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巨型盾構機,終于被扣留了。
今后印度若想依靠中國的重型盾構機“開拓疆域”,恐怕連機會都不會再有了。
曾經,他們高調從中國引進設備,渴望實現“大國夢想”;
如今,卻連最基本的尾款都遲遲不肯結清。
印度到底在盤算什么?
從高價采購到“尾款陷阱”,這場精心布局的博弈,最終傷害的是誰?
2024年10月,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印度。就在鏡頭前,印度部長罕見地向德國副總理哈貝克“當面抱怨”:
印度高鐵工程使用的盾構機無法出廠,都是“中國阻止了設備出境”。
此話一出,現場氣氛頓時尷尬,朔爾茨神情凝重,哈貝克皺眉回避,德方官員集體沉默。
德國企業的產品,為何被卡在中國?中國為何不放行?而印度,又為何繞過生產方德國,直接指責中方?
這幾臺盾構機原本有更遠的目標——參與印度孟買的海底隧道建設。
但這三臺盾構機卻被“困”在了中國港口。
德國設計,中國制造,印度付款這個“三方供應鏈”因為一張未結清的尾款發票,變成了各方互相推諉的僵局。
原因其實很簡單——款項尚未付清。
尾款沒到賬,設備自然無法通關。偏偏印度方面張口就說“中國不讓發貨”。
可你要真去查證,就會發現,這件事根本沒那么復雜。
德國海瑞克公司解釋得很清楚:我們負責技術,中國負責制造。現在中方表示要出口必須合規申報。但印度既沒補清尾款,也未提交相關材料。
設備再先進,沒有通關文件,誰敢讓它離境?這個時候你再說“我們受欺負了”,那就像吃飯不給錢還怪廚師不打包。
更尷尬的是,這幾臺盾構機體型巨大,占據碼頭位置又不能移動,現場工程師甚至只能定期為它們清理灰塵。
設備不僅“閑置曬太陽”,幾乎快成了“港口氣象景觀”。當地媒體一拍就是一組“機器滯港圖集”,場面頗為凄涼。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不是印度沒錢,而是他們真的以為可以賴賬。
按照行業慣例,盾構機這類大型精密設備,付款通常分為幾個階段:預付款、進度款和尾款。
德國海瑞克公司完成得非常順利,設備制造完畢并通過測試,只等印度支付尾款后即可裝船運輸。
結果尾款拖延三個月仍未到賬。
偏偏印度政府那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因為這幾臺盾構機是用于孟買—艾哈邁達巴德的高鐵項目。
那是印度夢寐以求的第一條高速鐵路。
該項目自2017年提出至今,由日方援助+德方設備+中國基建組成,印度政府將其視為國家形象工程。
如今高鐵海底隧道工程進度受阻,而盾構機又被卡在中國港口,整條產業鏈是不是徹底癱瘓了?
02
印度的高鐵夢想不止一次被高調提及。
2015年,莫迪政府親自推動孟買—艾哈邁達巴德高鐵項目,與日本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貸款、技術、列車全部打包引入,喊出“印度制造”的口號。
可惜,十年過去了,線路尚未開通一寸,反倒被幾臺盾構機拖住了進度。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類似情況印度并非首次遭遇。
早在2020年,中國鐵建重工曾向印度出口三臺隧道掘進機(TBM)。
其中一臺開挖直徑高達12.19米,整機重量達2300噸,屬于世界級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
然而據《印度時報》2020年9月7日報道,設備抵達印度后卻陷入“停擺狀態”。
由于關鍵技術環節必須由中國專業工程師操作,本地團隊根本“接不了手”。
整個組裝流程預計至少耗時兩個月,而真正的問題在于,中國工程師遲遲未能獲得入境許可或進場作業授權。
因此這臺價值上億元人民幣的高端設備,就這樣在烈日下“趴窩”,等待技術人員。
中國的盾構機能制造、能運輸、能操作,印度的工地卻“只能干等”。而這,才是最刺眼的部分。
等的不是零部件,是技術主導權;拖延的不只是工期,更是信任。如果連組裝都要依賴外部力量,通車目標又如何實現?
03
印度一直鼓吹“Make in India”,但只要你查看該高鐵項目的招標細節,就能明白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國際合作產物。
從線路規劃,到車輛采購,再到施工裝備,幾乎全是日本和歐洲的技術。
盾構機是德國海瑞克設計、廣州市中鐵隧道設備公司生產的。印度本土不具備制造這種13米級大直徑隧道掘進機的能力,甚至連“更換刀片”的操作都需要專門培訓。
更別說這類設備所需的稀土磁控系統——這一核心技術,印度幾乎完全缺乏工業體系支撐。
更要命的是,印度自己其實也清楚這一點,但其外交姿態卻總表現出一副“我們已經強大,不再依賴他國”的態度。這也就罷了,只要真有自主能力,誰都愿意給予耐心。
可現實卻是,嘴上高喊獨立自主,行動上卻依然靠別人“喂飯吃”。
要說盾構機被卡在港口,僅僅是“工程延誤”嗎?
別忘了,中國今年4月剛剛更新了“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其中包括盾構機關鍵部件所用的稀土永磁電機、特種合金材料等核心組件。
這份清單,不僅是寫給企業的,更是寫給國際市場的:想使用這些?先說明用途。
日本為印度高鐵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如今利息照常償還,工程卻因三臺“尚未出廠的設備”卡住了最關鍵的7公里。
說它荒唐,是因為這一切本不該發生;說它必然,是因為印度始終沒搞清楚:技術之外,信任才是第一步。
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僅體現在地面之上,更體現在制度、規則與互信之中。地鐵可以通過盾構機挖掘出來,但國家信譽,靠什么打通?
信息來源
① 印度新聞網:孟買-艾哈邁達巴德高鐵項目延期,2025-06-24·印度新聞網② 新華社:中國商務部發布《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2024-11-15·新華社③ 市場資訊:印度“殺豬盤”套路曝光,2025-06-30·市場資訊④ 粵港澳觀察:印度盾構機事件背后的商業亂象,2025-06-30·粵港澳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