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段劇情:
康熙病危期間,他明明可以把大位提前傳給老四胤禛,為何非要等到咽氣才公布結(jié)果?以致暢春園那晚,若非老十三及時趕到,老四險些無法繼位。
康熙究竟在擔(dān)憂什么?
難道是怕提前將大位傳給老四,會引發(fā)八爺黨的猛烈反擊,從而禍起蕭墻嗎?
但問題是,單憑八爺黨麾下的豐臺大營,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花。何況,康熙還可以隨時放出關(guān)在宗人府里的老十三胤祥
既如此,難道康熙還有其他的顧忌?
同時,暢春園那晚,為何老十四胤禵沒有任何奪嫡的行動?
要知道,若非老十四謀劃的那場“死鷹事件”,奪嫡決戰(zhàn)夜未必會提前打響。那么,遠(yuǎn)在西北的老十四,在京城就沒留下奪嫡的后手嗎?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康熙為何不敢提前將大位傳給老四的真相,而這個真相就與老十四留在京城的奪嫡后手有關(guān)。
老十四的奪嫡計劃
震驚康熙朝的“死鷹事件”,表面來看,是老八偷換了老十四敬獻(xiàn)給康熙的壽禮,可實際上,老八偷換壽禮的行為,卻是老十四有意促成的。
對此,很多人是清楚的。
當(dāng)時,被康熙委任撫遠(yuǎn)大將軍王的老十四胤禵,率十萬大軍在西北平亂已有三年之久。恰逢康熙六十八歲大壽,民間已張燈結(jié)彩,而宮內(nèi)卻毫無大慶的跡象。
究其原因:康熙就是在等待西北的大捷。
見此,老八給老十四修書一封:
“十四弟如晤,時機(jī)尚未成熟,千萬不可出兵!須知道我軍凱旋之時,也即吾弟解除兵權(quán)之日。”
老八為何要勸阻老十四不要出兵?
怕其立下滔天之功,在康熙心里平添份量是一部分原因,而另一部分原因,則是怕老十四平定西北,凱旋回京。
說到底,當(dāng)年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就是利弊參半。
利,自然是手握十萬大軍的兵權(quán),有利于奪嫡勝出;
可弊也同樣明顯,遠(yuǎn)離京城身居西北,真到了奪嫡的緊要關(guān)頭,老十四還沒班師回朝,皇位早已易主而定。
此時老八不讓老十四出兵,便是見康熙身體日益衰老,為增加奪嫡勝算,便想將老十四留在西北。
對于老八的打算,老十四自然心知肚明。
為此,早有計劃的老十四,一收到老八的信,便順勢展開了對老八眼線鄂倫岱的策反行動——先是拿出一封信遞給了鄂倫岱,佯稱是他截獲的。
鄂倫岱接過一看,心中就是一驚。
信里的內(nèi)容竟是老八密令另外的眼線雅布齊將他滅口。等鄂倫岱確定信中的字跡確為老八的筆跡后,當(dāng)即不解地問道:
“可八爺為什么要這樣對我?”
而早已編好說辭的老十四,則不急不慌地解釋道:
“人心難測呀,八哥待我原本也無話可說,可是就為了這大將軍一職,他才開始懷疑上我了,派了雅布齊、塔寧來監(jiān)視我。后來見我重用了你,就疑心你倒向了我,這不他一邊來信叫我按兵不動,一邊派人給雅布齊捎信,叫他在暗中放你的冷箭。”
到此,鄂倫岱是否意識到這是老十四的“反間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種場合與情況下,鄂倫岱要想活命根本就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倒戈站隊老十四。
等鄂倫岱間接表態(tài)之后,老十四也趁機(jī)給出了承諾:
“聽我的你就沒事,當(dāng)務(wù)之急我們得立刻出兵,趕在皇上萬壽之前,打一個大勝仗,然后我派你進(jìn)京報捷,附帶將我的壽禮敬呈,皇上一高興你升了官,八爺也就無奈何了。”
注意,老十四的這個承諾,就是他奪嫡計劃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不久,老十四打贏了勝仗,便派鄂倫岱帶著一塊壽字天石回京給康熙賀壽,由此拉開了“死鷹事件”的帷幕。
說這一事件是老十四的謀劃,有兩個重要依據(jù):
其一,老十四偽造的那封密信,不可能被老八拿到,可那封密信卻詭異的出現(xiàn)在了老八的手里。
其二,天石和死鷹的分量相差懸殊,老八偷換壽禮,鄂倫岱不可能察覺不到;
基于這兩點,就可以得出:
老十四特意派鄂倫岱回去送壽禮,并讓老八得到那封密信,就是為了讓老八意識到他有奪嫡之心,從而推動老八兵行險著,做出偷換壽禮的舉動。
同時,鄂倫岱也肯定得到了老十四的暗示,由此鄂倫岱在八爺府才會壽禮離身,才會在康熙的大壽慶典上,意識到了壽禮被掉包,卻佯作不知。
而在這一謀劃中,唯一在老十四預(yù)料之外的,就是老八就壽禮換成了一只死鷹。
那么,老十四這一謀劃的目的是什么呢?
對此,參考鄔思道的分析即可:
“送死鷹的事,我敢斷定是八爺所為,十四爺率十萬精銳在外,如果徹查他,正好給了十四爺一個清君側(cè)的口實呀,八爺在這邊聯(lián)絡(luò)呼應(yīng),立時就是天下大亂;如果查辦八爺,禮物又是十四爺?shù)模藸斀衅鹱蔡烨@九爺、十爺推波助瀾,立地禍起蕭墻吶。”
也就是說,老十四的這番謀劃,既是在算計老八,也是在算計康熙。
只要康熙追查老十四,他便可以借機(jī)清君側(cè);而若是康熙追查老八,等雙方發(fā)生碰撞,他又可以伺機(jī)坐收漁翁之利。
尤其是,朝野皆知當(dāng)時康熙身體欠佳,萬一過程中康熙急怒攻心,發(fā)生意外,老十四更可以借機(jī)班師回朝,圖謀武力奪嫡。
正因如此,鄔思道才會對老四說:
“八爺防著您,更防著十四爺,十四爺擁兵自重,單等皇上晏駕,他兵臨城下與八爺較量。”
但問題是:
在這個謀劃中,老十四若想萬無一失,處處占據(jù)先機(jī),光靠他在西北統(tǒng)率的十萬大軍,是根本無法達(dá)成的。姑且不提糧草受限,大軍寸步難行,單就西北與京城的距離,若有特殊情況發(fā)生,老十四根本就是鞭長莫及。
因此,老十四在京城必然留有奪嫡的后手,否則他的謀劃,就是一紙空談。
那么,老十四的后手究竟是什么呢?
一支被忽略的部隊
雍正繼位前夕,康熙重病臥床不起,各方勢力都在緊急部署,為即將到來的奪嫡結(jié)算夜做準(zhǔn)備。
在此期間,康熙為確保老四能順利繼位,先是打出了迷魂陣,將老四、老八、以及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和馬齊,免職的免職,降級的降級,意在營造出一種要傳位給老十四的假象。
隨后,康熙又恩威并施地拉攏了掌管京城九門的隆科多并留下傳位詔書,還將能夠放出老十三的金牌令箭提前交給了張五哥
與此同時,老八被康熙免職之后,也第一時間跟老九、老十商議起了武力奪嫡的計劃。
當(dāng)時,老九將目光聚焦在了康熙故意營造的假象上,而老八卻認(rèn)為最大的奪嫡勁敵,并非遠(yuǎn)在西北的老十四,而是近在京城的老四:
“老十四那兒千萬不要翻臉,無需擔(dān)心,他遠(yuǎn)在西北,只算手足之疾;老四坐在京里,他才是心腹之患,所以當(dāng)務(wù)之急要抓住京里的兵權(quán),一是豐臺大營,二是要抓住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
由于當(dāng)時豐臺大營的主帥成文運早已被老八收買,為此,老八特意安排老九和老十去拉攏隆科多。
在老八看來,隆科多才是重中之重,若拉攏不到隆科多,到時他麾下的豐臺大營即便接到“武力奪嫡”的命令,通過不了九門,也就只能在城外形成毫無意義的對峙之勢。
對于隆科多在奪嫡之夜的重要性,鄔思道同樣心知肚明:
“我最擔(dān)心的是隆科多呀,他佟氏一門和八爺交往最深,他現(xiàn)在是九門提督,掌握著滿北京的兵權(quán)吶,如果此人倒向了八爺,皇上就算傳位給您,您也坐不住啊。”
而為了防止老八在關(guān)鍵時刻武力奪嫡,鄔思道則把寶全押在了老十三的身上:
“十三爺不出獄,就算傳位給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爺一旦出了牢獄,就算傳位給別的阿哥,四爺您只要出其不意,先發(fā)制人,局面翻轉(zhuǎn)也未可知啊。”
正因如此,暢春園那晚,在老四出府之前,鄔思道才會貿(mào)然要下那枚關(guān)防大印:
“您放心去,如果到了申時,還沒有您的消息,我就用這顆關(guān)防大印,派人去放了十三爺出來,他有很多故舊部下一呼百應(yīng),讓他們前去救你。”
而當(dāng)晚,在康熙咽氣之后,老四為防關(guān)防大印赦不出老十三,又特意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給鄔思道送了過去。
在這個過程中,鄔思道向張五哥的下達(dá)的命令,暴露了他跟老四應(yīng)對老八武力奪嫡的具體計劃:
“張五哥聽令,命你拿這支金牌,急速趕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爺,叫他立刻趕往豐臺大營接管兵權(quán),并依計行事。”
到此問題來了。
基于上述各方的部署與計劃,不難發(fā)現(xiàn):
暢春園那晚,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兩支部隊上面——一是九門提督隆科多手下的兵馬;一是老八麾下位于京郊的豐臺大營。
但要注意,當(dāng)晚能影響甚至決定奪嫡局勢的,卻并非只有這兩支部隊。除了康熙手里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狼覃特種部隊外,京郊還有另一支特種部隊,那就是西山銳健營。
在“八王議政”時,雍正得知隆科多投靠了老八之后,就提到過這支特殊的部隊:
“隆科多,你不要忘了,在城外還有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比你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的兵力,要多上好幾倍。”
而當(dāng)時老八汲取了過往的失敗教訓(xùn),為確保“八王議政”萬無一失,提前借用關(guān)外鐵帽子王的兵力,共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
到此,這支部隊的重要性就也顯而易見。
可問題是:
既然西山銳健營同樣能影響奪嫡之夜的走勢,為何康熙、老四還有老八,都會忽略這支特殊的部隊呢?
尤其是,在老四和鄔思道的計劃中,為何非要讓老十三去奪豐臺大營的兵力,而不是直接去控制西山銳健營的兵力呢?
康熙不敢提前傳位的真相
其實,西山銳健營這支部隊,極有可能就是老十四留在京城的奪嫡后手,而這也就是康熙不敢提前傳位給老四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dāng)然在劇中,并沒有明確的線索可以證實西山銳健營是老十四的勢力,但是卻有一個細(xì)節(jié),可以證實老十四有機(jī)會收買西山銳健營。
當(dāng)時,熱河狩獵已經(jīng)結(jié)束,為敲打八爺黨,康熙謀劃了一場“競選太子”的大戲。
這場大戲閉幕時,老八成了笑話,而老十四卻以“愛新覺羅·難說”的名號,成為了一匹奪嫡的黑馬,被康熙委任主管兵部。
期間,康熙不想遺“不教而誅”的罵名于后世,暗中又策劃了一場“二廢太子”的計劃。在收網(wǎng)時,為提防走投無路的太子胤礽鋌而走險,康熙給老四和老十四各下了一道密令。
其中,給老十四的那道密令是:
“命他以兵部的名義布置西山銳健營,嚴(yán)密注視熱河駐軍的動靜;布置豐臺大營,嚴(yán)密注視密云駐軍的動靜,只要這兩支隊伍擅自行動,就立刻解除凌普、耿索圖的兵權(quán)。”
由于在老十四主管兵部之前,劇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豐臺大營主帥成文運,是老八的人。
因此,老八拉攏成文運極有可能就在老十四主管兵部的期間,甚至就發(fā)生在這次監(jiān)視太子麾下勢力的期間。
畢竟,當(dāng)時雖然老八已經(jīng)失勢,但仍舊是八爺黨的領(lǐng)袖,而老十四在沒出任大將軍王之前雖早有奪嫡之心,但若不想自絕于八爺黨,也就只能配合老八行動。
既然老八能拉攏豐臺大營,那么主管兵部的老十四順勢將西山銳健營拉攏到自己的麾下,也就沒什么好驚訝的了。
退一步講,即便老八早就拉攏到了豐臺大營,那么主管兵部的老十四,為了奪嫡更會借職務(wù)之便,將西山銳健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由此,西山銳健營極有可能就是老十四留在京城的奪嫡后手。
而當(dāng)我們確定這一點后,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就都變得合理了。
為何康熙不敢提前傳位給老四?
若老四繼位的阻礙,只有老八麾下的豐臺大營,以及那個左右搖擺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康熙還不至于有多大的忌憚,但若是再加上老十四掌握的西山銳健營,康熙還真就不敢輕舉妄動。
一旦康熙提前傳位給老四,老八很可能會聯(lián)合老十四以“清君側(cè)”為名,進(jìn)宮勤王逼迫康熙重寫傳位詔書。
到時,一世英名的康熙得不了善終事小,老四還真有可能無法順利登基。
反倒是康熙在臨死前公布結(jié)果,既能得到善終,還更有利于皇權(quán)的交接。
畢竟老十四終究遠(yuǎn)在西北,他想“遙控”西山銳健營存有一個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內(nèi),老四的奪嫡對手就只有老八,只要老四和老十三聯(lián)手能穩(wěn)定住局勢,到時康熙已經(jīng)咽氣,老四也順利繼位,即便老十四有謀反奪位之心,也再無出師之名。
而在老四和鄔思道的計劃中,之所以要老十三去奪豐臺大營的兵權(quán),而非西山銳健營,原因就更簡單了。
暢春園那晚,在沒得到老十四的明確指令之前,西山銳健營所接到的命令,很可能就是伺機(jī)而動、見機(jī)行事,而能主動出擊的只有隨時接收老八指令的豐臺大營。
這種情況下,姑且不提老十三奪西山銳健營的兵權(quán),純屬額外樹敵的行為。即便老十三奪下了西山銳健營的兵權(quán),仍舊需要再奪一次豐臺大營的兵權(quán),或者率兵去豐臺大營對峙。
既如此,反倒不如直接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quán),更直接、更有效。
以上,就是康熙為何不敢提前傳位給老四的真相。
說到底,暢春園那晚,老十四之所以毫無作為,不僅要怪當(dāng)時的通訊技術(shù)太落后,更怪老十四非要去當(dāng)那個大將軍王。
由此來看,或許當(dāng)年康熙之所以要默定老十四為大將軍王,而不是將老十三放出,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怕老十三重蹈傳爾丹的覆轍,但更重要的,很可能是要借機(jī)將掌握西山銳健營的老十四支出京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