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說,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山西藩庫作假案”的那段劇情,還是沒有看懂。
究竟山西藩庫作假案的發生,是雍正急功近利的惡果,還是雍正故意為之的布局?
若說這就是雍正急功近利的惡果,又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
就比如說時任陜西布政使的李衛,在鄔思道的翻譯下,得知諾敏僅用半年的時間,就清還了十幾年虧空的三百多萬兩官銀時,第一反應就是:
“乖乖,半年?把十幾年虧空的銀子都追回來了?這么厲害,這事透著邪呀!”
試想,就連李衛都能敏銳地察覺出其中存有蹊蹺,那么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雍正,真就一點都沒有察覺嗎?
可若是說,山西藩庫作假案就是雍正布的局,似乎同樣存有不合情理之處。
要知道整頓各省藩庫虧空是雍正登基后燒的第一把火,冒著把第一把火燒成笑話的代價,來布這個局,又真有這個必要性嗎?
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好好講講山西藩庫作假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步入正題之前,先把真相告訴大家。
山西藩庫作假案,還真就是雍正布的一個局。至于雍正為何要布這個局了,又是怎么布的局,接下來從頭一點點跟大家講清楚。
開端:委任
說起來,雍正于暢春園繼位之后,之所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頓各省的藩庫虧空,并非背后有妖人指點,而是迫不得已、不得已為之。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的第一集,也就是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時,老四胤禛之所以要去江南籌款賑災,就是因為國庫虧空,當時戶部的存銀已不足五十萬兩。
為了填補國庫的虧空,這才有了事后康熙以“親王”的爵位為彩頭,在眾皇子間發布追比國庫欠款任務的那段劇情。
只是可惜,在太子胤礽自作聰明的阻礙下,那次追比國庫欠款的任務失敗了,幸好過程中老四追回了三成欠款,這才勉強緩解了國庫的壓力。
但即便如此,國庫虧空的危機仍舊沒有解除。
而等到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九子奪嫡的末期。老十四胤禵奉命出任大將軍王平定西北,那場仗一打就是整整四年。
若非最后關頭老十四沒有聽從老八繼續拖戰的建議,很可能在康熙六十八歲壽辰那天,不僅看不到那只死鷹,也沒有西北的大捷。
當然若是沒有那場勝仗,或許就不會發生“死鷹事件”,康熙就有可能挺過那個冬天。
但不管怎樣,老十四在西北打仗的那四年,對國庫又是一次巨大的消耗。
而等死鷹事件發生不久,雍正于暢春園順利繼位,國庫的情況雖比黃河發大水時強了一些,但也只有七百多萬兩。
隨后聽張廷玉上報青海的羅布藏丹增自立可汗,雍正當即就意識到:
“西北用兵在所難免吶。”
可西北打仗,打的不是兵馬,而是錢糧。為了確保戰時能有充足的軍費,雍正這才把整頓各省藩庫虧空,作為他登基后燒的第一把火。
由于山西是藩庫虧空的第一大省,因此雍正的目光優先聚焦在了山西。但要注意:這個時候,雍正并沒有開始布局。
而隨后破格委任諾敏為山西巡撫,雍正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打算,只是因為聽了隆科多的一句話。
當時見雍正提到山西藩庫虧空的問題,坐在一旁的隆科多為了表現,便站出來舉薦諾敏為山西巡撫。
初聽諾敏這個名字,雍正并沒有深刻的印象,只隱約記得他好像在戶部當過主事。
見狀,隆科多立馬就送上了一記馬屁:
“皇上好記性,這諾敏在戶部的時候因為頂撞了八爺,因此被冷落了多年,但是就是這個諾敏機敏練達,實在是個理財能手。”
諾敏是否如隆科多所說,是個理財的能手,雍正根本就不在意,單憑諾敏曾頂撞過老八的這一點,諾敏就是山西巡撫最佳的人選。
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人。
這就是雍正最初委任諾敏為山西巡撫的真實原因。
順勢:布局
被冷落多年的諾敏,從未想過他有生之年還能有出頭之日,更沒想過在隆科多的舉薦下,他竟能被雍正破格提拔為封疆大吏。
一時間,諾敏就萌生了一股士為知己者死,要為雍正和隆科多肝腦涂地的信念。
因此上任的第一天,諾敏就向山西省藩臬道府州縣的正堂職員撂下了狠話:
“我也沒有帶家眷來,因為隨時準備讓朝廷革我的職,但是我有句丑話說在前頭,我要是受了處分,你們在場的各位誰也別想安穩過關。”
隨后,諾敏更是向雍正遞交了一封奏折。
而雍正收到諾敏遞上來的奏折,不僅給予了諾敏極高的評價,夸隆科多舉薦人才有功,還當場下達了一個特殊的指令:
“我看你們上書房啊,把諾敏這個折子明發各省,促促他們。”
那么,諾敏在這封奏折上究竟寫了什么,而雍正下令將這封奏折明發各省,又會產生什么樣的連鎖反應呢?
當晚,隆科多跟山西省太原縣縣令沙本紀的一番話,間接道出了其中的內情。
“你們這位諾中丞啊,做事也太性急了點兒吧。這十幾年的虧空,怎么可能在一年之內便清還得了呢。這下可好了,皇上把他的奏折已經明發全國各省了,這樣一來就成了箭在弦上。”
原來雍正下令各省整頓藩庫虧空,是要求在兩年內完成任務。而諾敏為了感謝雍正提拔重用之恩,竟在奏折里表態要在一年內完成這項任務。
諾敏上這封奏折的目的其實很明確,只是在向雍正表達忠心,至于究竟能不能在一年內完成藩庫整頓的任務,那是以后的事兒。
但雍正將這封奏折明發各省之后,性質就變得不一樣了,這封普通的表態奏折,瞬間就成了一道沉甸甸的“軍令狀”——諾敏能不能在一年內完成任務,不僅決定著諾敏的前程,更捆綁了舉薦諾敏的隆科多。
可以說,在收到諾敏的奏折并決定將其明發各省的那一刻,雍正就正式開始了暗中布局。
而之所以有這種推斷,原因也并不復雜。
就連隆科多都清楚山西十幾年的虧空,不可能在一年之內清還,那么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雍正,難道就沒有這點覺悟嗎?
既然有這種覺悟,雍正就不該將諾敏的奏折明發各省。
畢竟一旦諾敏不能在一年內完成藩庫整頓的任務,那么這道奏折成了笑話不說,其他各省不能按期完成任務也就有了斡旋的空間。
可雍正明知會弄巧成拙,還是義無反顧地下令將諾敏的奏折明發各省,這就說明其背后必有特殊的算計。
那么,雍正究竟有什么算計呢?
表面來看,雍正似乎有意要將山西打造成一個整頓藩庫虧空的榜樣,好用榜樣的力量推動整個雍正朝藩庫整頓工作的進度。
而這也是隆科多揣摩圣意得出的結論,正因為得出了這種結論,那晚在跟沙本紀的交談中,隆科多才會對沙本紀說:
“這銀子是死的,那人是活的嘛。你只要把數兒對上了,為天下的督撫都做個榜樣,也就行了嘛。”
說罷,隆科多就拿出了一封早已準備好的密信,讓沙本紀轉交給諾敏。
就這樣,在隆科多的授意下,諾敏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藩庫整頓的工作。
對此,雍正不僅沒有任何質疑,更沒有下令派人前去驗收,反倒直接開大會進行表彰,還親筆題寫了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送給諾敏。
而雍正對此的反應,更加堅定了隆科多對圣意的揣摩,篤定雍正就是要把山西樹立成榜樣,把諾敏打造成楷模。
那么雍正的目的真如隆科多所揣摩的那樣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說到底,隆科多的這碗水終究還是太淺了,正如當年佟國維曾說過的那段話:
“什么人都能看到的事,都能摻和進來的事,那還叫機會嗎?”
同理,如果雍正的目的真就這么簡單,這么容易被人看出來,那么雍正樹立山西諾敏這個“一眼假”的榜樣,又有什么用呢?
而隨后發生的事情就證明了這一點。
高潮:引爆
在鄔思道的翻譯下,李衛從朝廷嘉獎諾敏的明詔上得知諾敏的有關事跡之后,當即就察覺到了不對,隨后便打算上折提醒:
“鄔先生,你看我要不要上個折子,把山西的事給皇上提個醒兒?”
“不要,有言道: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
鄔思道之所以要阻止李衛上折,根本原因就是鄔思道對這件事,看得要比李衛更深一些。
如此一目了然的弄虛作假,鄔思道絕不相信雍正一點都沒有察覺。
若是說雍正是有意弄假成真,要把山西樹立成一個榜樣,鄔思道又覺得這種可能性并不大,畢竟假的就是假的,你非要說它是真的也沒有用。
既如此,雍正就很可能有其他的打算,至于這種打算是什么,鄔思道相信很快就會顯出端倪來。
果然,過了沒不久,一件特殊的事情就發生了。
田文鏡去河南上任,途中恰好路過山西,過程中田文鏡發現早已清還完藩庫欠款的山西,竟巧立名目增加稅賦來盤剝百姓,隨即便意識到山西藩庫可能有假,于是就給雍正上了一道奏折匯報此事。
注意,田文鏡作為雍正在潛邸時就賞識的舊臣,是為數不多有密折上奏特權的官員。而田文鏡上的這道奏折大概率就是密折,但即便這道奏折不是密折,若雍正真打算把山西諾敏立成榜樣,也完全可以壓下。
然而雍正卻沒有這么做,反倒連夜召來在上書房值守的張廷玉商討對策,最終決定委任田文鏡為欽差就地徹查。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
這并不能否定雍正想要把山西立成榜樣的可能,或許雍正此番動作,就是為了把山西諾敏這個榜樣徹底立住。畢竟只要諾敏能扛住田文鏡的調查,那么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可以說這種猜測確實存在,而且還很“權謀”。
但問題是,就在田文鏡在山西徹查無果,諾敏反將田文鏡告上朝廷之后,雍正并沒有見好就收,反倒又委派圖里琛為欽差再去山西徹查。
在圖里琛出發之前,自認為深通圣意的隆科多特意暗示圖里琛:
“這皇上新膺大寶勵精圖治,好不容易才樹立了山西這么一個榜樣,你要是鬧出笑話來,我還真不知道該怎么收場呢!”
言外之意,就是要圖里琛到了山西之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要揭開山西藩庫作假的真相,保住雍正樹立起來的榜樣。
然而當雍正得知隆科多對圖里琛的暗示之后,卻給圖里琛下達了另一個指示:
“只有三個字,說實話!”
由此即可得出:
雍正明知諾敏不可在能一年內完成任務,卻要將那封表態奏折明發各省;明知藩庫有假,還要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其目的絕不像隆科多猜測的那樣,是要把山西諾敏樹立成榜樣。
那么,雍正布這個局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收尾:真相
諾敏藩庫作假案真相大白之后,老八為了阻擊雍正,將這已成了笑話的第一把火定在恥辱柱上,便暗中聯絡在京的官員與外省的督撫聯合力保諾敏。
而各省督撫考慮到只要保下諾敏一顆人頭,雍正限期2年整頓藩庫虧空的旨意,就將不了了之,為此紛紛上折響應。
可誰知到了最后,雍正竟當眾下達了“罪己詔”也要將諾敏繩之以法,并且還在大會上特意下旨給各省督撫:
“上書房再下一道明詔,通知各省讓那些試圖通過保諾敏,而繼續拖欠國庫欠款的人明白,再膽敢欺騙朝廷拖欠國庫欠款,諾敏就是榜樣。”
而這個效果,才是雍正費盡心思布這個局的真實目的。
對于整頓各省藩庫虧空的這件事,曾有過追比國庫欠款失敗經驗的雍正很清楚,這絕非下一道嚴旨就能完成的,否則康熙在位時就已經追回了,也不會留下一個爛攤子。
若按正常的流程來進行,2年期滿,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無非兩個——
其一,本著法不責眾,各省督撫串通一氣,找理由只歸還一部分;
其二,陽奉陰違,表面上歸還了藩庫欠款,背地里卻采用了跟諾敏類似的作假手段。
無論最終發生的是以上哪種結果,都是雍正不愿看到的。
畢竟,在文章的開頭已經提到了雍正繼位后的內憂外患——國庫虧空,而西北的戰爭隨時都可能打響。
因此雍正要想坐穩皇位,就需要確保2年期滿時,上述的情況不會發生。
可問題是,這話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卻并不容易。
對于還沒發生的可能,能用上力使上勁兒的地方并不多。只能是提前準備最壞情況發生時的應對措施。而想要依靠“三令五申”的警告,來防范最壞的情況發生,基本不可能實現。
畢竟,大多數人都有不見棺材不掉淚的特性。
因此,當雍正收到諾敏表態的奏折,見諾敏聲稱竟要在一年內完成藩庫整頓的工作,雖然雍正清楚這封奏折的本意是在向他表忠心,但他卻從這封奏折中,看到了把諾敏樹立成“典型”的可能。
畢竟諾敏是隆科多舉薦的,只要把諾敏架在火上烤)那么就會捆綁住隆科多。
到時箭在弦上,隆科多跟諾敏要想蒙混過關就只能劍走偏鋒,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做成。
這樣一來,成了自然是好;而沒成,雍正也就可以通過嚴懲諾敏,來震懾各省的督撫不要心存僥幸。
也就是說,在雍正親筆題寫“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來嘉獎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藩庫整頓工作的諾敏時,雍正的布局就已經徹底完成了。
隨后即便沒有田文鏡的那封奏折,雍正也會用其他的方式將其引爆。
以上,就是山西諾敏藩庫作假案的真相,這回你看懂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