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局部治療后多發骨轉移,甲胎蛋白指標高達2161,實在是沒辦法了,70歲的孫老師決定喝些中藥,一喝三個月,甲胎蛋白指標降到了8。兩年過去,他工作生活一切都好,為表達感謝,他與妻子特意制作了一面牌匾,送予袁希福院長與主管醫生辛主任。
2025年7月3日周一早上,在孫老師的委托下,主管醫生辛主任代為向袁希福院長敬獻牌匾,并向來診的患者家屬講述了孫老師的抗癌經歷,袁希福院長作了腫瘤知識經驗分享。
邊工作邊喝中藥抗癌
2019年,孫老師突然肝區疼痛,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檢查后,發現肝占位6厘米,明確為肝癌。當時,他做了局部介入、射頻消融、碘離子植入術等保守治療。2020年時,還吃了兩個月的靶向藥,最終因副作用明顯,無法耐受,被迫停下。
2023年7月初,孫老師復查:肝內病灶增強,右側髖關節、右側恥骨轉移。7月13日,他進行了動脈化療栓塞術。然而8月中旬復查,AFP(甲胎蛋白)高達2161,于是8月22日他進行了局部放療5F。
這種情況下,他想到了希福中醫院,想做做中醫治療。為啥呢?主管醫生辛主任表示:“因為2012年,孫老師的岳父曾經在我們醫院治療過,當時是孫老師陪同的,對醫院是比較認可,印象比較深刻。”
2023年9月1日,孫老師就聯系到了希福中醫院,袁希福院長對癥給他定了方案,開了藥。
主管醫生辛主任對孫老師非常敬佩,她說:“當時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23年的8月份,當時甲胎蛋白是達到了2100,經過服用中藥兩個月,到2023年的10月份去查的,甲胎蛋白降到了110,到11月份到了8。整個到現在的治療過程中,復查這個甲醛蛋白都在正常范圍內,而且朱老師很厲害啊,這個中藥一天都沒有停過,每天都在吃?!?/p>
喝中藥期間,孫老師還管理著自己的律師事務所(退休后開的律所),腫瘤對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沒有任何影響。
2025年6月,孫老師復查,CT提示肝腫瘤非常穩定,骨轉移也十分穩定,沒有進展,沒有出現其它范圍內的轉移??吹竭@個結果,孫老師及其愛人胡老師,都十分滿意。
因此6月28日,夫妻倆一商量,便定制了一面書有“德藝雙馨,仁心仁術”的牌面。然而廣東與河南兩地相距遙遠,兩人工作繁忙,便拜托主管醫生辛主任代為敬獻給袁希福院長,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腫瘤防治五句口訣
借著孫老師的抗癌經歷,袁希福院長與在場的腫瘤患者及家屬,重點分享了四十余年來自己在臨床實踐與研究中總結出來的腫瘤防治五句口訣。
首先是未病防變。袁希福院長非常重視腫瘤的防與治的關系,他認為要防中有治,治中有防。腫瘤的發生主要有兩點:一是外來的毒性,比如長期污染、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等等,讓外邪侵入體內;二是人體內產生的毒素,比如長期的壓力、生氣等等。所以當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時要及早治療,及早干預,讓它不惡變,這就是治未病。
其次,已病防散。許多患者及家屬,甚至醫生都抱有“能手術的,手術切掉,不能手術的,也想好辦法把腫瘤消掉”的想法。但在袁希福院長看來,這是不對的,復發轉移就是惡性腫瘤的特征,而一旦確定,在治療上就必須預防它復發轉移。
第三,既散防亂。針對已經復發轉移的患者,必須防止“亂”——心亂。一旦復發轉移,患者和家屬的不安的情緒與壓力都是巨大的,這個時候,就很容易方寸大亂,走入治療誤區。袁希福院長時常見一些來診的患者,想法設法找到最先進的藥物或者治療方法,甚至一些患者想要試用正在研究中的、未上市的藥,把這些未經檢驗的藥當成救命藥。在袁希福院長看來,就好比還沒發準生證呢,就認為這個孩子一定會當狀元,頂大梁。
第四,三聯平衡。抓住關鍵病機——“虛”“瘀”“毒”,統籌兼顧,“扶正”“通瘀”“排毒”三大思路并重,調理人體氣血陰陽臟腑經絡平衡,最終使人體達到自然狀態下的根本健康。
第五,貫徹始終?!叭撈胶獐煼ā币云胶鉃樽罱K目標的治療理念,包含了未病防變、已病防散和既散防亂的思想,其貫徹于整個腫瘤治療過程中,不僅對癌癥的防治有效,更對各種疾病預防有益。術前吃中藥,身體調理好了,免疫力增強,不僅術后轉移幾率降低,身體恢復得也快;放化療期間吃中藥,身體調理好,化療時副反應會降低,提高療效;對于病危重的患者,可以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提供生存質量。但治病如救火,越早越好,因而袁希福院長提醒腫瘤患者,要及早把中藥用上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