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山東的一個縣級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東臨昌樂縣,西靠淄博市的淄川、臨淄兩區,南接臨胸,北與東營市的廣饒接壤,東北與壽光市毗連為古“九州”之一。因其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于中國東方,按照五行的說法,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
我對青州的第一印象是青州并不青。但她的歷史文化韻味濃厚,份量感十足。這一點在我站在青州古城的阜財門下時,便一下子感受到了。
這座古老的城門莊嚴肅穆,宛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登上阜財門城墻,城墻上設有攻城機械和士兵模型仿佛重現了古代戰爭的場景。站在城樓上,俯瞰整個古城,青磚黛瓦的古建筑錯落有致,遠處的山巒若隱若現,展現在眼前是一幅古樸而寧靜的畫軸。
下了城垣,踏上青石板路,仿佛瞬間穿越了時空。沿著石板路前行,走進青州的昭德古街。青石板路在腳下蜿蜒伸展,這條有著800多年歷史的街道,每一塊石板都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圓潤。街邊的古建筑錯落有致,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古代建筑的精美與典雅。據導游介紹,早在2009年,這條街道便被列為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隨后,我們來到偶園。這座始建于明代的園林曾是衡王府東花園,后成為康熙重臣馮溥的府邸。
偶園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座著名的假山。假山共有三峰,沿園東、南兩墻環列,乍看似乎并無奇特之處,但細究之下卻別有洞天。這座假山在結構上分為坪、峰、澗、臺四部分,每部分都體現了各自的主題。這座假山堆砌巧奪天工,與中南海瀛臺的假山同出一脈。據專家考證,這座假山是中國唯一幸存的“康熙風格”的園林假山,其藝術價值極高。除了假山,偶園內還有“褔、壽、康,寧”四大奇石。這些奇石玲瓏剔透,造型別致,氣度不凡,據說在當時,這些石頭的價值極高,竟然有“一兩石頭一兩銀”的說法。
在游覽中,我發現青州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里的歷史文化名人多得數不清。
在這片讓大文學家蘇轍“莫思太室杉松外,且醉青州歌舞前”的土地上,曾孕育過無數杰出的歷史人物。
青州古街附近有座范公亭公園,是為紀念北宋名臣范仲淹而建,園內古木參天,環境清幽。相傳范仲淹來到青州任職,趕上當地多年流行“紅眼病”,他親自搜集民間驗方,和幾位醫生細心研究,制藥發放,恰在此時南陽河畔有泉水涌出,飲用制藥都相宜,很快控制了疾病的流行。百姓以為這是范公的德行感動了蒼天,就取名“醴泉”,并在泉上建亭。亭旁有一座古井,取名“范公井”。
在范公亭公園西南側建有三賢祠坐東朝西,是一座白墻青瓦的古樸院落,因其中有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三位先賢的祠堂,故得此名。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在青州任職期間,他奉行“寬簡而不擾”的施政方略,使當地民眾得以休養生息,青州出現了“年時豐稔,盜訟稀少”的安定繁榮景象。
富弼是北宋有名的丞相,也是著名文學家,任青州知州期間政績卓著,留下了“七招治青州”的故事--面對黃河水災和瘟疫,富弼選干、救人,利民、防疫、招兵齊頭并進,不僅妥善賑濟數十萬災民,安定了民心,還招募了1萬多青州兵員--為后世留下了救災的典范。
而走進李清照紀念祠,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充滿詩意的年代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深秋,李清照與趙明誠來到青州。他們將居房命名為“歸來堂”。在青州的歲月里李清照的詩詞創作達到了高峰。她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如《如夢令《一剪梅》等,都創作于這一時期。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她的才情,更反映了她與趙明誠之間深厚的情感。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細膩地描繪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青州其他文化名人,如人稱“屋三進士”的馮子履、馮琦、馮溥:“青州四狀元”,包括三元狀元王曾明代狀元趙秉忠等等,不勝枚舉。
這還僅僅是在青州浮光掠影捕捉到的兩個表面特色,如果再添加“中華古壽文化第一山”云門山上“壽比南山”的壯麗靜美,還有青州博物館里那些被稱為“青州的微笑”的佛像散發出來的神秘色彩,用這些地域特色文化釀造出來的美酒,真會讓人們在青州“沉醉不知歸路”。
原載:《勞動午報》,7月1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