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段匪夷所思的劇情——
鄭春華在臨死之前,為何要向前來給她送白綾的王掞道謝:
“謝過了,王師傅?!?br/>
要知道,若非王掞前去羞辱、逼迫她,那么鄭春華完全能以“活死人”的特殊狀態,繼續茍活于世。
既如此,鄭春華為何還要向王掞道謝呢?
若按劇情的演繹,鄭春華的那句道謝,似乎是因為王掞的出現給了她一個“尋死”的機會,也就是說在那之前,由于老四胤禛的某種命令,鄭春華正處于一種“求死不能”的狀態。
可若是如此的話,老四又為何要去干預鄭春華的生死呢?是因為他接受了老十三胤祥的委托,還是因為這其中存有某種不為人知的隱情。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這一事件的背后隱情,而這個隱情還與康熙為何不敢立老四為太子的真相有關。
鄭春華之死
死鷹事件發生之后,廢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第一時間就去向太醫凌國康打探康熙的身體情況:
“凌太醫呀,你得給我個實信兒呀,皇上的病到底怎么樣?”
“吉人只有天相,不要緊的?!?br/>
聽凌太醫已把治療康熙的希望寄托于了醫術之外的“天相”,王掞又豈會不知康熙的性命危在旦夕。
當晚,王掞孤身一人來到四爺府。
在老四屏退屋內的下人之后,王掞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將康熙快要不行了的信息告知了老四。隨后,便起身勸老四要爭取皇位。
一聽王掞竟說出了這種話,不知其來意的老四,當即驚得起身說道:
“這話可妄言不得呀?!?br/>
見老四如此反應,王掞自然清楚這是對他的提防,于是開口解釋道,他之所以會說這種話不是別有用心,更不是為了提前站隊押寶,而是為了大清朝的江山社稷。
自從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之后,自認為沒教好太子,辜負了康熙厚望的他,便暗中觀察起了其他皇子,看看誰最適合當大清朝的皇位繼承人。
然而他看來看去卻發現,這些皇子不是養尊處優、耽于享樂,就是從旁看戲、拆臺,甚至有的更是心藏險詐,一心要當楊廣,唯有老四:
“心里頭裝著我大清的江山,念著我大清的臣民?!?br/>
這一番解釋的話說罷,見老四仍舊沒有太大的反應,王掞稍一猶豫便直奔他此行的主題:
“四爺,我問您一句話,您要照實告訴我,鄭春華是不是讓您保起來了?”
一聽這話,老四抬頭就向王掞望去,隨后視線快速躲開,倉促地舉起一旁的茶盞來掩飾心中的慌亂,然后假裝若無其事地問道:
“您這是聽誰說的?”
見老四還在掩飾,王掞輕笑地回應道:
“四爺,您是百密一疏啊?!?br/>
隨后王掞告訴老四,這件事不僅他知道,老八等人也早就知道。
而八爺黨之所以知道這件事卻沒有戳破引爆,是在等候時機,要在關鍵時刻利用這張牌置老四于死地。
為此,王掞建議老四,為防止八爺黨拿捏著此事大做文章,影響他的奪嫡大計,當務之急應該將鄭春華盡快處死。
老四乍聽八爺黨已經抓住了他這個致命的小辮子,只等著向他伺機發難,慌亂中,他起身在房間內來回走動起來。
只等王掞將話說完,老四這才為難地說:
“她是十三爺再三托付給我的,我不能有負十三爺所托呀,再說,她也是無罪之人呀?!?br/>
見狀,一心要將老四推上皇位的王掞,立馬表態道:
“此女是個不祥之人吶,她已經害了二阿哥,老臣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又害了四爺您吶,她的罪是上通于天,下大于地,四爺,你要不忍心,就讓老臣去見見她,她要是不肯死,我當場就把她羞死。”
不久,王掞就來到了鄭春華隱居的地方,而事情發展也確如王掞所說,王掞一番話罷,鄭春華就緩緩說道:
“您說的對,我是世上最賤的女人,我真無恥,竟然勾引了他,您說的對極了,我是一個不詳的女人……”
而在鄭春華說話間,王掞已從袖口里抽出了他早已備好的白綾:
“你知道就好,知道就好”
王掞說罷,顫巍巍地起身將手里的白綾放在桌上,便緩慢離開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抽泣著的鄭春華對著王掞的背影說道:
“謝過了,王師傅?!?br/>
到此不難看出,鄭春華所謝的,自然是王掞留在桌上的那條白綾。但問題是,鄭春華為何要向前來羞辱她并逼她自殺的王掞,道這聲謝呢?
老四的兩難
要想弄清楚鄭春華為何會向王掞道謝,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鄭春華的道謝是不是發自內心的。
對此,我們需要將視線移回到“滿朝亂敲東宮鼎”落幕,廢太子胤礽重登太子一位之后。
當時,胤礽為了重樹太子的權威,將希望寄托在了記錄大清朝300多名官員把柄的《百官行述》上。而要想拿到這本《百官行述》,胤礽就需要放掉任伯安的小舅子——關押在刑部大牢里的劉八女,這就需要主管刑部的老十三幫忙。
由此,胤礽給老十三下了一個套,讓其前去辛者庫殺掉鄭春華,然后以此拉老十三下水。
而就在老十三去辛者庫找鄭春華的時候,二人之間發生了一段特殊的對話。
當鄭春華從老十三的口中得知胤礽已經復位,當即就露出了欣喜之情。
起初老十三以為鄭春華的欣喜,是覺得太子復位了,她就熬出頭了。殊不知,鄭春華的欣喜,卻是因為她終于可以解脫了:
“我原本就是多余的人,多余來到這世上,可我遇見了他。當初我不敢死,是怕他說不明白,是我勾引他的。我早就是該下地獄的人了。老天爺,現在太子沒事了,你就饒了我的罪過,能讓我到天上見見我的爹和娘吧?!?br/>
由此不難看出,早在那個時候鄭春華就已有了求死的心。
既如此,鄭春華向王掞的道謝必然是發自內心的。這也就是說,鄭春華感謝王掞給了她一個能解脫離世的機會,若非王掞的出現,鄭春華根本就是求死不能。
而依據鄭春華當時所處的環境,能讓鄭春華求死不能的,也就唯有老四了。
但問題是,老四為何要阻止鄭春華尋死呢?難道原因就是老四向王掞提到的那一點,他不能有負老十三所托嗎?
其實,這確實是一部分原因,而另一部原因則要復雜得多。
當初,老十三跟老四協力將鄭春華救下,偽造了一出鄭春華暴斃而亡的假象。一是“將計就計”,看看太子究竟意欲何為,二是不愿太子徒增殺孽。
而當老四和老十三得知太子的真實目的,是要以此拉老十三下水,逼迫老十三放掉刑部大牢里的劉八女,好完成跟任伯安的交易拿到《百官行述》。老四和老十三又將計就計布了一個“放虎歸山”的局,準備先太子一步拿到《百官行述》,由此導致了那場血洗江夏鎮的慘案。
事后,老四不僅拿到了《百官行述》,還意外收獲了胤礽跟任伯安洽談交易的密信,而這一收獲,讓老四動了扳倒太子的心。
可等老四讓高福暗中接近老八,并借老八的手將胤礽的密信捅給康熙之后,太子雖然順利被廢,但卻發生了一個意外。
康熙竟以“助太子暗殺鄭春華”、“擅自派兵剿滅江夏鎮”這兩項莫須有的罪名,將老十三胤祥圈禁到了宗人府
原本,老四是可以當場將鄭春華沒死的真相公之于眾,以此來幫老十三辯解的。但由于老四在那一系列事件中留下了太多不光彩的影子,他怕挺身而出引來康熙的滔天怒火,被迫選擇了沉默。
這樣一來,鄭春華的存在就讓老四陷入了兩難的局面——
鄭春華活著,老四就涉嫌欺君的大罪;
而鄭春華若是死了,萬一他跟老十三救鄭春華的事早已被有心人盯上了,有人就會以此大做文章,到時他不僅解釋不清鄭春華為何還活著,更解釋不清鄭春華為何又死了。
而這也就是老四聽了王掞的提醒后,他明知道確實應該將鄭春華除掉,卻又無法下定決心的原因。
反倒是王掞的主動請纓,讓老四看到了破解兩難困局的可能。
雖然當時胤礽早已被廢黜了太子名位,但王掞仍舊是實打實的帝師,在朝廷上身份、地位極高。若非如此,王掞又豈會享受與康熙同乘御輦的殊榮,若非如此,康熙又為何會對王掞一再縱容。
由此,王掞出手除掉鄭春華,跟老四出手所能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王掞出手,仍舊無法掩蓋鄭春華被老四和老十三救出辛者庫的事實。但由于王掞的介入,事發之后,即便有人想以此大做文章攻訐老四,但有了王掞這道屏障擋在前面,加之鄭春華已死,很些事又死無對證,這件不光彩的糊涂賬自然會無聲無息地壓下。
到時,即便八爺黨等人不甘心痛失攻訐老四的良機,也只能含恨放棄。否則就會讓康熙質疑其動機不純,牽連自身。
而這就是鄭春華要向王掞道謝的背后隱情,若非王掞的出現,鄭春華在老四的嚴密監視下,根本就沒有解脫的機會。
而對于滿心悔恨的鄭春華來說,活在世上,于她而言每天都是莫大的痛苦。
康熙不立老四為太子
當我們弄清鄭春華向王掞道謝的背后隱情,是老四根本沒法對鄭春華下手,由此我們也接近了早已默定老四為繼位人的康熙,為何遲遲不立老四為太子的另一個真相。
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胤礽二次被廢之后,康熙宣布不立太子,是出于穩固朝局的需要,怕再次掀起奪嫡之爭,引發朝廷動蕩;更是出于對心中默定繼位人的保護,擔憂一旦繼位人過早暴露,會成為其他皇子瘋狂攻擊的對象。
這種判斷確實沒有錯。
但要注意這很可能并非全部的原因。
注意,王掞到四爺府找老四密談的那晚,王掞說老四私藏鄭春華的事,不僅他知道,八爺黨的人也早就知道,那么康熙對此就毫不知情嗎?
借用李德全曾對老四和老十三說過的一句話:
“什么事能瞞得住咱皇上?”
我們確實不好說,康熙以“助太子暗殺鄭春華”的罪名圈禁老十三的時候,是否像八爺黨一樣,早已從左家莊化人場那里得知鄭春華沒死的信息。但我們卻能夠肯定,老十三被下令圈禁之后,康熙不可能得不到鄭春華沒死的風聲。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看王掞跟老四密談的那晚,說的另一段話:
“他們一直佯作不知,就是為著捏著這張牌,等著時機一到打出來,置于你死地呀?!?br/>
注意,八爺黨究竟要等一個什么樣的時機?
基于王掞找老四談話的時間,這個時機肯定包括康熙宣布老四是皇位繼位人的時候。
也就是說,一旦康熙宣布皇位繼位人是老四,那么八爺黨勢必就會在那個時候打出這張牌,圍繞“鄭春華”大做文章,讓老四與皇位繼位人這一位置失之交臂。
若非如此,王掞也不會在康熙病危的時候,急匆匆地跑去四爺府向老四提醒這件事。
既然這種情況屬于八爺黨打出這張牌的時機,那么若是康熙立老四為太子,同樣屬于八爺黨打出這張牌的時機。
而這就是康熙不敢立老四為太子的另一個真相。
畢竟,自熱河狩獵以后,康熙對皇子間奪嫡暗斗的激烈程度,已經有了極為清晰的認知。
在這個情況下,老四沒有把柄在其他皇子手里,當太子都容易重蹈胤礽的覆轍,更何況老四還有如此致命的把柄,而這個把柄又極有可能握在八爺黨的手中,康熙又豈會再立老四為太子。
而若是基于這種分析,那么王掞之所以會清楚老四私藏鄭春華,以及這件事八爺黨等人也知情,極有可能就是康熙告訴王掞的。
否則沒有麾下勢力遍布朝野的王掞,根本就沒可能掌握這等秘聞。
而這也就是為何逼死鄭春華的王掞,在服毒自殺之前,會那么篤定地對老四說:
“我這一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棋下輸了,一步棋下贏了,這一輸一贏,我是不輸不贏啊?!?br/>
那一步下輸的棋,指的就是廢太子胤礽,而這一步下贏的棋,指的自然就是他面前的老四。
可當時康熙并沒有宣布老四是皇位繼位人,而逼死鄭春華的王掞卻又如此篤定,這就只能說明:
康熙早已向王掞交了底,這其中就包括老四因鄭春華所陷的僵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