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河南洛陽一名90后女子,用親身經歷詮釋得明明白白,人真不能偷懶。
去年5月失業后,她回農村老家躺平,起初是“睡到自然醒、玩手機”的舒服,1年后卻成了“連門都不想出、害怕見鄰居”的頹廢。
媽媽叫她買東西,她躲;叫她干農活,她怕;連掙錢的欲望都沒了,自媒體一年倒虧47塊。
網友說“不能閑下來,哪怕送外賣也要接觸社會”,她的經歷仿佛印證了這句話。
躺平到底是“休息”還是“陷阱”?真的會讓人越躺越廢嗎?
有句話說:只要你體驗過不上班,你就不想上班了。
上過班的人都知道,不用上班是多么的爽。
坐標在河南洛陽,一名女子分享了她躺平一年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舒服”。
女子是去年5月份失業的,失業后,她也嘗試找新的工作,但是沒有找到,索性就打包行李,回了農村老家。
住自己家里,沒有房租水電費,父母還養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躺平。
本想著在洛陽找份工作,現實是,洛陽沒有啥工作崗位,不是客服就是銷售,或者臺球助教,以及夜場的咯咯噠。
既然找不到工作,女子索性就在家里躺平了。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多爽,睡到自然醒,醒了玩手機,非常的舒服。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子卻發現不太對勁,自己太頹廢了。
躺平一年后,女子連家門都不想出了。
媽媽叫她出門買個東西,女子都不想去,害怕見到鄰居,害怕社交。
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除了玩手機,什么事情都不想做,連掙錢的欲望都沒有了,就像現在這樣,混混度日。
被媽媽喊去干農活,女子也不想去,但媽媽說了,不干活,那就去相親,嚇得女子趕緊拎起鋤頭,當天手就起了水泡。
在農村生活,也不容易。
女子對外稱,自己在家做自媒體,親戚鄰居都以為她能掙大錢。實際上,她的自媒體收入,一年是負47塊,就收到商家的2件衣服。
所以,女子的建議是,大家失業了也不要躺平,更不要回農村躺平,感覺自己現在廢了。
估計下一步,就是相親結婚生孩子了,想想就好害怕……
有人說,不能讓自己閑下來,失業了就算送外賣也要接觸社會,躺平會讓人頹廢,是真的嗎?
人就像機器,越閑越容易生銹。
她剛開始躺平時多爽?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
可1年后呢?害怕社交,不想出門,連掙錢的欲望都沒了。
這不是頹廢是什么?閑下來的日子,看似舒服,實則在悄悄吞噬人的精氣神。
失業后送外賣,不是說這份工作多好,是為了“接觸社會”:和顧客說句話,和同行聊兩句,哪怕累點,至少腦子在轉,手腳在動,不會被“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困住。
就像女子,要是當初哪怕找個超市收銀的活兒,也不至于連門都不敢出。
躺平的可怕,不是“不上班”,是“切斷和世界的連接”。一天兩天是休息,一月兩月是放縱,一年兩年就是沉淪。
人需要點“事兒”做,哪怕微不足道,也是對抗頹廢的武器。
網友分享,我失業躺了3個月,后來連下樓取快遞都害怕,看見鄰居就躲。后來逼自己去送外賣,雖然累,但每天能和人說話,慢慢才緩過來。
人真的不能閑,閑久了會廢掉!
我表姐就是例子!
失業回農村躺了兩年,現在30歲了,啥也不會,見人就臉紅,相親都不敢說話。以前她多開朗啊,都是躺平害的,真得逼自己動起來,哪怕掃大街也行。
也別一棍子打死!短期躺平沒問題,比如休息一兩周調整心態。
但長期肯定不行,人是群居動物,脫離社會久了,真的會抑郁、頹廢。
失業了哪怕去做義工,也比在家悶著強,至少能找到點價值感。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舒服是有代價的。
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主動切斷和世界的聯系”。
送外賣、做收銀、當義工,這些事看似普通,卻能讓人保持“活著的感覺”——有奔頭,有交流,有微小的成就感。
偶爾躺平是權利,長期躺平是陷阱。
別讓“舒服”偷走你的精氣神,哪怕慢一點,也要讓自己“動起來”。
能救自己的,從來不是床,是走出門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