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第十九屆重癥腎臟病與血液凈化大會在天津市召開。本次大會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辦,天津市醫學會、天津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承辦。來自國內外的腎臟病學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通過大會報告、專題講座、多學科對話、國際交流、病例集萃等形式,圍繞前沿熱點話題展開深入研討,為臨床實踐與科研創新提供了新視角、新動態、新思路。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群英薈萃,共謀學科發展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蔡廣研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以“提升急危重癥腎臟病救治和腎臟代替治療水平”為主題,通過大會主旨報告、專題學術講座、多學科交叉對話、疑難病例深度研討等多元形式,聚焦慢性腎臟病(CKD)和急性腎損傷(AKI)診治新進展、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技術創新、特殊血液凈化治療臨床應用等前沿領域。會議特別設立了科普展示、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精彩病例展示以及基層醫師繼續教育專場,全面覆蓋學術交流與臨床實踐需求。
蔡廣研教授還提到,近年來,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堅持黨建引領,組織委員赴井岡山、遵義開展主題教育,赴青海原子城傳承“兩彈一星”精神;在學術建設中,完成了《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等專著編寫,啟動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聯動計劃,舉辦“世界腎臟日”公益活動;在國際合作方面,新增102名專家加入國際腎臟病學會,成功申辦2026年國際腎臟病學會前沿論壇,并積極響應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將腎臟疾病列入全球優先關注的重大非傳染性疾病的決議。值此中華醫學會成立110周年、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成立45周年之際,分會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持續深化“開放包容、傳承進取”的理念,凝聚國內外智慧,推動腎臟病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大會報告:高屋建瓴,領航學科新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陳香美教授帶來了題為“科技創新促進中國血液凈化醫療質量發展”的大會報告。該報告聚焦我國血液凈化事業,強調其作為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過去十年在多方推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國血液凈化質控體系自起步以來,逐步形成三級聯動機制,醫保政策提升了服務可及性,患者數量與治療質量均有顯著改善,但仍面臨疾病譜變化、老齡化及資源配置不均等挑戰。為破解基層困境,湖北宜昌通過“血透病人回家工程”等舉措,在秭歸縣建成標準化血透室,提升了縣域透析率,減輕了患者負擔。展望未來,我國血液凈化事業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動其醫療質量再上新臺階。
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劉志紅教授帶來了題為“遺傳性腎臟病:從基因檢測到診療策略”的報告。在報告中,她以Alport綜合征為范例,系統闡述了遺傳性腎臟病的診斷與治療要點:診斷層面需重視基因檢測,通過序貫測序策略可有效提升檢出率并發現特有突變位點。同時,要充分認識臨床表型的復雜性,警惕相鄰基因綜合征等特殊情況以避免漏診。此外,需關注基因突變類型對治療的影響——不同變異會導致疾病表型存在差異,而化學分子伴侶等治療手段正受到學界關注,基因檢測則是實現精準診斷與個體化治療的核心基礎。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侯凡凡教授作了題為“為邊遠地區尿毒癥患者點亮生命之光”的報告。她介紹道,2022年,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多家機構建立中心監控的自動化居家腹膜透析示范體系(CHAPD),旨在實現透析不出村、同質化治療、優質資源下沉等目標。經過三年建設,CHAPD形成“1+3+19”醫聯體模式,在智能管理、標準化建設、人員培訓、科研及醫保銜接等方面成效顯著,構建出“智能監控+三級診療+醫保賦能”的廣州模式。該模式已推廣至國內多省及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醫療資源匱乏地區患者提供了可及、公平、安全的救治方案。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陳江華教授作了題為“浙江省透析質控管理2025”的報告。他指出,浙江省經十余年實踐,探索出“數據驅動、智能賦能”的現代化透析管理路徑,構建了覆蓋浙江省的透析質控數據網絡,實現透析全流程動態監測,顯著改善了治療質量與患者預后。同時,浙江省積極探索透析質控人工智能(AI)管理,開發預警模型和預測數據庫,提升了干預效果與管理效率,還計劃進一步升級AI系統,形成全病程管理體系,推動質控向早期防控延伸,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蔡廣研教授以“腎臟局部治療AKI和CKD的研究新進展”為題作報告。他指出,腎臟局部治療作為針對AKI和CKD的干預方式,近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取得較快進展。其依托腎臟獨特解剖生理特性,為治療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該療法已用于腎臟占位性疾病等臨床治療,因生物治療興起再度受到關注。基礎研究中,多種遞送途徑及新型載體提升了治療效果;臨床研究穩步推進,相關細胞制劑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不過,腎臟局部治療距臨床應用仍有挑戰,未來需在給藥方式、材料研發等方面尋求突破。總體而言,其正逐步由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轉化,通過融合多學科領域,為腎臟疾病精準、高效、特異性治療提供了新模式。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丁小強教授以“心血管術后急性腎損傷防治新紀元——從早期診斷到智慧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全流程突破”為題作報告。他指出,腎臟科始終是危重AKI臨床救治的探索者、主體實施者和管理者。危重AKI的防診治正經歷從經驗醫學到循證醫學再到智慧醫學的革命,日益成熟的AI技術可能成為打通“預測-預防-診斷-救治”全流程的關鍵鑰匙。未來,腎臟病學科將引領全新AKI防治體系:精準風險預測、診斷窗口前移、預防策略優化、智慧CRRT實施,為心血管手術患者筑牢生命防線。
▋▎學術專場:百家爭鳴,共繪學科未來藍圖
本次大會以“提升急危重癥腎臟病救治和腎臟替代治療水平”為主題,設置1個主會場與11個分會場。各分會場的專題報告涵蓋重癥腎臟病進展、透析相關治療進展、重癥腎臟病創新療法、重癥腎臟病AI輔助決策、腎臟病學分會與重癥醫學分會交流、重癥狼瘡與腎損傷、國際交流等多個方向,內容豐富且全面。
本次大會新增三大特色板塊:重癥腎臟病科普展示的選手由各省、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學會推薦,本屆青年學組成員擔任現場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案例庫精彩病例展示作為2024年學術年會的延續與保留板塊,從論文投稿的病例報道中精選8個優秀病例進行現場交流;繼續教育專場開設25節課程,圍繞“血管通路與危重癥腎臟病臨床實戰”主題展開深度分享。大會還邀請了國際專家作大會報告,并設置了“國際交流專場”,帶來了國際血液凈化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最新資訊。
▋▎小結
展望未來,希望我國腎臟病學科同道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全新起點,繼續秉持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在重癥腎臟病學與血液凈化的廣闊天地中,奮力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新篇章,向著更高的醫學高峰攀登,為全球腎臟病學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