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長河里,藏著許多串聯歷史與當下的寶藏地,今天讓我們跟著徐霞客的旅游路線,循著歷史的脈絡,繼續在嵩明的土地上探尋時光的印記。
明秀嵩陽那些矗立的古建、靜默的山林,都藏著歲月的故事,等待被聆聽。讓我們一起走進學海公園、黃龍山公園、魁星閣,觸摸嵩明的歷史與文脈。
黃龍山,形如盤蛇,古名蛇山,因傳說山間多小黃蛇而得名。山巔之上,兩株古柏蒼勁挺拔,歷經歲月風雨仍郁郁蔥蔥,引人駐足沉思。行至半山腰,紅軍長征紀念塔巍然矗立,這座塔為紀念工農紅軍兩次過嵩明而建,塔側長廊的墻壁上,嵌著紅軍長征過嵩明的組畫,一筆一畫都是鮮活的史實,讓人在凝視中回望那段崢嶸歲月。
從山間下來,不遠便是魁星閣,很多小伙伴只知道魁星閣,卻不知道這其中的歷史。這座始建于元代(1348年)的建筑,是嵩明文廟僅存的遺存,清代多次重修,透著鮮明的清代建筑風格,1984年維修后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升級為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峨古樸,古韻悠長。閣旁綠樹成蔭,繁茂的枝葉為這座歷史建筑披上一層翠綠華服,靜謐中透著歲月的沉淀與莊嚴。推開閣門,內里留存的文物、字跡與書本,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嵩明的文脈傳承。
走出古閣,學海公園的景致豁然開朗,追溯其源,學海始于民國時期。學海的名字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學海無涯”的寓意有關,比喻學問如海洋般廣博。后來“學海”常被用來形容博學多才的人或比喻勤奮學習的精神。這里以“勸學”為主題,植入松、竹、梅等意象,既延續了文廟的文化記憶,又發揚著勤學向善的精神。園內步道蜿蜒,游路貫通,水榭與走廊點綴其間,將傳統文化與綠色生活巧妙融合。漫步其中,既能感受自然的清幽,也能體會人文的熏陶。
黃龍山的厚重、魁星閣的深邃、學海公園的靈動,共同勾勒出嵩明歷史與當下的交融。這里的每一處景致都藏著故事,每一步行走都連著文脈,駐足其間,仿佛能聽見時光的絮語,觸碰到歲月的溫度。
記者:許紓涵 |編輯:李艷娜
審核:雷霞|監制:朱忠元
發布:嵩明縣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