幼子,身負國恨家仇,矢志投身革命。吳和平的父親吳麟春、母親許靖在抗戰時期參加八路軍,隨部隊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留下多枚珍貴的勛章。吳父在戰斗中負傷,是老鄉用鹽水救治才得以生還,胸前的傷疤時刻提醒吳父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嚴格教育兒女。
吳和平在海軍服役21年,兩次獲評“五好戰士”,榮立三等功。轉業到鐵路后,他多次獲評“優秀紀檢干部”等稱號。妻子王曉港年輕時想當兵,父親堅決不“打招呼”,于是她扎根鐵路基層,從叉車司機、貨運員干起,上了12年夜班,憑借實干入黨提干,榮獲多項榮譽。
吳和平和家人們圍坐一起學習,傳承良好家風。 通訊員 金子琳 攝
吳和平說:“我們夫婦倆堅持每日學習,日常還擔任社區草根宣講員,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義務。”
吳和平堅持讀書寫作17載,夫婦倆共同出版了《耕耘集》《歲月留痕》《融媒留下永恒瞬間》等書籍,發表文章600余篇,多篇收錄在市級文集。他們還向圖書館捐贈圖書2100余冊。為傳承好家風,他們撰寫了20萬字《父母的足跡》回憶錄,并舉辦“紅色家風作品展”。他們的家庭榮獲“全國五好家庭”“河北省文明家庭”等稱號。
良好的家風如春雨,看似無形,卻在日復一日的浸潤中,影響著每個成員走過的路、選擇的方向。吳和平兒子吳昊在港口外輪代理崗位忠誠履職,兒媳郭晴也是崗位能手,孫子吳謙佑品學兼優,曾參加預備役訓練獲評“優秀標兵”。吳謙佑制作的手抄報講述了太爺爺的抗戰故事,立志長大后要當特種兵,良好家風在新時代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并影響著他的人生選擇。
來源:秦皇島日報
責任編輯:高小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