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器械之家
近日,紐約聯邦法院作出重磅判決:強生公司旗下愛惜康(Ethicon)因違反與AI醫療成像企業ChemImage的合同,被判支付7660萬美元(約合5.5億人民幣)賠償金。
據悉,這起商業糾紛始于2019年,彼時ChemImage與Ethicon簽訂合同,將合作開發用于外科手術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光成像技術。但到了2023年3月,愛惜康以“未達成關鍵里程碑”為由終止合同,并拒絕支付終止費;而ChemImage則指控愛惜康通過技術封鎖故意制造障礙。日前,紐約南區法官正式公布裁決,強生愛惜康因違反與 ChemImage 的合同,需支付 7655.9521 萬美元。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法院便已認定愛惜康存在違約行為,此次判決是對該案件的最終定性與責任判定。這一巨額賠償數字在醫療器械行業中引發了眾多關注。
從合作開發到對簿公堂
據悉,ChemImage 是一家初創生物科技公司,自創立之初便專注于光學成像與分析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探索。
2019 年,ChemImage 與愛惜康簽訂合作合同,雙方將開發用于外科手術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光成像技術。根據雙方約定,ChemImage最初獲得了700萬美元的預付款,之后ChemImage 需要達成一系列研發及監管方面的里程碑,而每一個里程碑的實現都關聯著可觀的潛在付款,其總金額高達15億美元。這一合作模式旨在激勵 ChemImage 全力投入技術研發,也為愛惜康布局未來外科手術市場奠定基礎。
然而到了 2023年,因項目推進遇阻,進度明顯落后于預期。2023年3 月,愛惜康以 ChemImage 未能達成某一關鍵里程碑為由,宣布 “有正當理由” 終止協議。但 ChemImage 堅決認為,這是愛惜康單方面的違約行為,隨即對強生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其惡意干擾合同,破壞雙方合作關系。
法院審理過程中,詳細梳理了合作細節與項目進展情況,認定 ChemImage 在合作過程中確實存在部分未達標的情況,但愛惜康在處理合作問題上也存在不當之處。
最終,法院判決 ChemImage 有權獲得包括知識產權受損相關的損害賠償等多項補償。不過,考慮到合作失敗這一事實,法院對賠償金額進行了折扣調整。在折扣率的確定上,愛惜康主張 40%,ChemImage 則認為17%較為合理。
法院最終采納了 ChemImage 的主張,綜合各項因素得出了最終的賠償金額:ChemImage 獲得了 4000 萬美元的終止費,還有權獲得略超 3700 萬美元的賠償以及知識產權受損賠償,但需扣除雙方認可的 ChemImage 通過資產出售獲得的51萬美元。綜上所述,法院裁定強生旗下的愛惜康共需支付 7655.9521 萬美元。
愛惜康面臨多重挑戰
公開資料顯示,愛惜康作為強生旗下在醫療器械領域的重要子公司,長期以來在全球外科手術器械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其產品線豐富多樣,涵蓋了縫合線、吻合器、切割器械等多個核心領域。
然而,近年來,愛惜康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境。
從產品召回情況來看,2025 年 5 月 19 日,愛惜康內鏡外科器械有限責任公司 Ethicon Endo - Surgery, LLC 宣布,因外科手術期間電動腔鏡直線型血管切割吻合器在與其釘倉(型號 VASECR35)配合使用時,某些特定批次的釘倉發生擊發問題投訴上升,對相關產品發起主動召回,召回級別為一級。
此外,2024 年10月18日,愛惜康有限責任公司 Ethicon LLC 也曾因物料混淆導致部分包裝包含錯誤縫針型號和縫線規格,對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縫線發起二級召回。頻繁的產品召回事件不僅損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還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與潛在的法律風險。
在法律訴訟方面,愛惜康同樣麻煩纏身。2022年4月,據加利福尼亞州第四地方法院發布的裁決書,愛惜康因以欺騙性方式推銷女性骨盆網植入物,面臨3.02億美元罰款,盡管強生公司表示會繼續上訴,但該事件已對公司聲譽造成負面影響。此次被判向 ChemImage 支付巨額賠償,更是讓愛惜康的財務狀況與市場信譽雪上加霜。
有分析認為,面對市場競爭,隨著醫療器械行業技術革新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新興企業憑借創新技術嶄露頭角,如 ChemImage 這類專注于前沿技術研發的公司,給傳統醫療器械巨頭如愛惜康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同時,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監管日益嚴格,愛惜康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用于滿足監管要求,確保產品質量與安全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強生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的探索發展
當前,醫療器械行業邁向智能化、精準化的進程中,手術機器人領域更是成為了各大巨頭競相角逐的高地。憑借其深厚的品牌底蘊與廣泛的業務布局,強生在手術機器人賽道展開了一系列戰略布局。
早在2015年,強生旗下愛惜康與谷歌合作,后聯合成立 Verb Surgical,開啟手術機器人研發征程,雖未達預期,卻積累了技術與經驗。
2019年,強生以34億美元收購 Auris,獲得其核心產品 Monarch 手術機器人,該產品可經自然腔道開展肺癌診療,強化了強生在該領域的核心技術與產品線。強生的此次收購也成為其在手術機器人布局中的關鍵轉折點。
在完成對Auris的收購后,強生并未停止在手術機器人研發上的腳步。其持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研發與產品迭代。2023年11月,強生醫療科技部門透露,計劃于2024年下半年向美國FDA提交申請,啟動手術機器人系統Ottava的臨床試驗。
2025年4月,強生醫療科技公司宣布,其研發的Ottava手術機器人平臺已成功完成首批臨床病例,標志著這一創新技術在微創手術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據悉,Ottava是一款多專業軟組織手術機器人,支持復雜手術的多象限操作需求。其核心創新包括:
六臂協同設計:通過整合六個機械臂,Ottava能夠適應患者解剖結構及外科專業需求,覆蓋胃旁路手術、胃套、小腸切除術和食管裂孔疝修補術等上腹部普通外科手術。
集成化手術臺:四個機械臂嵌入標準尺寸手術臺,實現“隱形設計”,需要時展開,閑置時收納于臺面下方,優化手術室空間利用。
臨床工作流程適配:系統允許外科團隊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操作流程,提升手術效率與安全性。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市場,強生多維度推進布局。Monarch 成為中國首個獲批的經自然腔道診療機器人平臺;蘇州愛惜康新工廠為相關耗材本土化生產奠基;與本土企業聯合研發的 AI 手術規劃系統已服務 2 萬多患者。
需要指出的是,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強生仍面臨不小挑戰。在市場上,Intuitive Surgical 的達芬奇機器人占據優勢,微創醫療等國內外企業也在崛起;技術上,需突破操作精準度、遠程手術等難題;監管趨嚴也增加了產品上市難度。
那么,未來強生將如何在手術機器人領域進行布局?在與ChemImage的商業糾紛塵埃落定后,未來強生是否會在相關領域進行布局調整?我們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轉載發布,僅做分享,文章中觀點僅代表原平臺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無關。如若本文有與貴平臺發布原創內容有重合之處,或未經授權使用,系原平臺行為,本平臺僅轉載。您可以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文章,我們會立即響應!
#中國MRI報告
#中國CT報告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中國醫院信息狀況調查
#醫用超聲#內窺鏡#監護#心臟電生理#康復#生殖健康#口腔#醫美#家用醫療設備領域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