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智庫CSIS最新報告數據一經發布,全球軍事觀察者陷入沉默——中國隱身戰斗機現役數量已突破900架,與美國僅存的830架形成直接對峙。隨即,路透社的深度調查披露,中國五代機年產量已超200架,產能躍升速度令歐美軍工界不寒而栗。短短十年內,中國隱身機型從無到有,完成了令世界空軍格局改寫的歷史跨越。
五型同框,隱身集群全面成型
廣闊的黃海之上,伴隨著2025年秋季大閱兵的腳步臨近,全球焦點聚集于中國空軍。五型五代機同時服役的消息,成為全球防務圈的年度最大新聞。
創紀錄的五型同臺
殲-20基礎型、殲-20A(國產渦扇-10C)、殲-20S(雙座型)、殲-35艦載型、殲-35陸基型,五個型號正式列裝,徹底打破了西方對隱身戰機譜系的壟斷。尤其是殲-20S的雙座設計,將傳統單座隱身戰機的作戰模式顛覆。雙座機后艙飛行員可實時指揮多架無人僚機,臺海演習中曾一度協同六架無人機完成復雜對抗任務。
國防部發言人罕見公開表示:“多型號五代機已全面覆蓋東海、南海戰略方向,13個航空旅完成換裝,空軍主力旅隊‘王海大隊’全員實現隱身作戰能力。”這一數據,直接宣告中國已成為全球首個實現五型五代機同時服役的國家。
產能突破,重塑產業鏈
與美軍主力F-22、F-35生產線相對老化、產能逐年下滑不同,中國航空制造體系自2021年起悄然變革。成飛擴建生產線,沈飛新建27萬平方米廠房,殲-20、殲-35兩大機型年產量迅速爬坡。僅2024年,殲-20單一機型產量已超120架,殲-35年產量也穩定在百架規模。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在2025年上海國際航展上公開承諾:“我們的目標不是趕美,而是超越。”而權威數據顯示,當前中國航空材料、發動機、航電系統均已實現自主可控,創新鏈條貫穿產學研用各環節。
技術突圍,西太平洋力量天平傾斜
美國《防務新聞》警告稱,“數量優勢是美國最后一道空中屏障,一旦失守,美軍將徹底喪失對華制空權。”2025年6月,中國五代機數量首次逼近美國,隱身作戰能力已實現質的超越。
性能躍升,技術代差拉大
中國殲-20S率先搭載國產渦扇-15發動機,推力18.5噸,推重比11.5,超音速巡航速度達到1.8馬赫,作戰半徑提升至2000公里。新一代“駝峰”氣動減阻設計,使殲-20B阻力降低10%,極速突破2.8馬赫。機載主動相控陣雷達全面升級為氮化鎵T/R模塊,相比F-35現役的砷化鎵雷達,探測距離提升一代。配合射程300公里的霹靂-17導彈,形成“先敵發現、先敵摧毀”作戰鏈路。
殲-35家族同樣在關鍵環節突破,艦載彈射型適配福建艦最新電磁彈射系統,陸基型通過減重和結構優化,提升起降頻次和任務持續性。納米隱身涂層僅0.02毫米,雷達反射截面控制在10厘米級,媲美一個蘋果的體積。
AI與智能化,搶占第六代技術高地
令西方倍感震撼的,是中國五代機首次大規模引入AI智能指揮系統。殲-20S后艙飛行員可通過智能座艙系統,實時下達作戰指令,無人僚機自主完成協同任務。美國X-62A試驗平臺仍處于技術驗證階段,而中國在臺海和西太平洋方向,已完成實戰化部署和驗證。
全球權威機構RAND公司在2025年報告中指出:“中國在AI賦能空戰領域已構建先發優勢,殲-20S可被視為‘應用六代機技術的五代機’。”
規模壓制,全球空軍格局重塑
美國空軍協會內部報告明確警示:“美軍F-22現役僅80架可隨時升空,F-35年交付數量降至70架,大量產能被盟友分流。”與之對照,中國五代機年產量突破200架,2025年海空軍隱身戰機現役數量已達900架,距離1000架規模僅一步之遙。
產量爬坡,換裝速度遙遙領先
2025年,成飛、沈飛兩大主力廠商全面轉入規模化生產周期。五大戰區重點布防東海、南海方向,13個航空旅完成換裝。殲-20單型現役數量已達450架,超越美軍F-22和俄軍蘇-57總和。殲-35陸海空全面開花,艦載型完成在遼寧艦、福建艦上的實戰部署,空軍型則逐步替換殲-10C、殲-16等中型主力。
沈飛總設計師孫聰提出“像造手機一樣造飛機”的理念,帶動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覆蓋,殲-35年產量穩定在150架以上。產業鏈上下游同步擴張,國產航空材料、電子系統全部自主可控,2025年中國航空產業專利申請量一舉登頂全球第一。
六代機蓄勢待發,未來十年隱身作戰能力倍增
2025年夏季,殲-36、殲-50兩型六代機已啟動全面試飛測試,預計2030年實現大批量列裝。業內普遍預測,到2034年,中國五代、六代隱身戰機總數將突破2000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全的隱身戰機集群。
全球視角下的中國優勢與隱憂
歐美媒體紛紛承認,中國軍工能力已實現質的飛躍。從航空材料、發動機、航電到智能制造,產業鏈閉環保障了戰機產能的持續爆發。2025年,中國航空航天專業畢業生數量首次突破3萬人,多所高校與龍頭企業共建實驗室,創新能力持續涌現。
美軍困局,盟友體系難解產能短板
美國F-22生產線早已關閉,現役僅183架,80架能夠保持高戰備。F-35雖年交付數量曾逼近百架,但分配到美軍本土不足70架。大量產能被用于滿足北約與亞太盟友訂單。美國空軍協會報告稱,隱身機規模優勢一旦失守,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平衡將被改寫。
亞太力量對比,制空權天平傾斜
隨著中國五型五代機全面服役,亞太空中力量格局出現根本逆轉。日本、韓國雖同步采購F-35,但數量與本土維護能力遠不及中國。2025年6月,韓國F-35現役數量為40架,日本為60架,美日韓三國合計仍低于中國現役隱身戰機總量。
參考資料:壓倒一切對手,5型五代機同時服役,中國隱身戰斗機將破2000架?
2025-07-13 20:31·東方點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