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間,一個名叫“創造豐盛”的機構打著傳播大愛和普度眾生的噱頭,針對女性精英人士,開辦“心靈成長”培訓活動,逐級誘惑學員持續繳納高昂費用。
2025年1月9日,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市人民法院以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對八名被告人公開審理。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均系張馨月犯罪集團重要骨干成員,分別擔任“理事”“奢活藝術館館長”等職務,參與“奢館”等違法犯罪活動。隨后,法院作出一審判決,8名骨干成員分別被判處7至9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和罰金。其均未上訴,判決生效。
至此,這一起迄今為止,國內組織規模最大、再生能力最強、斂財數額最多的“靈修”有害培訓大案塵埃落定。
值得注意的是,沈陽“創造豐盛”特大靈修詐騙案涉案超35億,47.3%的受害者為碩士以上學歷女性。這組冰冷的數據背后,是無數個被精準擊中的高知女性:她們聰慧、努力,卻在面臨中年危機、親密關系困境、自我價值迷茫時,被披著“靈性成長”、“高頻療愈”、“成為更好的自己”外衣的陷阱俘獲。
這些精心設計的騙局,其實背后利用的恰恰是女性對情感、意義、自我成長等需求的深層渴望,以及急于解決痛苦現狀的迫切感。女性該如何識別這些包裹著“自我覺醒”糖衣的騙局?她們該如何真正找到自我成長的路徑和方法?
PART 1 打破對女性的審美枷鎖
為什么護膚品越買越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卻只多不少?
為什么口紅堆滿了抽屜,卻總是 “恰好就缺這一支”?
為什么醫美項目反復搭配,還是沒嘗試出令人驚艷的效果?
下一個套盒、下一只口紅、下一種新項目,就是你一直在尋找的那一個?
……不,不是,這只是一場沒有終止的游戲。
《美貌的神話:美的幻象如何束縛女性》初版于1991年,在今天卻比在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具現實意義。在書中,娜奧米·沃爾夫犀利地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所謂的“完美之美”并不真的存在,而且也無法實現。它是一種被精心構造出來的抽象概念,是消費主義與父權制合謀的謊言。
如今,三十四年過去,雖然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在各個領域逐漸占據了重要角色,但與此同時,美顏濾鏡、醫美廣告和算法推薦不斷強化著女性的外貌焦慮,商業和技術的發展也使“完美之美”愈加備受推崇……
鋪天蓋地的信息仿佛在告訴我們,你可以以各種獨具個性的方式去美,可以不乖、不白幼瘦、不追隨主流、不討喜——怎樣去美是你的自由,但你依然需要是美的……
在束縛女性的所有枷鎖中,對美貌的苛求或許是最頑固、最隱秘、最難以擺脫的一個。只有砸碎這面苛責的鏡子,我們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讀完它,你可能不再會用焦慮的目光看待自身的“偏差”與“缺陷”,不再認為歲月真實的痕跡是急需改變、無法忍受的現狀,不再認為素顏的自己是邋里邋遢、不修邊幅、得過且過——而這,正是覺醒的開始!
這本關于權力、資本與身體政治的必讀之作像一面照妖鏡,讓我們看清是誰在定義“美”,以及他們如何從中獲利。它像一把解剖刀,劃開化妝品廣告的糖衣,暴露出規訓女性的社會暴力;它質問每一個看似自由的"審美選擇",揭開其中隱藏的資本邏輯。在“顏值即正義”的審判庭上,沃爾夫為所有女性遞交了一份令人震撼的辯護。
薦書:《美貌的神話:美的幻象如何束縛女性》
作者: [英] 娜奧米·沃爾夫(Naomi Wolf)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智慧宮
副標題: 美的幻象如何束縛女性
原作名: The Beauty Myth: How Images of Beauty are Used Against Women
譯者: 殷曼楟
PART 2 學會擺脫煤氣燈操控
1944年,美國上映的電影《煤氣燈下》,講述了鋼琴師格里高利通過一步步精神操控,致使妻子寶拉精神錯亂,妄想傾吞其財產的故事。
2007年,心理治療師羅賓·斯特恩博士首次提出“煤氣燈效應”(the gaslight effect)的概念。她認為,煤氣燈操控是一種心理操控,也是一種隱秘且變相的情感虐待。這種現象可以發生在戀愛關系、家庭成員之間或工作中。煤氣燈操控者會通過轉移、扭曲和否認被操控者的現實,誘導被操控者不斷懷疑自己,變得脆弱、自卑,甚至精神崩潰。
可見,煤氣燈操控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影響到你和愛人、朋友、家人、同事的關系,甚至影響到你和自己的關系。你會逐漸遠離自我,也失去相信自己的能力。當你無法和自己所感知到的現實產生聯結,你便會更加依賴煤氣燈操控者,遭受更多操控與虐待。
本書能夠幫助你辨識并了解煤氣燈操控對你的影響與傷害,以及這份痛苦如何影響你在人際關系中的互動方式。本書也將教會你通過有效可行的方法,逃離這種有毒的情感操控,通過自我關懷,療愈傷口,打造健康的人際關系,擁有幸福的新生活。
薦書:《如何擺脫煤氣燈操控》
作者: 【美】羅賓·斯特恩
出版社: 中譯出版社
原作名: THE GASLIGHT EFFECT RECOVERY GUIDE:Your Personal Journey Toward Healing from Emotional Abuse
譯者: 曲玉萍
PART 3 當女性開始“出走”
凱特和芭芭是兩個愛爾蘭鄉下女孩。她們一起在20世紀50年代窒息的宗教氛圍中長大。
凱特乖巧浪漫,依戀著溫柔的母親,生活卻因暴力無能的酒鬼父親變得惶恐飄搖。芭芭則出身鄉村中產,伶牙俐齒,敢想敢干。兩人亦敵亦友,有著各自的欲望和脆弱,卻都渴望掙脫枷鎖,走進人生的曠野。
在修女學校,兩人彼此陪伴,一起忍受束縛和糟糕的餐食,度過蓬勃生長的青春歲月。直到有一天,她們不再甘于在此等待生命凋萎,決定出走,向生活尋求更多可能。
被譽為“英語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埃德娜·奧布萊恩在《出走》系列書籍中,記錄了在一個制度性厭女的社會中,兩個年輕女孩如何走向生活、身上背負著怎樣的歷史,又在命途中為自己創造了怎樣的未來。
該系列包含《鄉下女孩》(1960)、《孤獨女孩》(1962)、《幸福婚姻中的女孩》(1964)成長三部曲,在當時那個時代,其堪稱挑動保守社會神經的“不道德之書”。
想象一下,上世紀60年代,在極度宗教化、制度性厭女的愛爾蘭,一本無畏書寫女性真實欲望與情感的小說,引來了怎樣的道德恐慌?政府將之列為禁書,教區將它焚毀,連作者的母親也用墨水圈出“不當”詞句……
然而,在那個女性普遍失語的時代,《出走》無異于為她們注入了勇氣與自由,唱響一曲覺醒之歌、異議之歌、向生活尋求更多的必要性之歌。
穿越60年,它仍是女性文學的燈塔。
薦書:《出走》
作者: [愛爾蘭]埃德娜·奧布萊恩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 后浪文學
原作名: The Country Girls Trilogy: Three Novels and an Epilogue
譯者: 李林波
PART 4 坦然接受“與眾不同”
日本國內生育率下降的問題日漸受到關注,“母親”這一角色也成為了這一時代的耀眼中心,而沒有孩子的群體似乎只能安靜地待在無人注意的角落里。
作為一名社會觀察員,本書的作者之一工藤美彌子通過舉辦“沒有孩子的女性們的聚會”,傾聽了近500名女性的真實心聲,深刻體會到這個群體的痛苦與煩惱。
六名女性,年齡、身份、職業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她們沒能成為母親。聚焦這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揭露日本社會少子化現象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和心理健康問題。
事實上,“少子化”“不生子”等社會問題在東亞國家存在已久且熱議度經久不衰,由此類問題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加劇,如何緩解“沒有孩子”家庭中各成員的緊張關系,尤其是容易被誤解的女性的情感缺失,是本書探討的重中之重。
薦書:《即使當不成媽媽》
作者: [日] 森下惠美子 繪 / [日] 工藤美彌子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原作名: まんが 子どものいない私たちの生き方: おひとりさまでも、結婚してても。
譯者: 陳瑋
PART 5 不必參照人生說明書
沒想到吧,在法國做單身女人一樣壓力山大,畢竟如果你大齡、單身、被裁員、買不起房、還是個女人的話,在哪都不太可能好過。不過這些關鍵詞同時也可以寫作:豐富的智識、充裕的時間、自由的理想、無價的感性。
以及,在怎么給自己松綁、貫徹松弛主義上面,法國女人確實值得學習——“因為當你粉身碎骨,隨之而來的好處便是可以重建自己的一切。而且,不一定非得按照說明書來。”
一位43歲的女性,被熱愛的雜志社裁員,沒有戀人與孩子,離開首都巴黎搬到馬賽。她經歷了愛情的起起落落,從癡迷到退出,思考著自己作為一個老女孩的生活方式。她在經濟上努力獨立,購買“只屬于自己的房間”,同時也面臨著社會對老女孩的各種偏見,如被視為寄生蟲、性冷淡、太自私等。
然而,她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探索著愛情、生活、自我認知等諸多方面的真諦,《老女孩:另一種生活方式》便是她這一獨特人生經歷的真實記錄。
本書記錄了一個老女孩的糾結、內耗和自我和解,立體呈現當代單身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討女性隱私、權利、財務、生育、情緒、欲望等多個主題。
如同作者所言,“我選擇停止等待愛情,是為了重新擁有我自己。我要拿回自己的身體、大腦和時間。”
薦書:《老女孩》
作者: [法]瑪麗·科克
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萬有引力
副標題: 另一種生活方式
原作名: Vieille fille: Une proposition
譯者: 馬雅
真正的覺醒,
并非來自虛幻的“高頻能量”或神秘的“宇宙訊息”,
而是源于對自身處境的清醒認知,
對脆弱人性的深刻接納,
以及在現實土壤中一寸寸重建生活的勇氣。
希望所有女性,
學會理解自己內心的渴望與脆弱,
學會用健康的方式去滿足和滋養,
學習在平凡甚至艱難的真實生活中,
定義屬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不必追求成為“高頻”的、“覺醒”的完美幻象。
真正的力量,
在于看清真相后,
依然有勇氣擁抱那個不完美但真實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