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漢族,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干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
早年經歷
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青少年時候受盡了苦難的煎熬。7歲上學,學習刻苦認真,考試成績總是處于班上前列。1932年家庭遭遇災禍,家庭情況十分困難。11歲的焦裕祿不得不退學,跟著窮鄉親們推著獨輪小車,買炭運煤。以此來緩解家庭情況,為家庭減輕壓力。
1937,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到1938年日軍侵占博山縣城(今山東淄博博山區),國民黨軍隊一槍不放就便宜了日本侵略者。日本侵略者侵占縣城之后,經常在焦裕祿的家鄉掃蕩。
在焦裕祿16歲到18歲(1939年-1941年)期間,漢奸偽軍在南古山村建立了據點,并很快在他家附近的沅泉村、郭莊村也修建了據點,他家所在的北崮村一帶成了敵人的中心地區。漢奸經常到北崮村要糧要錢,老百姓說不定何時便被抓去,受罪還得花錢才能出來。這3年中,他除了在家種地外,農閑時做點小生意維持生活,主要是賣菜賣油,在古山橋賣鍋餅,還到煤窯做工。
1941秋天,焦裕祿的父親因生活所迫自殺。對這件事焦裕祿在“情況介紹”中說:“1941年因生活困難,還要給漢奸納糧交款,明年我還要結婚,父親終日愁悶,秋天上吊自殺了。”父親死了過后,家里生活更困難了,還欠下了不少債,他與哥哥分了家,與母親一起過。
1942年6月,天氣很熱,有一天剛吃過早飯,焦裕祿走到門口,發現日軍和漢奸正在看他家的門牌。他來不及逃跑,被兩個漢奸抓住。隨后他被漢奸帶到村外,和臨近3個村的老百姓被拉到博山縣城西冶街趙家后門的憲兵隊。焦裕祿在“情況介紹”中這樣寫道:“在第二天晚上,我被提審了,受了鬼子腳踢棍打灌涼水,直到灌過涼水后醒過來承認了和共產黨有聯系才被投入牢中。過了六七天,因人抓得太多了,又將我們拉到李家廟,這時被抓去的男女老少已有2000多人,在此家廟內坐牢到舊歷十一月底還都穿著單衣,日寇各種各樣的刑罰和殺人辦法都見到了,自己也受了無數遍的審問拷打,每天吃半斤煎餅喝兩半碗涼水。十二月(四三年元月)又用汽車拉到張店憲兵隊,一個月后又送到偽救國訓練所,住半月檢查了身體,發給了棉衣送到撫順大山坑煤窯。
1943年6月,焦裕祿趁機從煤窯逃跑。關于當勞工的具體情況和逃跑的過程,“情況介紹”中并沒有涉及。在從撫順逃回老家的情況,他在“情況介紹”中說:“四三年六月從煤窯跑出到一老鄉(姓鄭,名字忘記了)處,他在撫順干消防隊,他介紹我到市衛生隊做掃馬路工作,到八月,掙下了回家的路費,但沒有勞工證不能坐火車,又通過鄭老鄉坐汽車到沈陽買火車票到家。”
1943年8月,焦裕祿逃回家沒多久,本村的漢奸又以他沒有“良民證”為名,把他抓到漢奸隊。家中托偽鎮長到漢奸隊保釋,焦裕祿的母親賣了半畝地,買了大煙送到漢奸隊,焦裕祿才被放出來。這時正值偽軍招兵,焦裕祿沒辦法,只好聽從偽鎮長的話去“賣兵”(就是替別人當兵)。可是,在“賣兵”的路上又被日軍抓去,所幸關了3天后被放了回來。
從撫順逃跑回家又受了兩次迫害,地也賣了,兵又沒賣成,這一年又是災害之年,莊家絕收,家里能變賣的東西都賣光了。焦裕祿在“情況介紹”中有這樣一段話:“回家后沒啥吃,將以前愛人的嫁妝衣服等全賣光了,曾兩天吃了半斤豆腐。沒有偽軍良民證不敢出大門,見到穿黃軍裝的就渾身發抖,夜里聽見狗叫就害怕,實在走投無路。”
1943年9月,焦裕祿逃荒到江蘇宿遷縣,在宿遷縣東的雙茶棚,經茶棚掌柜介紹,焦裕祿到宿遷縣第二區園上村一個胡姓地主家當長工,干了兩年。1945年,新四軍解放了宿遷,建立了人民政府,焦裕祿親眼目睹了老百姓當家做主的過程,這才真正徹底認識了共產黨的部隊。當焦裕祿得知他的家鄉也解放了,便迫不及待地返回了家鄉,并很快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并于1946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
焦裕祿進了黨組織,參加了民兵隊伍。焦裕祿很快擔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長,他經常帶領民兵打土豪、除漢奸,配合部隊消滅敵人。在斗爭中,他總是沖鋒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每一項任務。在黨的教育、培養下,焦裕祿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他在入黨申請書上這樣寫道: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救星,沒有共產黨,革命就不能勝利,窮人就不能翻身。我要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為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焦裕祿入黨不久,領導上就把他調到八陡區武裝部任干事。在武裝部工作期間,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有一個時期,民兵缺乏彈藥,他就根據上級指示,帶領大家積極學習自制地雷、布地雷陣。焦裕祿對學習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他經常帶領民兵摸黑到敵人據點旁邊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槍、罵陣,故意刺激敵軍。敵軍一出來,就被炸得血肉橫飛。
1947年春,盤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個縣的還鄉團糾合一起,準備掃蕩崮山根據地。當時,敵眾我寡,力量懸殊,要主力部隊增援,時間又不許可。在研究對策時,焦裕祿提出了一個智退敵人的辦法。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莊一帶。在民房門上用粉筆寫上“八陡x團x營駐”、“x團x營x連駐”等字樣。當敵人經過這里,見到民房上的粉筆字時,大吃一驚,認為八路軍主力部隊馬上就要開來,慌忙下令后撤。等到敵人弄清虛實,再轉回頭來時,我增援部隊已趕到,粉碎了還鄉團的陰謀,保護了崮山根據地。
焦裕祿
南下隨軍開新區
1947年7月,為了幫助新解放區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祿被調到渤海地區南下工作隊,集訓后分配到淮河大隊一中隊任班長。在南下途中,他經常替女同志和身體差的隊員扛背包、背干糧袋。最多時,他一個人竟背了四個人的背包。為了在沿途做好對新解放區群眾的宣傳工作,大隊黨委要求一中隊在較短的時間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農民在國民黨統治下悲慘生活的大型歌劇《血淚仇》。焦裕祿主動報名扮演劇中的主角王東才。沒有排練時間,他就邊行軍邊背臺詞。休息和宿營時,他就抓緊時間集中排練,常常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20多天后,《血淚仇》在陽谷縣首場演出。當晚,方圓十幾里的群眾,扶老攜幼,趕來觀看,場上人山人海。焦裕祿同志激昂悲憤的唱腔,嚴肅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場觀眾。臺上在哭泣,臺下在流淚,全場到處是哭聲和痛罵國民黨反動派的怒吼聲。群眾異口同聲地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演出結束后,當場有很多青年報名參軍。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隊到達河南境內。焦裕祿同志被分配到尉氏縣彭店區,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他堅持依靠貧雇農,廣泛發動群眾,經常在彭店古會上作政治宣傳。在彭店區委的領導下,群眾很快就發動起來了。接著建立了農會和民兵組織,沒收了地主的財產,分了地主的土地。對彭店出現的新局面,盤踞在彭店邊緣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怕得要死,恨得要命。
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縣保安團長、大土匪頭子洪啟龍親自帶領四百多匪兵,殺氣騰騰地向彭店村撲來。當時,村里干部、民兵總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槍,十來支長槍。焦裕祿同志鎮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個組,一面組織群眾轉移,一面指揮民兵掩護。當敵人離村子只有幾十米時,焦裕祿鳴槍發令,十多支槍一齊射擊,埋伏的群眾蜂擁而起,齊聲高喊:“沖啊!沖啊!”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這聲勢,以為遇到解放軍主力部隊,嚇得驚慌失措,倉皇逃跑。
1949年春,焦裕祿同志完成支前任務后,由淮海前線返回尉氏縣,被任命為大營區副區長,負責剿匪反霸工作。根據大營區的實際情況,區委決定的對敵策略是分化敵人,教育多數,孤立少數,打擊頑固分子。黨的政策和策略發揮了巨大威力,把惡貫滿盈的地主黃老三抓了回來,判處了死刑。“斃了黃老三,大營晴了天”。從此,群眾消除了顧慮,大營區的剿匪反霸斗爭,一個接一個地取得了巨大勝利。1950年夏,焦裕祿同志被提升為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
1953年夏,焦裕祿同志任青年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一位在尉氏縣工作過的團干來看他,老戰友相逢,格外親熱。焦裕祿問:“這次到哪里去?”他說:“轉業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焦裕祿說:“是啊,團干部總要轉業改行的。可咱們做過團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遠把教育青年的任務擔在肩上。”
為國為人做實事
1962年冬,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蘭考,當時,正是中國國民經濟處于暫時困難時期,蘭考的風沙、內澇、鹽堿等自然災害很嚴重,農業產量很低,群眾生活很苦,......焦裕祿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對干部和群眾進行思想教育、階級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激起縣委領導班子和人民群眾抗災自救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堿的除“三害”斗爭高潮。
在除“三害”斗爭和各項工作中,焦裕祿以身作則、帶病實干、嚴于律己、關心群眾。后來,因積勞成疾,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不幸去世。年僅42歲。
在蘭考任縣委書記時,焦裕祿同志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畏懼,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他深入到生產第一線,把群眾的革命干勁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結合起來,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摸索自然條件和客觀規律,從而找到了改造客觀世界、戰勝自然災害的正確途徑。在蘭考的除“三害”斗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