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深夜,敖德薩的夜空被火光撕開。 俄羅斯圖-95轟炸機在萬米高空拋下巡航導彈,黑海艦隊的“口徑”導彈貼著海面呼嘯而至,幾十架廉價無人機像撒豆子一樣撲向烏軍防空網。 港口倉庫炸成火球時,北約的警報響了——羅馬尼亞空軍兩架F-16突然拔地而起,直沖邊境!
飛行員耳機里傳來刺耳的雷達告警聲。 一架俄軍“天竺葵”自殺式無人機正貼著羅馬尼亞領空飛行,距離紅線不到5公里。 長機飛行員猛推操縱桿,導彈鎖定提示音滴滴作響。“Fox Two!”一聲喊,AIM-9X導彈拖著白煙刺破云層,無人機瞬間炸成碎片。
這本來只是一次邊境攔截,但十五分鐘后,死神來了。 克里米亞的俄軍S-400陣地突然雷達全開,四枚48N6DM防空導彈撕裂夜空,直撲那兩架返航的F-16。 羅馬尼亞飛行員事后回憶:“雷達屏上四個光點閃電般逼近,最近時離我的機腹只有12公里——相當于兩架客機擦肩而過的死亡距離! ”他猛地將飛機壓到離海面30米,浪花幾乎濺到舷窗,靠地球曲率和海浪雜波驚險脫鎖。
敖德薩這場空中博弈,根本不是偶然。 黑海西北岸的這座港口,早就是俄烏戰爭的“七寸”。 烏克蘭超50%的糧食、軍火、藥品從這里進出,一旦丟了它,烏克蘭直接變內陸國。 俄軍心知肚明,從今年3月就開始往死里打:4月21日那晚,30架“天竺葵-3”無人機高空編隊俯沖,新式渦扇發動機讓它們飛得又高又遠,烏軍防空導彈打不起、攔不住,眼睜睜看著港口炸成廢墟。 到了7月,俄軍戰術再升級——先用偵察無人機盯梢,發現北約貨船連夜卸貨,立刻召喚自殺無人機群俯沖突襲,連藏在機場東面的烏軍無人機工廠都被一鍋端。
北約嘴上說“敖德薩是紅線”,行動卻慫得離譜。 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就放話要派兵守港口,可當俄軍導彈把敖德薩炸成火海時,部署在羅馬尼亞的“愛國者”導彈全程靜默,像一堆廢鐵。 反倒是東歐小國羅馬尼亞豁出去了,把康斯坦察空軍基地升級成北約前線堡壘——超視距雷達、半套“愛國者”系統、甚至訓練烏克蘭飛行員的模擬艙全堆在這里,硬生生把自己變成俄軍的眼中釘。
俄羅斯的報復又快又狠。 S-400導彈剛發射完,俄國防部聲明就到了:“北約越線了! 這是武裝侵略!”官媒標題更火爆,直接點名羅馬尼亞基地是“合法打擊目標”。這可不是嘴炮,克里米亞的S-400系統射程400公里,91N6E雷達掃一眼,600公里內連只鳥都藏不住。 F-16在它面前像裸奔:雷達反射面積3平米,150公里外就被鎖定,7馬赫的導彈追上來只要2分鐘。 今年4月12日,烏軍一架F-16在蘇梅州剛躲過兩枚導彈,第三枚直接把它撕成碎片,26歲的飛行員連彈射都來不及。
現在的黑海,早成了新式武器的試驗場。 俄軍玩的是“算法戰爭”:無人機群高空編組智能分配目標,電子戰部隊癱瘓烏軍通信,蘇-35戰機給S-400做前哨導引。 北約那套“低空突防”的老戰術,在96L6低空補盲雷達面前徹底失效——30公里內,貼地飛行照樣被揪出來。 更讓西方冒冷汗的是消耗戰:烏軍每天打6000發炮彈,俄軍靠朝鮮船運補給,日消耗沖到1萬發;北約三年砸了2000億軍援,結果烏軍防空攔截率從43%暴跌到17%。
而敖德薩的平民正活在煉獄里。 3月那次大空襲,50架自殺無人機把港口鐵路炸穿,全城停電,老百姓摸黑搶購中國制造的儲能燈。 儲油罐爆炸的火光照亮海面,失業率飆到28.5%,糧倉只夠吃45天。 親俄分子趁機給俄軍遞情報,貨船半夜卸貨的坐標、烏軍列車經過鐵路橋的時間點,全變成導彈的導航標。
北約內部已經裂開。 波蘭瘋狂擴軍到30萬,立陶宛重啟義務兵役制,可德國拒絕永久駐軍,法國念叨“戰略自主”。 當羅馬尼亞F-16被導彈追著咬時,480公里外的北約快速反應部隊根本趕不及——俄軍“伊斯坎德爾”導彈90秒就能砸進布加勒斯特總統府。 東歐小國終于看清:所謂集體防御,在S-400的雷達屏前就像個笑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