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結束之后,曾一度傳出消息,說多個國家對于中國的殲10戰斗機表達了興趣,有可能想購買這款戰機,而這其中就包括哥倫比亞這個國家。而且我國也曾經向這個國家表達過想要出售戰機的想法,哥倫比亞也進行了一定的回應,不過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哥倫比亞當時的回應應該只是禮節性的,對于中國的這款戰斗機,這個國家基本上已經否決了。
哥倫比亞電視臺近期發布了一則消息,在該國舉辦的國際航展上,來自瑞典的鷹獅戰斗機進行了飛行表演。而與瑞典飛行表演隊一同前來的還有瑞典國防部長保羅·瓊森。在航展過程中,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德羅更是直接坐進了鷹獅戰斗機的駕駛艙,并且豎起了大拇指。
哥倫比亞總統的這一做法,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政治支持的信號。而隨后哥倫比亞軍方的相關人士就對外透露,指出計劃在今年的9月份與瑞典方面簽署購買16~24架鷹獅E戰斗機的協議。
至此也就基本可以確認,哥倫比亞空軍這次的購買計劃,大概率是瞄準了這款西方戰斗機。
猛然一看,感覺哥倫比亞的這個做法其實有些奇怪,畢竟在價格方面,殲10戰斗機的最高價格也只有7000萬美元左右,而鷹獅戰斗機最便宜的也要9000萬以上,這一上一下至少要差2000萬!而如果哥倫比亞這次直接購買24架戰斗機的話,那么至少要多花5億美元左右。感覺有點說不通,這個國家怎么“買貴不買對”呀?
而且在性能參數方面,瑞典的這款戰斗機也沒有太多明顯的優勢。鷹獅戰斗機起飛重量最大是16.5噸,我們的殲10c戰斗機起飛重量19噸,鷹獅戰斗機速度最大2馬赫,殲10的最大速度是2.2馬赫,鷹獅的雷達探測距離180公里,殲10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保守200公里起,鷹獅的作戰半徑1300公里,殲10作戰半徑1600公里,對方的推重比是7.8,我們戰機的推重比是8.2!
從這些數據來看,殲10戰斗機怎么看都比鷹獅戰斗機更加的先進。而且在5月份的印巴沖突中,殲10戰斗機已經通過實戰展現了自己強大的作戰能力,別說是鷹獅戰斗機了,就算強如法國陣風那樣的產品,也一樣被打了下來。
性能領先,擁有實戰數據支持,再加上更加便宜的價格。為什么哥倫比亞面對中國已經伸出的橄欖枝,卻選擇婉拒,轉過頭寧可要咬著牙花更多的錢買比較落后的西方戰斗機呢?難道這個國家真的是有錢沒處花嗎?
在我個人看來,哥倫比亞這樣做更多的是迫于一種無奈。在很多情況下,軍工貿易和正常的一些商業往來并不一樣,并不一定非得是“貨比三家”,也不一定要“花最少的錢買更好的產品”。因為在國際社會中,軍工貿易除了代表利益往來之外,還代表了一些立場性的問題。
中國的戰斗機確實更加的先進,也確實更加的便宜。但是對于哥倫比亞來說,如果現在直接購買中式戰斗機的話,雖然能夠省下一部分錢,但是在所謂的國際立場方面,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哥倫比亞是美國授予的所謂的主要非北約戰略軍事盟友國家,這個國家的國防體系深度依賴北約標準,包括他們的武器裝備,指揮系統,數據鏈協議和武器兼容性都是全面的向西方靠近。如果這個時候購買大量中國戰斗機的話,整個平臺和系統就會發生不兼容的情況!
而且中國戰機如果進入拉美地區,必然會引發美國的反制。哥倫比亞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購買了中國的戰斗機,美國大概率會對自己采取中斷軍事援助、技術封鎖等相應的制裁。美國對于哥倫比亞的控制力是很強的,曾經甚至對瑞典施加壓力,要求這個國家不能向哥倫比亞出口鷹獅戰斗機所使用的美制f414發動機。
所以對于哥倫比亞來說,中國殲10戰斗機的性能即便是再強大,價格方面再怎么優惠,在當前國際局勢下,哥倫比亞能夠選擇的戰斗機也主要是西方戰機為主。所謂的“買貴不買對”的表面操作下所以掩蓋的,其實還是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一些霸權主義。像哥倫比亞這樣的地區性國家,在國際局勢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的前提下,只能夠聽從于這樣的霸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