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
這句沾滿泥土但又融合了復雜感情的嘆息,從一位60歲農民工大爺筆下寫出,瞬間讓很多網友得到了共鳴。這究竟是一位怎么樣的大爺呢?僅一篇高考作文讓很多學子望塵莫及。
工地上的機遇
近日,抖音博主慕七七進行街頭挑戰寫高考作文,規則是詢問到的人,不想挑戰就拿100元,如果想挑戰,則寫一篇作文拿1000元。博主來到一處工地,很多工友都選擇拿100元。
有一個唯一上過高中的一位大爺,接受了挑戰。
這位大爺穿著迷彩服,笑容特別和藹,拿著一個很破舊的紅色袋子,小心翼翼的從抽獎箱抽出一篇作文題目——《我的母親》。
大爺在拿到題目之后,來到了一家餐館進行寫作。
剛開始大爺思緒萬千,畢竟母親已經去世很多年了,顯得有點無從下手。但是經過和博主聊天,大爺慢慢將思緒拉到了自己母親身上,最終經過兩個小時,將這篇充滿感情的作文《我的母親》寫完。
這篇作文有何與眾不同呢……
作文的獨特
我們通讀大爺的文章,可以感受到大爺寫的文字之所以動人,遠遠不僅是因為苦難。我們見到過很多刻意進行渲染苦難的文字,它們往往只流于表面,甚至引起不適。但大爺的筆觸克制而內斂(“端那口大鐵鍋的勁兒”、“凍得發抖還咬牙撐到天亮”),他將苦難融進了日常的勞作之中,轉化為一種生存的韌性(“想想她...我這力氣就又上來了”)。
這種文字所帶有的“泥土味”,它包含了汗水的咸澀以及對親人最樸素的愛。
他的文字不是寫給讀者看的“作品”,而是一個兒子對著記憶中的母親喃喃自語。這種寫作姿態,沒有表演性,也沒有目的性,這種源自生命最深處的情感表達,才是一篇好作文的靈魂。
對于這樣一位把母親的思念表達到極致的大爺,卻在母親去世幾十年后,賺的最輕松的一千塊錢是母親幫自己賺的。
大爺的家庭和正常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大爺的家庭和生活
據記者采訪了解到,大爺來自山西太原市古交市某村,今年60多歲了。當地村民介紹表示,大爺讀過高中也當過兵,退伍回來之后就在家務農種地,時不時的也去城里打工來維持家里的開銷。
但是記者探訪大爺城里打工住的地方,不由得讓人心酸因為大爺住在10元1晚的地下室。旅店老板表示:大爺有點文化,有時會拿著書本看,但是他前幾天剛走離開的時候買了10多斤豬肉。筆者覺得大爺應該是將自己寫作賺的錢,買肉為家里改善伙食。
他忍受10元1晚的地下室,不是為了別的,而是讓省下的每一分錢,積少成多,能變成餐桌上的一道菜、孩子一學期的學費等。
那10斤沉甸甸的肉,與10元1晚的地下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是簡單的消費,而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用最質樸的方式,扛起家里的責任。
它無聲地訴說著一個男人最樸素的擔當:我的世界可以低到塵埃,但家人的碗里,必須要有生活的滋味。
結語
大爺的這篇作文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內容中不僅有老一輩對家的擔當與傳統犧牲精神,還有代際傳承接下重任的呼應,最后的結尾“我已經當了爸爸,也已經當了爺爺,但我已經三十多年沒叫過媽媽了,我想著,等哪天我扛不動水泥了,就回村里挨著那堆土躺下,沒準那時候,我再叫媽媽,她就能聽見了。”更是點睛之筆。
鄉土中國的具象具象化,落葉歸根,完美詮釋了為什么中國人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很多網友表示可以媲美朱自清的《背影》,建議將這篇作文納入教科書。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