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7月12日2025長春國際車展盛大啟幕之機,長安馬自達攜電動化產品陣容——MAZDA EZ-60(以下稱EZ-60)與MAZDA EZ-6(以下稱EZ-6)亮相展臺,是長安馬自達最新成果的展示,是電動化自信的流露,是全力參與新能源市場競爭的號角。
產品力爆棚 技術突破與差異化創新
MAZDA EZ-60的產品力非常強大。
空氣動力學革命:全球首創的 9 風道設計(含 19 個真風口)將風阻優化 60.8 conuts,續航提升 41 公里,同時高速行駛時為后軸提供 705N 下壓力,操控穩定性媲美保時捷 Taycan(參數丨圖片)(風阻 0.22)。這種設計不僅提升續航,更通過降低風噪(車內語音清晰度提升 8%)和增強下壓力,重塑電動 SUV 的操控基因。
智能座艙天花板:全球首發 4nm 智艙芯片(晶體管密度提升 1.6-1.8 倍,算力提升 25-40%)搭配 100 英寸裸眼 3D HUD,實現導航標志與真實道路的無縫融合,駐車時化身 3D 影院。26.45 英寸 5K 一體式大屏與電子外后視鏡組合,在科技配置上全面超越特斯拉 Model Y(僅 15 英寸屏)和中國品牌相關車型。
安全性能碾壓同級:車身采用 86.5% 高強鋼(含 2000MPa 熱成型鋼),全系標配 9 氣囊(總容積 370L),AEB 剎停速度達 80KM/h,場景覆蓋與性能表現領先,提前滿足 2026 年電動車最嚴安全令。對比理想 L6(7 氣囊)和問界 M9(華為 ADS 2.0),EZ-60 在被動安全上更具優勢。
MAZDA EZ-6在安全認證與性價比方面,具有獨特的產品力優勢。
C-NCAP 五星認證背書:乘員保護得分率 97.1%(2024 新規已測車型第一),車身 340MPa 以上鋼材占比超 86%,9 氣囊覆蓋 26,500cm2,側氣簾長達 2 米,遠超豐田 bZ4X(7 氣囊)。主動安全配置含 19 項功能,AEB 剎停速度與 EZ-60 持平,安全性直逼沃爾沃 XC90。
增程 / 純電雙動力精準卡位:增程版 CLTC 續航 1301 公里(實測百公里油耗 3.6L),純電版續航 600 公里(第三方達成率 95%),覆蓋全場景需求。補貼后起售價 9.98 萬元,首付 3.98 萬、6 年 0 息等金融政策,使其成為合資 B 級電動轎車中唯一同時提供雙動力且性價比超越自主品牌的車型。
市場競爭力:錯位競爭與全球化破局
國內市場:精準切割細分需求
EZ-60 的科技先鋒定位:以 23.99 萬元起的預售價,切入 25-30 萬元市場,主打 “合資品質 + 中國智造”。對比特斯拉 Model Y(起售價 26.39 萬),EZ-60 在續航(增程版 1300 公里 vs Model Y 719 公里)、智艙配置(4nm 芯片 + 100 英寸 HUD vs 無 HUD)上形成差異化優勢,吸引追求科技體驗的中產家庭。
EZ-6 的安全性價比策略:補貼后 9.98 萬起,直擊 10-15 萬元主流市場。對比比亞迪漢 EV(起售價 18.98 萬),EZ-6 以更低價格提供同級最強安全性能,同時通過 “終身零燃權益” 降低使用成本,精準吸引對安全敏感的家庭用戶。
全球化布局:中國智造反向輸出
歐洲市場破局:MAZDA 6e(即 EZ-6)歐洲起售價 33.79 萬元,低于特斯拉 Model 3(約 35 萬元)和大眾 ID.7(約 34 萬元),憑借 “中國智造” 成本優勢和中歐雙五星安全標準,在環保法規嚴苛的歐洲市場建立信任。EZ-60 同步供應歐洲,預計定價 35-40 萬元,以 “高配置 + 低溢價” 策略挑戰奧迪 Q4 e-tron 等競品。
供應鏈協同優勢: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滑板底盤,通過 CTC 技術提升續航(超 1000 公里)和安全性,同時縮短開發周期 6-12 個月,研發成本降低 60%。這種 “技術反哺” 模式打破合資車企單向依賴外資技術的傳統,形成 “中國技術 + 國際品牌” 的獨特競爭力。
戰略意義:新能源轉型與品牌重塑
三電技術本土化整合:EZ-60 和 EZ-6 均基于長安 EPA 平臺開發,整合長安三電技術與馬自達調校基因。例如,EZ-60 的增程器熱效率達 42%(行業領先),純電版電驅系統效率 97.5%,實現 “合資品牌調校 + 自主品牌核心技術” 的深度融合。
智能化彎道超車:4nm 芯片、100 英寸 HUD 等全球首發技術,標志著長安馬自達從 “技術跟隨者” 向 “技術定義者” 轉型。這種突破不僅提升產品溢價能力,更通過出口歐洲實現 “中國標準” 的全球化輸出。
通過 C-NCAP 五星認證和全球首發科技配置,打破合資品牌 “電動化滯后” 的刻板印象。例如,EZ-60 的 “8 級電池安全防護” 和 EZ-6 的 “終身零燃權益”,從硬件到服務構建新能源時代的信任體系。
南京工廠升級為馬自達全球唯一新能源出口中心,形成 “研發 - 制造 - 出口” 閉環。MAZDA 6e 出口歐洲、東南亞,年出口量目標超 10 萬輛,預計貢獻長安馬自達 2025 年營收的 30% 以上。
未來,長安馬自達面臨新的成長機遇。
中國新能源滲透率預計 2025 年達 40%,歐洲市場電動車銷量年增 25%。長安馬自達憑借 “雙動力 + 全球化” 策略,有望在 2025 年實現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超 50%,成為合資陣營轉型標桿。
寧德時代滑板底盤技術將應用于 2026 年推出的 CX-6e 等新車型,支持 800V 高壓快充(15 分鐘補能 80%),進一步鞏固技術領先地位。
“悅馬星空” APP 用戶超 200 萬,通過 “點拾成金” 預訂政策(訂金膨脹)和終身權益,增強用戶粘性,預計 2025 年復購率提升至 15%。
在新能源領域,馬自達品牌面對的是強勢品牌特斯拉、比亞迪的挑戰,需加大營銷投入(2025 年計劃投入 20 億元),尤其在歐洲市場建立售后服務網絡。
2025 年新能源 SUV 市場將迎來小米 YU7、小鵬 G7 等新品,EZ-60 需在智能化(如高階智駕)和渠道覆蓋(2025 年計劃新增 100 家門店)上加速追趕。
讓長安馬自達增強自信的好信息是,自研實力增強,全球布局落子。
2027 年計劃推出自研純電平臺,搭載固態電池(續航超 1000 公里),同時保留轉子增程器技術,形成 “純電 + 增程” 雙線布局。
歐洲市場目標 2025 年市占率達 3%,需建立本地化研發中心(計劃 2026 年在德國設立),針對歐洲用戶偏好優化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功能。
聯合寧德時代、華為等合作伙伴,打造 “車 - 樁 - 云” 一體化生態,2025 年建成 1000 座專屬充電站,解決用戶補能焦慮。
結論
長安馬自達 EZ-60 與 EZ-6 的推出,標志著其新能源轉型從 “戰略規劃” 進入 “市場攻堅” 階段。兩款車型憑借技術突破(如 4nm 芯片、9 風道設計)、安全標桿(中歐雙五星)和全球化布局(出口歐洲),有望在 2025 年實現銷量翻番,成為合資新能源市場的黑馬。但品牌認知度、競品擠壓和成本控制仍是其破局關鍵。若能持續深化與合作伙伴的技術協同,加速渠道建設和用戶運營,馬自達有望在 2030 年前躋身全球新能源車企前列,重現 “技術馬自達” 的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