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權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年的個案咨詢,積累了豐富的咨詢經驗,有卓越的咨詢效果。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師生、同學關系,親子關系,在校成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
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孩子就像個“錯誤小能手”,老是反復掉進同一個坑里,簡直讓人頭大!別慌,今天我就給大家帶來三個“魔法鑰匙”,幫咱打開孩子成長的大門!
上周我在公園看到了超搞笑的一幕,有個三歲的小寶,都第N次被旋轉木馬撞倒了,可人家就跟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咯咯笑著爬起來,一點兒都不在意。這讓我一下就想起咨詢室里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他們犯錯的時候,說不定就跟小寶一樣,正享受著探索的快樂呢!
咱總說孩子“明知故犯”,這就跟盯著沙漏里反復往下落的沙子一樣,看著干著急。但換個角度想想,那些重復的錯誤,就像是孩子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搭建認知的“腳手架”。就好比學步期的寶寶,得反復扶著墻才能學會站立,每個“錯誤”都是他們丈量世界的“小尺子”。
接下來,咱就說說這三個“魔法鑰匙”!
第一個,“錯誤博物館計劃”。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個“錯誤紀念冊”,用貼紙把每個“經典錯誤”都記下來。就說五歲的小宇吧,第三次打翻牛奶的時候,咱把灑在地上的奶漬拓印在紙上,再旁邊寫上:“2023.9.15,小宇發現用力過猛會讓杯子跳舞”。這么一搞,錯誤就從讓人丟臉的事兒,變成了孩子成長的“勛章”!
第二個,“時空折疊訓練法”。要是孩子老是忘記帶作業,別一個勁兒嘮叨,咱來玩“未來偵探”的游戲。問問孩子:“如果現在是三天后的早晨,你會看到什么?”引導他們在想象里提前“演習”一下。這就跟教孩子系鞋帶,得先讓他們知道鞋帶的“蝴蝶結魔法”一樣,這種認知預演能激活孩子前額葉皮層的“未來模擬器”。
第三個,“錯誤變形記”。把那些重復的錯誤變成創意的素材。六歲的朵朵老是在超市哭鬧,咱就把每次的經歷編成繪本,比如:“超市怪獸總在下午四點出現,打敗它的咒語是……(讓朵朵自己想解決辦法)”。這么一弄,就能激活孩子右腦的創造性思維,讓錯誤變成故事創作的“素材庫”。
咱再說說大腦這事兒。大腦就像橡皮泥,重復的行為會在上面壓出深深的溝。不過最新研究說,12歲前孩子大腦的神經可塑性就跟液態水晶似的,可厲害了。咱要是用好奇代替指責,每個“錯誤回聲”都能變成重塑孩子神經回路的好機會。就像園丁不會責怪長歪的小樹,而是用牽引繩巧妙地引導它生長。
下次孩子又掉進“錯誤陷阱”的時候,咱不妨蹲下來,和他們玩個新游戲。把錯誤想象成會說話的橡皮泥,問問它:“你今天想教我什么新魔法?”那些反復出現的錯誤,說不定就是孩子用獨特頻率發出來的“求救信號”。他們需要的不是更嚴厲的教訓,而是更精巧的成長“腳手架”!大家趕緊試試這三個“魔法鑰匙”吧,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