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財貿職業(y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師生赴肥西縣山南鎮(zhèn)長莊村、小井莊村,肥西縣銘傳鄉(xiāng)劉銘傳舊居紀念館開展“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中接受思想洗禮,汲取奮進力量。
感受鄉(xiāng)村之美:長莊村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7月1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肥西縣山南鎮(zhèn),參觀了長莊村村容、村貌,深入村民家中,幫助老人打掃房屋,現(xiàn)場聆聽了村干部鄉(xiāng)村民情介紹。過去的長莊村是出了名的空心村、貧困村,村集體收入為零且負債超百萬元,村民主要依靠傳統(tǒng)的“靠天收”莊稼田地維持生計,難以實現(xiàn)小康致富。
如今的長莊村借助“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發(fā)展太空蓮產業(yè),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帶領當?shù)卮迕衩撠殹⒅赂弧iL莊村黨支部還以黨建為引領,建立網格化鄉(xiāng)村治理體系,轄4個黨小組,村駐村干部、黨員、村民齊心協(xié)力干事、創(chuàng)業(yè)謀發(fā)展。長莊村不僅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還為村民創(chuàng)造了一個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也為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未來,長莊村計劃將基地打造成為集教育、警示、體驗于一體的廉潔教育基地。計劃引入更多現(xiàn)代化展示手段,如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讓參觀者能更直觀地感受廉政文化。
觸摸改革脈搏:小井莊的"敢為人先"精神
作為“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第一村”,小井莊的田野里鐫刻著中國農村改革的先鋒印記。暑期“三下鄉(xiāng)”鄉(xiāng)村振興實踐團一行首先參觀了小井莊改革紀念館,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實物陳列和影像資料,深入了解1978年小井莊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探索包產到戶、開啟農村改革先河的歷程。
在紀念館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中,同學們深刻體會到“改革不是等來的,而是拼出來的”——從分田到戶的“紅手印”到鄉(xiāng)村振興的“新畫卷”,小井莊的變遷正是中國農村發(fā)展的縮影。
傳承愛國情懷:探訪劉銘傳紀念館
“三下鄉(xiāng)”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實踐團來到劉銘傳紀念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實踐。劉銘傳作為“臺灣近代化之父”,其生平事跡與家國情懷深深感染著每一位同學。在“抗法保臺”展區(qū),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復原的基隆海戰(zhàn)場景,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劉銘傳“守土有責”的擔當;在“建設臺灣”展區(qū),從鐵路、電報、教育等近代化舉措的圖文資料中,同學們讀懂了一位愛國將領對民族復興的執(zhí)著追求。
“劉銘傳不僅是安徽人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英雄。”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儲銳引導同學們思考:“從‘保臺護疆’到‘振興中華’,愛國主義的內涵在不同時代如何傳承與發(fā)展?”學生們分組討論后,2024級學生劉夢晨分享感悟:“劉銘傳用一生詮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的信念。今天的我們,更要將愛國情懷轉化為勤學本領、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
實踐賦能教學: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此次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活動通過“現(xiàn)場參觀+情景教學+互動研討”的模式,將課堂理論與現(xiàn)實場景深度融合。參與實踐的學生紛紛表示,此次“行走的思政課”讓歷史“活”了起來、理論“動”了起來,更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通訊員 姚德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