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畝硬質小麥示范園區,整齊排列的麥苗株距均勻、苗情健壯,臨河區農技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田間仔細查看小麥的生長情況,并現場為種植戶講解田間管理要點,保障小麥有序收獲。
今年,臨河區積極探索小麥種植新路徑,在多個片區選取實驗田塊,全面開展小麥品種試驗示范工作,通過“良種+良技+良機”多向發力,致力于在“好產地”中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豐產優質品種,為小麥產業提質增效奠定堅實基礎。
臨河區農技推廣中心推廣股股長劉偲琪介紹道:“今年我們在光明村小麥示范園區開展了多項重要試驗,包括小麥品種試驗、小麥種植模式試驗以及復合肥和緩控釋肥的對比試驗。從當前的生長情況來看,小麥整體長勢良好。”種植戶郭成剛也分享了他的種植經驗:“‘巴麥13號’我們已經連續種植3年了,數據顯示,它的產量相比其他品種要略高一些,大家都很認可。”
科學試驗示范是提升種植效益、實現產業增收的關鍵。今年,臨河區在光明村、干召廟鎮永豐村、狼山農場七分場等地,大力推進小麥主推技術集成示范片建設。不僅引入寬幅溝播機、立體勻播機等新型機械開展播種試驗,還積極探索春麥冬播、小麥滴灌方式節水、小麥與向日葵套種等新模式,著力打造小麥單產提升的樣板。“今年,臨河區小麥試驗示范面積達4000余畝,共建設4個核心示范區,核心示范面積348畝。其中,小麥種植模式試驗示范220畝、春麥冬播36畝、小麥套向日葵試驗38畝、小麥套玉米54畝。”劉偲琪說。
目前,臨河區已順利完成小麥種植面積12.7萬畝的目標。預計今年示范區小麥畝產量有望達到550公斤以上,較普通種植區增產超100公斤。通過種好“試驗田”、選好“適宜種”,臨河區正逐步走出一條小麥高產、優質、高效的發展之路,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力。
詳見《中國食品報》(2025年7月14日8版)
排版、美編:林倩
審核:張亞亞
01
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