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新時代青年全面發展號召,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2025年7月3日-10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橋韻薪火實踐團在王鳳老師帶領下,8名成員赴河北趙縣開展社會實踐,聚焦當地歷史古建筑,以專業知識助力傳承,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實踐團抵達趙縣后,首站便來到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這座跨越千年歷史長河的古橋,以其獨特的單孔敞肩石拱結構,展現出中國古代橋梁建筑技藝的巔峰水準。成員們用測量工具精確采集橋體長度、寬度、拱高等數據,為數字化建模打基礎,同時細察風化石塊、磨損花紋等歲月痕跡,深刻體會古橋歷史價值及科技保護的重要性。
永通橋作為趙州橋的姊妹橋,歷史與藝術價值頗高。實踐團細致考察其建筑結構、雕刻藝術與保存現狀,并與趙州橋對比。永通橋整體風格與之一脈相承,橋欄板雕刻題材豐富、工藝精湛,展現出局部創新,為構建古橋數字化保護體系積累素材。
實踐團隊在趙縣行程豐富多元,除趙州橋、永通橋外,還奔赴古城墻遺址公園。墻體雖經歲月啃噬,斑駁殘缺,留存土城墻仍巍峨傲立,土石間似凝固古代工匠的溫度與匠心。隊員們細察溝痕、夯土與根系疊壓,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思索愈發深切。
趙縣博物館作為縣域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珍藏著眾多與趙縣歷史息息相關的文物瑰寶。實踐團成員在館內探尋歷史脈絡,從石器、青銅器到陶瓷、書畫,每件文物都訴說著獨特故事。博物館多媒體展示區用數字技術還原歷史場景,為團隊數字化保護工作提供借鑒。
隨后,實踐團來到趙縣城市綜合館,了解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成就及未來藍圖。館內沙盤模型、多媒體演示等展示手段全方位呈現城市風貌,成員們關注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協調,思考如何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次實踐,成員們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顯著提升,更厚植了對歷史文化的敬畏與傳承責任感。未來,團隊將秉持初心,發揮專業特長,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讓古老歷史文化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持續努力。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人工智能學院橋韻薪火實踐團
2025年7月1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