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方面證實,總統佩澤希齊楊在伊以沖突中受傷,這就難怪哈梅內伊隱匿多天沒有露面。而在內塔尼亞胡訪美與特朗普會面時,特朗普默許支持以色列對伊朗發起新一輪打擊。
6月16日深夜,伊朗首都德黑蘭西部某政府大樓正召開閉門會議,突然遭到數枚導彈或炸彈襲擊,目標直指大樓出口。爆炸的精準性令人震驚——不僅封死了主要通道,還試圖切斷內部空氣流通,明顯帶有“殲滅高層”的意圖。
盡管最終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只是腿部受傷、成功脫險,但這一行動的精確與果斷,幾乎可以確認是由情報極為精準、行動方式熟悉伊朗高官活動路線的對手策劃。而最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是以色列。
伊朗方面也并未“兜圈子”,幾乎第一時間就將矛頭指向以色列,稱這是“蓄意暗殺行為”,并非普通爆炸事件。確實,這種攻擊方式,與以色列此前暗殺黎巴嫩真主黨高級成員納斯魯拉的手段如出一轍。
而這次襲擊的“成功”與“失敗”并存——成功在于目標明確、打擊果斷,失敗在于沒能“斬首成功”。但可以想象,這次是一次試探性的行動,下一次,可能不會手下留情。
幾乎就在襲擊發生的前后腳,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結束了訪美之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內塔尼亞胡私下向特朗普表達明確立場:如果伊朗重啟核項目,以色列將毫不猶豫再次出手,進行定點打擊。
令人驚訝的是,特朗普不僅未表達反對,反而含蓄表示“理解”,甚至暗示美國不會阻止以色列動手。這番話,無異于給了以色列一份“口頭許可”。
更讓伊朗寒心的是,就在以色列突襲發生前,伊朗還在與美方談判,甚至相信了美國“只要我們不同意,以色列就不會輕舉妄動”的承諾。結果,以色列一擊而來,伊朗高層差點“滅頂”。
這不僅是情報失誤,更是對美國外交信用的一次重大打擊。伊朗終于明白,與美國談判,嘴上說“不會開火”,背后卻可能給盟友遞刀子。
佩澤希齊揚受傷、哈梅內伊繼續隱身、伊朗核計劃走在輿論風口浪尖……這些局勢都讓伊朗不得不謹慎評估下一步。盡管公開表示“不會放棄核計劃”,但也不斷釋放“外交不會關門”的信號。
而美方這邊,繼續兩面派操作。一方面釋放善意,稱希望伊朗重返談判桌;另一方面,通過特朗普等人釋放威脅信號,逼迫伊朗在談判中作出更多讓步。
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美國中東政策中。中東局勢變成如此復雜危險,主要責任在美國,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國退出伊核談判,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特朗普第二次上臺后,故技重施。
當下,特朗普內政外交一塌糊涂,支持率直線下滑。他急需背后金主猶太財團的支持,而“伊朗威脅論”正好能成為他的政治工具。
支持以色列、展示對伊朗強硬,是特朗普爭取保守派支持最直接的方式。尤其在當前以哈沖突背景下,以色列正處于“道義高地”,美國社會對以色列的支持度也處于上升期。
特朗普此時發出“模糊支持”,既不會背上挑釁戰爭的罵名,又能暗示“如果我當選,美國不會當老好人”,精準擊中右翼群體心理。對他來說,中東戰爭是否真的打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借機“收割選票”。
以色列的底線很明確:伊朗不能擁有任何核武器能力,包括科研、設備甚至專家都要“清零”。他們不信協議,不信承諾,只信打擊。
而美國的想法更復雜。它并不一定反對伊朗擁有核能力,只是想確保這種能力不會對美本土構成威脅,或者能被美國“可控”地監視。它更希望用協議管控伊朗,維持“既不死、也不強”的局勢。
因此,特朗普愿意讓以色列“唱黑臉”,自己“談和平”,一邊嚇唬,一邊拉攏。在這出雙簧中,美國既保留軍事選項,又掌控談判主動權。而伊朗,成了棋盤上的那枚“活棋”,怎么動都在美國預設之中。
伊朗的最大問題,是一直在等美國“變好”。但現實是,美國從來沒有真正改變。哪怕釋放善意,也總是搭配著威脅和制裁。
如今的伊朗,想要保住核計劃,又不想冒全面戰爭風險,只能不斷試探。而特朗普顯然比他們更“老辣”,不斷拉高談判成本,讓伊朗在“要安全”與“要核計劃”之間左右為難。
更關鍵的是,美國一直沒有給出伊朗想要的“安全保障”承諾。沒有承諾,一切談判不過是空中樓閣;有了承諾,美國又隨時能翻臉。伊朗想穩,但穩不住。
而特朗普最會利用的,就是這種“焦慮”——他不急著打,只等你亂。特朗普的算盤很清楚:讓以色列“動手”,讓伊朗“坐談”,自己當“調停者”,既能撈選票,又能在國際事務中刷存在感。他根本不在乎中東穩定,更不會真的為了和平掏心掏肺。過往事實已經充分說明美國不可信,然而伊朗高層還是對美國抱有僥幸,如果伊朗不識破這場“假和平、真逼宮”的局,恐怕要在下一輪打擊中遭受更大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