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曾經(jīng)對美國言聽計從、鞍前馬后的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如今竟被特朗普當作“軟柿子”隨意拿捏?三年前,馬科斯政府高調(diào)宣布"全面倒向美國",將菲律賓綁上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戰(zhàn)車;三年后,特朗普卻以一紙關稅通知,狠狠抽了馬科斯一記耳光——自2025年8月1日起,美國將對菲律賓所有商品加征20%關稅,且明確表示“不接受任何報復”。這一記關稅大棒,不僅讓菲律賓經(jīng)濟雪上加霜,更徹底暴露了美國“利益至上”的霸權(quán)本質(zhì)。
馬科斯政府上臺后,將“親美外交”作為核心戰(zhàn)略,積極配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試圖通過綁定美國謀取政治和經(jīng)濟利益。在軍事上,菲律賓與美國在南海開展聯(lián)合巡邏,高頻次舉行聯(lián)合軍演,甚至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允許美軍部署“堤豐”中導系統(tǒng),并開放4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其中巴拉望基地距離南海爭議海域僅一步之遙。
特朗普(資料圖)
在政治上,馬科斯政府多次在涉南海問題上附和美方立場,炒作“中國威脅論”,將美菲同盟關系置于中菲關系之上。在經(jīng)濟上,菲律賓甚至花重金接盤美軍退役老舊裝備,試圖以此換取美國的"投資承諾"。然而,特朗普上臺后,卻對這位“忠實盟友”毫不手軟。
特朗普對菲律賓的關稅政策,徹底撕下了“盟友”的虛偽面紗。他以"貿(mào)易失衡"為由,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對菲律賓所有商品加征20%關稅,且明確表示“不接受任何報復”。更諷刺的是,菲律賓此前曾幻想美國會給予"特殊待遇",但特朗普卻突然將稅率從此前聲稱的17%提高到20%,刻意制造"落差感"。
相比之下,巴西被加征50%關稅,加拿大、日本等國也面臨高額關稅,菲律賓20%的稅率看似"較輕",實則是特朗普精心設計的"羞辱性施壓"。特朗普甚至威脅,若菲律賓膽敢反擊,將在20%基礎上繼續(xù)加碼,完全不給菲律賓留任何談判空間。
馬科斯(資料圖)
菲律賓的被動挨打,本質(zhì)上是其戰(zhàn)略誤判的惡果。馬科斯政府幻想"拜登承諾的投資"會兌現(xiàn),卻忽視了特朗普"推翻前任協(xié)議"的一貫作風。更致命的是,菲律賓錯誤地認為"配合美國"能換取“豁免權(quán)”,卻不知在特朗普眼中,菲律賓只是"棋子"。菲律賓出口商聯(lián)合會直言,其經(jīng)貿(mào)結(jié)構(gòu)單一、抗風險能力弱,"根本承受不住關稅大棒"。更糟糕的是,菲律賓在經(jīng)貿(mào)領域?qū)γ?無牌可打",既無核心技術優(yōu)勢,也無替代市場,只能被動接受美國的壓榨。
與杜特爾特時期的"強硬外交"相比,馬科斯的“親美路線”顯得格外諷刺。杜特爾特時期,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克制,推動中菲經(jīng)貿(mào)合作,中國曾捐贈2萬噸化肥支持菲律賓農(nóng)業(yè),中菲關系一度回暖。而杜特爾特對美態(tài)度強硬,減少美軍基地使用,拒絕配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美國反而需"討好"菲律賓。如今,杜特爾特雖被監(jiān)禁,但其家族仍主導菲律賓政壇,人氣高漲;而馬科斯因"親美政策"失利,支持率持續(xù)下滑,菲律賓民眾用腳投票,證明"自主發(fā)展"比"抱美國大腿"更可靠。
馬科斯(資料圖)
面對關稅壓力,馬科斯試圖通過外交手段破局。菲律賓外交部宣布,馬科斯將于7月20日至22日訪美,目標是“讓美方重新考慮關稅措施”。然而,特朗普對盟友的關稅政策一向強硬,加拿大、日本等國都未能幸免,菲律賓作為"邊緣盟友"更無談判籌碼。可以預見,馬科斯的“拜訪”大概率是“碰釘子”。
馬科斯的遭遇,給所有小國敲響警鐘:盲目迎合大國,只會淪為"犧牲品";唯有堅持獨立自主,才能真正維護國家利益。菲律賓的教訓證明,在大國博弈中,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