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海鮮中的“明星美味”。無論是小時候課本里“于勒叔叔的牡蠣”,還是夏天路邊攤上的烤生蠔,都讓人魂牽夢繞,口水直流。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生蠔不僅美味,還是食物里的“補鋅之王”!
低脂肪、高蛋白
“補鋅之王”
1.低脂肪高蛋白,減脂強推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每 100 克生蠔可食部的熱量僅為 57 千卡,這和蘋果差不多;脂肪含量為 1.5 克,比雞胸肉還低;蛋白質含量為10.9 克,和雞蛋白不相上下。[1]
而且,生蠔不僅脂肪的含量不高,還有著十分不錯的脂肪酸構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 DHA 和 EPA 含量分別為 75.9 毫克/100 克、95.7 毫克/100 克,[2]這兩種營養對大腦發育和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2023 版》建議,EPA+DHA 至少要攝入 250 毫克/天,吃 3 個生蠔就能滿足了。
圖:自己拍的
2.天然的“補鋅之王”
鋅對維持免疫功能、促進生長發育、保障生殖健康以及味覺正常至關重要。每 100 克生蠔的鋅含量高達 71.2 毫克,相比之下,同樣被認為是補鋅佳品的牛里脊(鋅含量 4.73 毫克/100 克)和豬肝(鋅含量 3.68 毫克/100克),在生蠔面前都是“小弟”。[2]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2023 版》中,建議我國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天鋅的推薦攝入量分別為 12 毫克、8.5 毫克。這意味著,只吃一個生蠔肉(約 50 克),幾乎就能滿足一天的鋅需求量了。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成年人對鋅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 40 毫克/天,長期過量補鋅會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還可能危害健康。對于健康成年人,建議每次食用 1~2 個生蠔即可,偶爾來一頓“生蠔大餐”倒是影響不大。
3.鐵、鉀、硒等礦物質含量豐富
生蠔還是鐵的優質來源,為 5 毫克/100 克,是豬里脊的 3 倍,有助于補鐵,預防貧血。此外,它的鉀含量為 375 毫克/100 克,[2]比蛤蜊、蟶子、扇貝、河蜆等貝類都高,有助于維持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對控血壓也很有幫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蠔的硒含量也相當豐富,達到 41.4微克/100 克。[2]硒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對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維持甲狀腺功能和免疫系統健康至關重要。僅食用 3 個生蠔,幾乎就能滿足成年人一天的硒需求量。
不過,享受美味的同時也需注意,生蠔的鈉含量不低,每 100 克含有 270 毫克鈉,[2]相當于 0.7 克食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成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 5 克。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或需要控制鈉攝入的人群,吃生蠔的時候要注意相應減少當天其他菜肴中的用鹽量。
生蠔怎么吃
才能安全又營養?
1.不建議生吃
生蠔鮮嫩多汁、口感清甜,為了保持其鮮美風味,有些人傾向于生食或輕微烹煮,但這種飲食方式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非常不推薦。
由于其濾食性的生活習性,生蠔會大量富集生長水域中的微生物,可能被諾如病毒[2]、副溶血性弧菌(腸炎弧菌)[3]、沙門氏菌污染[3、4],引起急性胃腸炎,造成腹瀉或者嘔吐。不僅如此,生蠔還可能存在寄生蟲風險,比如異尖線蟲、廣州管圓線蟲、肝吸蟲、肺吸蟲等,影響身體健康。
因此,從安全角度出發,強烈建議:不要生吃生蠔![2]。
2.清蒸營養保存更佳
平常我們吃生蠔,主要有清蒸、水煮、燒烤等方式,不同的烹飪方式,不僅口感不同,對生蠔營養物質的保存效果也不同。
2020 年發表在《食品科技》上的研究,比較了這幾種常見烹飪方式對牡蠣蛋白質營養品質的影響。結果發現,清蒸不僅能有效殺滅病原體,還能最大程度保留牡蠣的營養成分,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品質,易于人體吸收利用[5]。
特別是在生蠔的鋅含量上,2022 年發表在《食品與發酵工業》上的研究對比了蒸制、油炸、烤制 3 種烹調方式,結果發現蒸制(100℃,10分鐘)會使總鋅損失約 6.43%,油炸(140℃,5分鐘)損失約14.68%,帶半殼烤箱烤制(200℃,15分鐘)總鋅的量雖然變化不大,但鋅離子含量下降較多[6]。也就是說,雖然帶殼烤生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總鋅含量,但在吸收效率上,清蒸對鋅的營養形態破壞最小,補鋅更高效。
所以,從蛋白質營養品質和補鋅角度綜合考慮,清蒸是烹飪生蠔的首選方式。水沸后帶殼蒸 8 分鐘時,生蠔的中心溫度可達到 96.1℃ ,蒸 10 分鐘中心溫度可達 99.9℃[7]。建議最少蒸 8 分鐘,可提高食用安全性。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關于生蠔
你可能還有這些疑問
- 生蠔會有重金屬污染風險嗎?
生蠔屬于雙殼貝類,確實會富集水體中的重金屬。不過,只要從正規途徑購買,就不用太過于擔心。
2024 年發表在《現代疾病預防控制》上的文獻提到,有人在 2018~2022 年對山東威海養殖場的海產品進行了檢測,共 536 份 8 類海產品均檢測出了重金屬,但均在國家標準允許或無明確限制的范圍內,研究人員認為牡蠣的綜合健康風險評估結果為安全[8]。
2025 年發表在《醫學動物防制》上的文獻,有人對湛江市海鮮市場 100 份牡蠣的重金屬含量進行了檢測,所有樣本的重金屬含量均未超標[9]。
盡管如此,仍然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有產地追溯的生蠔,并避免過量食用,尤其是兒童、老人、孕婦等敏感人群。
- 生蠔肚子里的黑色到底是不是便便,能吃嗎?
想必很多人吃生蠔的時候,都在心里嘀咕過,這黑黑綠綠的東西到底是不是便便。其實,包裹的綠色或黑色部分是它攝食的天然藻類等浮游植物,不是“便便”,都可一同食用[10]。也就是說,生蠔除了殼,其他部位都能吃。
圖片來源于網絡
總的來說,生蠔是來自海洋的“補鋅王者”,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鋅、鐵、鉀、硒和優質脂肪酸,但別長期大量吃,也最好別生吃,做熟了營養吸收更好,吃著更放心。需要注意的是,生蠔的嘌呤含量高達 282 毫克/100 克[1],屬于高嘌呤食物,患有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人群應少吃或不吃。
參考文獻
[1]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2]趙峰,佟利惠,楊敏,等.牡蠣中諾如病毒的感染及其防控研究進展[J].南方水產科學,2021,17(04):133-140.
[3]生蠔微生物污染的風險解析[N].中國食品安全報,2017-01-17(A02).
[4]翟毓秀,郭萌萌,江艷華,姚琳,趙艷芳,吳海燕,李風鈴,譚志軍.貝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析[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20,10(4):1-25
[5]林玉鋒,黃后培,劉嘉怡,等.不同烹飪方式對牡蠣蛋白質營養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技,2020,45(07):143-151.DOI:10.13684/j.cnki.spkj.2020.07.026.
[6]鐘潤芳,曹文紅,陳忠琴,等.熱加工對牡蠣中鋅元素存在形態的影響[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2,48(07):166-172.DOI:10.13995/j.cnki.11-1802/ts.028188.
[7]郭迅,曾名湧,董士遠.牡蠣蒸煮過程中的品質變化[J].食品科學,2021,42(05):24-31.
[8]郭琴,閆兆鳳.2018—2022年山東省威海市養殖場海產品金屬污染狀況調查及健康風險評估[J].現代疾病預防控制,2024,35(10):795-800.DOI:10.13515/j.cnki.hnjpm.1006-8414.2024.10.016.
[9]程焰芳,柳華春,潘心紅,等.湛江市海鮮市場牡蠣中重金屬分析及其人體健康風險評估[J].醫學動物防制,2025,41(01):11-16.
[10]施恬,李東萍.牡蠣的營養價值及加工利用[J].中國水產,2023,(06):95-96.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審核丨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博士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委員
策劃丨楊雅萍
責編丨楊雅萍
審校丨徐來 張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