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高考季,對于已經寒窗十載的莘莘學子來說,這不僅是檢驗這么多年來學習成果的最后一道關口,更是面臨著未來幾年的大學生涯,乃至于下半輩子走上哪一條路的重要轉折點。
所以說是,高考不僅僅是一場考試,更考驗的是考出分數之后,如何填報學校和專業,對于考試的死記硬背和考試技巧,后者的難度和考驗似乎更大,甚至有所謂的考得好不如報的好的說法。
最近,隨著填報工作已經結束,不少結果已經相繼出爐,也出現了不少非常勁爆、乃至于令人不可思議的報考情況。
根據江西省公布的今年本科提前批的情況看,江西警察學院的投報情況出現了一些亮眼的特點。在江西警察學院歷史類的10個組別中,有5個組別的最低投檔線超過了600分,其中最高的投檔線達到了607分。而查一查江西省的高考一分一段表就知道,607分在江西省歷史類的排名中是1527位。
這個排名在往年大概能錄取到一個什么學校呢?應該說,如果不考慮專業,中游偏下一點的985高校是可以沖一沖的,即使保底話,如果要看一看專業,好的211也是沒有問題的。
而江西警察學院是省屬的普通本科院校,它2024年針對本省歷史類的錄取情況是,最低分是543分,位次在全省12550名。今年的最高1527位和去年的最低12550位,相差不要太大了。
那為什么這些原本可以上211乃至于985(現在更為標準的稱呼是“雙一流”)的學校,要去報考一個普通本科,排位在省內可以相差到一萬多名的警校呢?這和目前風氣較盛的以就業為導向的報志愿傾向有很大關系。
1977年之后,高考的志愿填報的方式和技巧在不斷發生變化,雖然每個省份都不盡相同,但大致都經歷了從先報學校專業后考試,到現在先拿到分數再報志愿,以及平行志愿等等方式,不一而足。
顯然,相較于之前的先報學校專業后考試,現在的方式更為合理。而這十多年來,隨著科技網絡、信息獲取方式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高考志愿填報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乃至于出現了產業化的利益鏈條。
十多年前,填報志愿只能考一本書,尤其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甚至是靠蒙。而現在,網絡上可以隨意查到過去十年多每個學校錄取的分數和錄取排名,可以說是報考志愿的難度比以前小多了,精準度也高多了。
而除了信息的豐富和發達之外,尤其是對于一些分數不太理想的學生,學校和專業的選擇成為了一門學問,張雪峰的爆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和證明,用他的話說,常常會有一些分數不用很高,也很容易被人忽視的好學校好專業。
而張雪峰口中的“好”,并非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說的985和211或者說“雙一流”,而是指的好就業。本著這個原則,張雪峰常常口無遮攔,直言一些專業不好就業,也引起了不少風波。
實際上,如果說從報考志愿的產業化角度看,張雪峰也并沒有錯,至少目前的很大一部分社會風氣已經變成了這樣,那就是高考報志愿和專業,首先考慮的是好不好就業,畢竟,讀大學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再讀四五年書。
這種觀點是無可厚非,而且也一直存在,尤其是不再實行分配制度以后。在八九十年代,說的學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當時報考理工科專業的很多。而隨著房地產的興盛,土木工程專業也火起來,包括財經類的專業,也是一時之選。
而當房地產市場衰落之后,曾經紅極一時的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現在報考的人數和分數都大為降低。這些現象,都是以就業為導向而產生的。那如果從就業出發,現在什么學校和什么專業最火呢?或許就是上文提到的以?江西警察學院為代表的體制內院校。
當然,首先要澄清的是,即使是這樣的警校,同樣也不是包分配的,但是卻有著相對國考或者省考更容易進入公務員隊伍的特殊途徑。比如?江西警察學院,作為公安類院校,它的公安類專業的學生就可以參加公安聯考。
所謂的公安聯考,就是針對公安院校的應屆畢業生設置的,而且通過率很高,據統計大約為97%,而且考試成績直接關聯入警資格,如果畢業生通過了考試,就可以進入公安機關工作,成為體制內的一員。
這種通過率,相對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國考和省考,哪怕是事業編的考試,也要簡單不少了,甚至可以夸張地說,當進入這所學校的時候,半條腿已經邁入體制內了,等待自己的是一輩子的穩定福利和鐵飯碗。
為了博一個進入體制內的機會,像江西警院這樣的例子并非少見,相反還很多。同樣的,浙江的一名考生,以672分、全省排名四千余名,放棄了可以進入浙江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浙江警察學院。
再比如今年的江蘇,上海海關學院的提前批投檔線,物理類出現了657分的高分,這個分數已經超過了今年南京大學物理類640分的投檔線。而657分在江蘇時全省2618位,這個位次,在去年,已經可以被上海交通大學的醫學部錄取了。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都是國內僅次于清北的頂尖的院校了,這種差距比之江西警院還要夸張。
同樣的,還有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也出現了657分的高分投檔線。而上海海關學院和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也都并非“雙一流”,但卻與江西警院有著類似的優勢條件。
據統計,上海海關學院2022屆的畢業生中,有43.11%的進入了黨政機關,而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的畢業生,畢業之后,大多進入了體制內的機要保密部門,進入黨政機關的比例超過95%。
針對這種情況,不容易作出評價和判斷,只能說存在即合理。畢竟讀了大學之后,很多畢業生還是會選擇考公務員,那不如在高考報志愿的時候就提前買一個保險,反正最后也還是要走上那條路。
但很多時候,人生并不是玩游戲,沒有那么清楚的規劃,上述提到的這些院校和黨政部門,都是體制內比較特殊和辛苦的職業。以警察為例,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這個行業,畢業以后能否吃得了這份苦,對一個剛滿18歲的、還未踏入社會的學生來說,恐怕并不清楚。
而大學四年的經歷,除了學習知識之外,很大一部分就要去體驗和回答上面的問題,至于畢業之后的就業去向,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哪怕不合適,也是自己的選擇。而如果早早就被限定了,到時候后悔了,還有機會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