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然
我并非那虛無的紙片人,唯有生命凋零的那一刻,方能印證我曾真切地活過。
當南珩在宋一夢的懷中說出那臨終之語時,傳統模式的古偶劇,其命運的齒輪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運轉。
于那暗夜飄雪之地,一場沖破資本與流量桎梏敘事的革命已然悄然啟幕。
唐代王勃留下“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的佳句,宋代張耒亦有相關妙筆,而更為人熟知的,則是南唐李煜所寫的“夢里不知身是客”。
由此可見,自古代起,人們對“人生如夢”四字便有著深刻的感悟與體會。小景偶爾也會思緒紛繁。
生時睜眼,亡時閉眼,恰似晝夜更迭。若夜夢絢爛而白晝匆匆流逝,這又何嘗不是夢中人的人生寫照?故而,誰是他人夢境里的過客,又同時是他人眼中的主角呢?
然而,這般飽含哲學韻味與深沉思索的朦朧美妙意境,竟在一部古裝偶像劇里得到了極為出色的呈現。這部劇便是由李一桐與劉宇寧領銜主演的《書卷一夢》。
這部開場以瘋癲之態抓住觀眾眼球的小鬧劇,竟在大結局時給觀眾好好地上了一課。
當宋一夢與南珩攜手佇立在三重世界的交匯之處,觀眾這才恍然驚悟:這場看似癲狂的反套路嘗試,實則是以古偶之筆書寫夢境,借夢境之象譬喻人生。
這是一部極具創意的古裝偶像劇,仿若古偶版的《盜夢空間》。單就構思設計來看,這部劇已然技高一籌。遺憾的是,多數人缺乏耐心深入觀劇,僅看了開頭,就因覺得劇情有些瘋癲且似乎缺了點邏輯,便輕易將其判定為爛劇。
倘若整部劇皆為女主的一場夢境呢?甚至,女主本身就是編劇夢境里的人物呢?
當南珩向女主拋出質疑——你如何確定自己并非來自的世界里的紙片人時,那種“夢中不知身是客,俱是夢中人”的深邃哲學意味與懸疑氛圍,瞬間被拉滿。
從這之后,劇中所有伏筆紛紛浮現。它不僅大膽打破了古偶劇的固有套路,還引人深入思考。毫不夸張地講,當看完大結局時,便會發覺這部劇有著超越一般層次的深刻意義。
僅從這些意義來說,這部劇的評分就理應在7.5分以上。當下7.0分的成績,或許是因為其設計過于超前,又或者是很多觀眾看劇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小景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劇的評分會逐步提升,達到它應有的高度。
那么接下來,小景將結合劇情,談談這部劇究竟有著哪些跨層次的意義。
一、打破霸權,古偶劇領域里的自我剖析清流\n《書卷一夢》以顛覆性的姿態開場,從第一幀畫面起,便對古偶劇的生產機制展開了殘酷的解構。
開場的那場婚禮堪稱名場面,被觀眾打趣為古偶刑具博覽會。紅蓋頭下,宋一夢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南珩的刀鋒陡然轉向自身,而就在此時,楚歸鴻現身,凄厲嘶鳴的嗩吶版《囍》聲隨之響起。
三人仿若血色風車瘋狂旋動,彼此持刀狠命互捅,彈幕瞬間如煙火般迸裂。恰在此時,劇集陡然將鏡頭切回現代的劇本研討會現場,一場行業的自我剖析與審視儀式,于焉拉開帷幕。
除了對各類古偶進行碎片化拼接式的調侃與吐槽,劇集還采用了劇中劇的架構。從劇中發起反擊延伸至劇外,將資本對創作的強勢干涉暴露無遺。
劇中對古偶劇里那些爛俗橋段進行了夸張呈現,實則是在替觀眾吐露心聲。畢竟,觀眾飽受這類劇集的“折磨”已久。可為何劇作總是這般設計呢?究其根源,編劇已然淪為了資本操控下的提線木偶。
當鄭國霖所飾演的編劇意外穿越進劇本世界,他如同被程序操控一般,只顧機械地催促角色推進劇情。面對宋一夢的內心掙扎,他毫無共情之意,腦海中唯有趕緊趕稿、迅速走過既定情節、完成任務的念頭。如此一來,劇內與劇外的情境巧妙呼應,形成意味深長的互文效果。
這一設定如同利刃,撕開了創作異化的傷疤。在資本的驅動下,編劇們筆下的故事不再是承載情感的容器,反倒淪為了流水線上的速食商品。
如此這般的劇本,再搭上所謂的流量明星,便能踏上瘋狂的撈金之旅。
在當下的影視行業環境里,火不火似乎全看流量。正是因為流量至上,才出現了像南楓經紀人要求1位藝人帶19位助理進組這般離譜的事,也有了那些令人咋舌的撕番名場面。如今,劇本仿佛不再是創作的核心,而是必須圍繞演員來定制,得給演員堆滿個人高光戲份。倘若達不到這一要求,粉絲們便會開啟屠版控評模式。
由于劇本架構單薄且情節俗套,古偶劇演員哪怕僅靠瞪眼、耍酷、撇嘴這“三板斧”,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恰似宋一夢以現代PPT梳理人物關聯之際,舉辦的那場劇本吐槽大會所言:即便沒有困境,也要生造出困境來耍帥;哪怕沒有情節,也要硬編出情節去相愛!
這些臺詞恰似手術刀,精準地切開了古偶劇敘事的贅疣,在嬉笑怒罵之中盡顯犀利。
二、反套路創新玩法,借機制反殺詮釋從死亡循環到執筆人的覺醒之旅。當傳統古偶仍沉醉于男女主人公天賦命運所帶來的常規爽感時,《書卷一夢》已然躍升至全新的創作維度。
同樣是與命運相抗衡,他把浮于表面的臆想予以邏輯化、科學化處理,以紙片人置換真人,進而憑借規則去反制機制。如此一來,諸多難以明言之事,皆能以極為隱晦的方式得以呈現。
開篇以戲謔的手法呈現出宋一夢的108種離奇殞命方式,有被牌匾砸中一命嗚呼的,有卡在轎窗扭斷脖頸而亡的,諸如此類。乍一看,這仿佛僅僅是一出逗觀眾開懷大笑的鬧劇。
然而,當我們深入思索,便會發覺這絕非一場簡單的鬧劇。它如同潛藏于黑暗中的冰冷暗流,令人不寒而栗。這是對劇本暴力的沉痛泣訴,更是對那仿若無形卻牢牢掌控人生的命運發出的決絕控訴。
對劇本中暴力式反抗命運設定的突破,始于南珩與宋一夢的關系演變。這二人之間的關系轉變,恰似一場精巧的敘事反叛。
他們踏入了荒誕的對抗階段。起初,南珩一門心思要取宋一夢的性命,絞盡腦汁籌謀布局,卻被劇本機制推著上演英雄救美的戲碼。而后,女主一心想要掙脫劇本的桎梏,一次次試圖打破既定設定,可劇本總是以各種巧妙方式將一切拉回原點,維持原本的情節走向。在這一過程的伊始,這一切都令兩人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當男女主角于無可回避的經典場景里對視,彼此緘默、喉頭哽塞,這便暴露出套路對人物角色的強力操控。
隨后便進入兩人的覺醒聯盟階段。當宋一夢徹底洞悉劇本的強制屬性后,果斷攜手南珩、宋一汀組建起破卷聯盟,將穿書劇中的反內卷理念推向了高潮。
最終迎來的是終極操控階段。在故事的大結局中,南珩為女主犧牲,這一情節徹底促使女主將紙片人視為真實鮮活、有血有肉且具備獨立思想的存在,至此,故事達到了高潮。
女主再度穿越至“重啟”世界,與男主默契配合,提前精準預判了男二楚歸鴻的行動軌跡。而后,他們巧妙利用女主遇險男主必定出手營救這一機制,借助三方相互制衡、宿命般互捅的閉環格局,實現了絕地逆襲的驚險反殺。當他們成功將這既定機制化作反擊的有力武器時,反抗不再僅僅是簡單的掙扎,而是升華成了一門精妙絕倫的藝術。
三、哲學意蘊升華:夢中夢的設定,于劇集大結局之處才彰顯出其真正的顛覆性。這種顛覆,體現為對反套路這一整體的深度解構,打破敘事語言中三重宇宙的潛在陷阱。
結局揭曉的答案令人驚艷,構建出三重世界的設定,恰似古偶版的《盜夢空間》,徹底顛覆了觀眾的認知。
1. 第一層世界乃是宋小魚所穿越進入的劇本世界——《清寧一夢》
2. 第二層世界,乃是宋小魚身處的現實演藝圈。
3. 第三重世界才是真切的現實,所有的故事皆為編劇筆下那本《書卷一夢》中的篇章。
直到第三重世界展露在大眾眼前,人們才驚覺,原來宋小魚本身就是個紙片人,她乃紙片人一號,所有紙片人的故事皆由她而起。
影片臨近尾聲,鏡頭從宋一夢與南珩相擁的圓滿畫面緩緩拉開。攝影棚的場景漸次呈現,緊接著編劇敲擊鍵盤的手映入眼簾。此時,那句“我的世界也是劇本嗎?”宛如重錘,重重地撞擊著觀眾的心,令人深感震撼。
這一記出其不意的回馬槍,使得反套路之舉自身也成了被審視的客體。當觀眾對著虛擬角色開懷大笑之時,又有誰能斷言自己并非身處楚門的世界呢?
四、HE的極致顛覆:對甜寵敘事邏輯的重構嘗試\n與傳統古裝偶像劇憑借批量生產的“工業糖精”來麻痹觀眾感官不同,《書卷一夢》的HE結局堪稱一場匠心獨運的敘事革新。
得益于三重夢境的賦能,二人的承諾能夠得到史詩般的兌現。
最終,南珩騎著矯健的天馬,戴著精巧的兔面具,于逆光中緩緩現身。他懷中抱著似貓的狗與似狗的貓,還為宋一夢送上了無需工作也能安穩居住的大房子。而后,他施展神奇之力,創造出夏日賞雪松、冬日觀荷花的奇妙幻境。自那刻起,往昔那些被視作玩笑的幻想,皆化作了能刺破悲劇循環的鋒利刃器。
最為絕妙之處在于,借由紙片人來詮釋存在主義的凱旋。當南珩于熊熊火場中聲嘶力竭地呼喊:“我死了,便證明我不是紙片人!”那一刻,與結局標題“不負君恩不負己”形成了精妙絕倫的呼應,仿若完美閉環。他們奮力掙脫的,豈止是既定的劇本,更是那被工具化的宿命人生。
惡毒女配宋一汀搖身一變,成了江南繡坊的坊主。曾經只會機械重復“小姐走好”的丫鬟小翠,也成長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當劇中全員都高呼“執筆者應是自己”時,古偶劇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敘事也隨之轟然崩塌。
五、這部古偶的“掀桌”之舉或將撼動行業根基\n《書卷一夢》在豆瓣評分堪堪達到7分,這表明其表層劇情的確存在一定瑕疵,無論是劇情設置、人物情感呈現,還是部分演員的演技方面,皆有可指摘之處。然而,倘若深入剖析便會發現,它所具備的顛覆性價值遠勝過這些不足。
他精準呼應了觀眾的深層訴求,借宋一夢之口對編劇痛加斥責,為那些被爛梗傷害的觀眾抒發心中積怨。隨后,資本、明星以及所謂的流量密碼依次遭到嘲諷,使得熒幕內與熒幕外形成了復仇同盟。
而后,則是對古偶劇情里的甜虐邏輯進行重塑。摒棄傳統甜寵劇以撒糖來麻痹觀眾感官、虐戀劇借苦情來榨取淚水的固有模式。讓南珩與宋一夢的故事采用提拉米蘇式敘事——即純粹的甜苦交纏,最終回甘。促使情感在反抗之中錘煉出堅韌的質地。
最終,自然便是在解構基礎上的建構。它打破傳統敘事模式,極具創造力與想象力,并未僅僅停留于嘲諷層面,而是借助夢中夢的巧妙設定展開深刻追問。
人人皆對穿書興致盎然,可穿書究竟是掙脫舊牢籠的救贖之舉,還是踏入新陷阱的冒險之行?
當資本掌控下攝影棚的鏡頭聚焦于圓滿結局時,反套路這一行為本身已然蛻變為新的套路。這種蘊含著反思性思維的模式,賦予作品以超脫類型局限的哲學思考深度。
最終,當南珩與宋一夢騎著天馬馳向人工幻境,觀眾目睹的不只是一則愛情童話,更是一曲關于創作自由的頌歌。于古偶那看似干涸的深井底部,覺醒的紙片人正奮力鑿壁,汲取微光。
故而,在《書卷一夢》那癲狂的表象之下,奔涌的是古偶變革的熱血。它以三重世界的套層架構昭告:
當宋小魚于攝影棚中持續拍攝《青檸一夢》,當南楓與宋小魚在現實天地里相顧莞爾,被套路“圈養”的觀眾,終是咽下了那顆名為覺醒的“甜果”。
正如劇中不斷回蕩的鍵盤音效所蘊含的隱喻——每位創作者和觀眾,皆手執書寫自己人生劇本的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