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烏克蘭通訊社表示,友好國家阿塞拜疆,成為首個公開出兵支持烏克蘭,參與對俄羅斯作戰的國家。
緊接著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也對外宣布,首次至少派遣1000名特種作戰人員前往烏克蘭。原本可以放在臺面下解決的事情,這回偏偏被人撕掉了遮羞布,那真的是一點面子都不給俄羅斯啊。
這事兒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這就好比之前的貿易戰中,老特揚言要給全球不少國家加關稅。后來我們知道了,其實他的本意是,只要你跟我談,給我個面子,那一切好商量,畢竟我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還是二進宮。可偏偏有人就是不給他面子,不僅不談,而且還要對等加關稅,直接把他給整不會了。
以俄羅斯和阿塞拜疆的歷史交情,兩家坐下來談,完全是可以的。這次阿塞拜疆主動充當了刺兒頭,絲毫不給俄羅斯談判的機會,這是啥情況呢?
阿塞拜疆背后是土耳其
阿塞拜疆的底氣,來源于土耳其。阿塞拜疆原本是伊朗的一部分,伊朗至今都有2千多萬阿塞拜疆人,比阿塞拜疆國的阿塞拜疆人都要多。
不過到19世紀初,兩次俄伊戰爭過后,伊朗不得不將阿塞拜疆割讓給沙俄。從此阿塞拜疆就和伊朗分開了。現如今,伊朗境內依舊有2個以阿塞拜疆命名的省份,就連他們的最高領袖,也是阿塞拜疆人。
但是這一切,都不代表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關系就有多好。
想想就知道,從你這兒分出來后,自己單干了。如果跟你關系再好上了,會不會哪天就再次被你收回去了?
反觀土耳其就不同了,阿塞拜疆的本土和土耳其并不接壤,只是阿塞拜疆的一塊飛地納希切萬與土耳其有17公里的陸地邊界。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不擔心土耳其拿下自己。
所以說,阿塞拜疆和伊朗的關系,其實相對一般。他們和土耳其的關系,反而特別緊密。主要原因是兩者文化上比較接近。
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人,都自稱是突厥后裔,操一口流利的突厥語。當土耳其提出泛突厥主義的時候,阿塞拜疆是高度響應的。
有人說,不對啊,阿塞拜疆不是和伊朗的信仰一樣,都是伊教什葉派為主嗎?難道信仰上一致,不應該關系更好嗎?
其實阿塞拜疆是一個和土耳其一樣,高度世俗化的國家。雖然什葉派是他們的國教,但他們國家提倡世俗化。這一點是蘇聯的功勞,雖說沙俄、蘇聯吞并了中亞、高加索這些地方,但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些極有可能走上極端的地方,拉回到世俗世界。
一戰以后,凱末爾建立了現代土耳其,他拒絕成為新一任蘇丹,果斷將土耳其從一個宗教國家,變成了如今世俗化的國家。所以說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之間,是沒有信仰沖突的。
沒有信仰沖突,沒有領土沖突,文化上還比較接近。他們的關系自然會更好。
更何況,在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爭奪納卡地區的時候,土耳其是堅定地站在阿塞拜疆這一邊的,這使得兩家關系就更牢靠了。
土耳其有大國夢,雖然綜合實力不足以單挑俄羅斯,但他們也想擺出一副老大的姿態。更何況土耳其背后還有北約罩著。
俄烏沖突以來,周圍的刺兒頭還少嗎
阿塞拜疆可不是什么個例,自從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身邊的小伙伴,一個個都慢慢變成了刺兒頭。尤其是俄烏沖突爆發以后,刺兒頭就更多了。
- 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就公開加入了北約。這直接導致俄羅斯的本土與北約勢力范圍緊密相連。圣彼得堡距離北約勢力范圍,居然只有100多公里。
- 2008年,格魯吉亞要求收復被俄軍控制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不惜與之一戰。只不過最終以戰敗而告終。同時摩爾多瓦也一直希望從俄軍手里拿回德左地區的控制權,奈何實力不濟。
- 2014年,烏克蘭公開趕走了親俄的話事人,開始倒向西方。俄軍立刻出兵拿下克里米亞,烏克蘭緊接著宣布要加入北約。
到了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俄身邊的刺兒頭接踵而至。
除了阿塞拜疆鬧了這一出以外,一直以來和俄穿一條褲子的亞美尼亞,居然也選擇了與西方交好。
此外,芬蘭也在2023年順利加入了北約,這導致俄羅斯和北約接壤的邊界,又增加了1300多公里。
中亞五國,在蘇聯解體以后,一直在搞去俄化的運動。等到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后,去俄化的進程大幅度加快了。
可以說,俄周圍的刺兒頭,一天比一天多。看這情形,如果俄烏沖突再不快點結束,他們全部都要背離俄羅斯而去。
拉夫羅夫:論友誼,還是東方比較牢靠
相對而言,俄羅斯的交友圈子里,好友基本都和他們不接壤。比如說古巴、塞爾維亞、伊朗、印度等等,過去還有一個敘利亞,后來沒了。
畢竟接壤的國家,最容易因為領土紛爭而爆發矛盾,比如說烏克蘭、格魯吉亞、芬蘭等。不過,東方國家,不僅和俄羅斯接壤,而且關系也非常好,這就是最大的例外。
當然了,白俄羅斯和俄羅斯關系也很鐵。但他們不是平等的友誼關系,而是一種宗藩關系。反觀俄羅斯和東方的關系,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友誼了。
畢竟雙方在蘇聯時期已經鬧掰了,甚至打算大打出手。蘇聯揚言要用核彈,給東方來一場全面的外科手術,導致東方開啟了全國數年的挖洞生涯。
到了蘇聯解體以后,其實雙方關系也是不溫不火,因為俄羅斯人看不上東方生產的產品,他們覺得太劣質,為此還懲處了一批東方商人,沒收了他們價值數億美元的商品。此外,俄羅斯還禁止境內出現類似唐人街那種華人聚居地。
相對而言,俄羅斯更喜歡和西方做生意。俄烏沖突之前,俄羅斯的輸油管道、輸氣管道,主要都集中在西部。因為歐洲是他們的重點大客戶。至于東方,能做點買賣就做,不能拉倒,人家從來不在意。
不過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后,俄羅斯便開始向東尋求幫助了。到了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俄羅斯直接緊緊地抱住了東方的大腿。因為他們明白,這個大腿如果再抱不住,那他們可就沒辦法創造越大越有錢的神話了。
這次俄發言人扎哈羅娃小姐,甚至將雙方的外長,合稱為“王拉夫”。她還親切地將其音譯為英語中的“One Love”,具體啥意思,每個人自己意會吧,總之就是強調兩家的友誼十分牢靠。
戰爭的結果,決定了他們的去向
在戰爭結束之前,輕易下注的國家,其實是值得尊重的。不管他們倒向哪一方,至少也比騎墻派在態度上強。
但是從利益角度來說,似乎騎墻派所能獲得的利益更多,因為他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正如《讓子彈飛》里所說的那樣:誰贏,他們就幫誰。
怎么說呢,這就好比最終取得天下的的確是劉邦,但絲毫不影響我們敬重項羽的英雄氣概。
對于小國而言,這就是最真實的情況。因為在一個弱肉強食的大環境下,他們無法靠自己保全自己。尤其是身邊還有一個侵略成性的鄰居,他們更加得為自己尋一條出路。
目前像阿塞拜疆這種公開表態的,其實并不多。別看中亞五國在搞去俄化,他們和俄之間的聯絡其實一點也不少,只是趁此機會做一些有利于自身的事情罷了。
所以戰爭的結果,才是最后的定海神針。如果俄最終扛不住,那么周圍的小國將全部與之分道揚鑣。這已經不是一場簡單的地盤爭奪戰了,這是決定未來歐亞架構的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