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via pinterest(圖上數據不準確,別太糾結)
量產瘋馬Top21,Su7 Ultra僅第九
純內燃機油車,對比不只是“加速不公平”,而是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① 電動機的扭矩“直接就來”,內燃機得“等轉速”
電動機幾乎在0轉速就能輸出全部峰值扭矩,比如電車那些好幾千的扭矩,一腳電門就上來了;但燃油發動機必須靠轉速上升、氣缸內燃燒穩定,才能逐步爬升到峰值扭矩。
舉例:
一臺NA V8發動機最大扭矩600Nm,可能要等到6,000rpm才有;而電車是0rpm就能直接來個2,000Nm。
起步的時候電車根本不費勁,油車還在“等它醒”。
② 電車帶“彈射程序”,油車靠駕駛員和機械極限
電動車的0–100 km/h測試大多帶彈射控制(Launch Control)+電控四驅,甚至還有預加熱電池+預設胎溫。
而內燃機車靠的全是物理控制:
離合點抓不準、后驅起步打滑、換擋有時間差,想跑到官方加速值,除了練手,就是改車。
所以,你經常看到Model S(參數丨圖片) Plaid 1.99 秒破百,輕松“干掉”911 Turbo、R8、Vantage。
但這些油車你真上山跑一圈、下賽道干20分鐘,電車就熱衰減、掉電壓、限扭矩,而油車還在等你加第二箱油。
嗷嗷叫的等一跑一下午。
去過保時捷上海中心的朋友都會知道,那輛 911 Turbo 可以一直一直彈射。
③ 油車的樂趣不是“誰快”,而是“怎么快”
如果只比0–100,據說中國湖北造磁懸浮目前已經測試,零百加速不到1秒,加速到650km/h也就7秒。
油車愛好者喜歡的不是數值,而是換擋動作、轉速攀升、爆震邊緣的爆發力、轉向的物理響應、后軸逐漸放松的動態變化。
電車幾乎沒有“可控性”可言,都是電子系統幫你決策(比如電車扭矩分配由電控程序主導);而一臺后驅油車,尤其是NA機器,它的“動力輸出曲線”是可以用右腳慢慢試出來的。
我們主張:
加速數據確實是一項能力指標,但內燃機車應該有自己的邏輯體系。
電車的“快”,是工程方案最優解;油車的“快”,是駕駛愛好者和愛車的互動。
我們應該單獨列榜單的——
比如:
電驅加速榜
純內燃加速榜(分自然吸氣與增壓)
四驅零百榜 / 大馬力后驅Rolling榜 / 手動擋加速榜
歡迎補充你的想法,就愛內燃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