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7月11—13日,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2025年學術會議在長沙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創新賦能·高質發展”。為深入解讀這一戰略方向,本刊特邀大會主席、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張玉教授,就“數智融合下的臨床藥學進階之路”系統闡釋其核心觀點和學科發展路徑。
Q
“發展”一直是分會學術會議主題的高頻詞,近年來,會議主題從“智慧創新”“數字化轉型”到“數智化轉型”,再到今年的“創新賦能”,這反映了臨床藥學領域怎樣的發展趨勢和迫切需求?
A
本次會議主題“創新賦能·高質發展”,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把握臨床藥學學科發展的核心脈絡。“轉型、數智、創新”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驅動臨床藥學突破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轉型促發展。三醫聯動改革不斷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藥品集采常態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等政策導向,推動藥學定位三大轉變:一是從“利潤中心”轉向“成本中心”,藥學部門已轉型為以成本控制、合理用藥為核心的精細化管理部門;二是從“藥品供應”轉向“藥學服務”,藥師角色由傳統的配藥保障者,轉變為藥物治療管理的提供者與個體化用藥方案的決策者,通過藥學門診等模式實現服務重心遷移;三是從“被動保障”轉向“主動干預”,藥師深入臨床一線,利用智能審方工具開展前置審核與用藥風險預警,深度參與治療決策優化與療效提升,主動干預實現價值創造。
數智賦新能。面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時代變局,臨床藥學亟需以數智化轉型作為破局之道,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綜合運用,推動高質量發展新業態,實現藥學服務更精準、藥學研究更創新、藥學教育更可及的目標。通過物聯網與云計算實現藥學實踐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質變,依托互聯網醫院構建無邊界的遠程藥學服務體系,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破解個體化治療難題,以跨學科融合催生原始創新,讓數智化成為臨床藥學服務能力躍升的“助推器”。
創新提質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于創新。以藥學服務模式創新拓寬服務維度,提供互聯網+藥學、聯合藥學門診等多元化服務;以技術創新突破臨床診療瓶頸,推動藥物基因檢測、智能遞送系統等前沿技術的轉化應用,提升醫療服務的精準度與有效性;以領域創新拓寬學科發展邊界,開展藥物經濟學評價、真實世界研究等;以人才培養創新夯實長遠發展根基,培育兼具藥學專長與數智素養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臨床藥學事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Q
臨床藥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有哪些?“創新賦能·高質發展”這一主題在其中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A
在我看來,臨床藥學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通過系統性創新,構建“患者獲益-體系增效-學科提升”的良性循環。這也對我們的專業能力、服務模式和技術手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創新賦能·高質發展”這一主題,正是順應時代趨勢、回應行業痛點的戰略選擇。
模式創新重構藥學服務場景。推動駐科藥師、藥學門診、藥物治療管理等模式落地,其中駐科藥師工作模式試點已全面鋪開,藥物治療管理向社區、居家延伸,讓更多藥師走出藥房、扎根臨床,深入臨床一線參與用藥決策,實現從“幕后保障”到“臺前干預”的角色轉變。同時,借助“互聯網+藥學服務”拓展線上藥學咨詢、遠程用藥指導、電子處方審核等功能,打破時空限制,提升服務可及性與連續性。近兩年,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發布了多項指南共識,包括針對藥物性腎損害、霧化吸入療法、重點監控藥品合理應用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提升藥師的藥物治療實踐水平,充分體現藥師專業價值。
數字賦能助力藥學技術創新。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輔助處方審核、智能用藥決策支持、個體化治療、藥品不良反應智能監測等技術的臨床應用,實現藥學服務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從被動響應向主動干預的躍遷。例如,我所在團隊正牽頭開展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項目,整合個性化臨床組學、類器官、人源性腫瘤異種移植和真實世界大數據等多模態信息,推動抗癌聯合用藥的精準篩選與驗證,提升個體化藥物治療水平。
領域融合拓寬學科發展邊界。通過促進臨床藥學與醫工交叉、醫理融合等領域的深度整合,在人工智能輔助用藥決策、穿戴設備監測藥物療效、增強現實技術模擬用藥場景等前沿方向開展院企協同攻關,加速技術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引入資金支持,設立臨床藥學人才專項、科研專項和科普專項基金為學科發展提供多元支撐。通過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構建藥物綜合評價體系、探索個體化用藥策略,推動藥學服務向精準化方向發展。領域創新不僅提升了學科的科學性和前瞻性,也為政策制定和臨床實踐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機制革新鍛造復合人才隊伍。以臨床藥學專碩規培、臨床藥師規范化培訓、國家衛生健康委緊缺人才(臨床藥師)培訓項目、青年藥師能力提升計劃為支撐,構建多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強化跨學科教育、國際交流與科研實踐。
Q
本次會議在議程設計、內容呈現和成果轉化等方面都有精心安排,大會的亮點和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A
本次會議亮點紛呈、特色鮮明,通過跨學科交流與數智融合,集中展示了臨床藥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創新理念,為與會者搭建了一個思想碰撞和學術啟迪的平臺。會議亮點和特色主要體現在“規格高、內容實、成果新”三個方面。
首先是規格高、引領性強。大會特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鄭州大學常俊標教授作主題報告,分享學科前瞻性研究成果。國內臨床藥學學科帶頭人以全局視野深度剖析學科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藥學服務提質升級指明戰略方向。美國梅奧醫學院Christi Jen教授將分享美國藥學教育及實踐的最新進展。
其次是內容實、覆蓋面廣。大會設置了1個主會場和21個分會場,議程設計科學合理,涵蓋“醫、教、研、管”四大板塊,議題涉及臨床藥學學科建設、藥學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科研轉化等多個領域。其中,熱點話題緊扣人工智能、數字健康、慢病管理等前沿領域,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藥學服務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直擊行業發展的核心需求;焦點問題圍繞臨床藥師專業能力提升、學科體系建設、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將深入探討藥師隊伍能力建設和學科長遠發展的瓶頸與突破路徑;難點議題直面藥學服務中的實際挑戰,如藥品安全風險防控、特殊藥品合理使用等,專家學者們將圍繞這些關鍵問題展開深入探討,為破解當前藥學服務中的難題提供有益參考。
然后是成果新、推動力強。大會共征集到5400余篇會議論文,充分展現了我國臨床藥學的活力與潛力。開幕式上,我們將揭曉10家臨床藥學專碩規培試點單位、37家高質量臨床藥師培訓師資與學員中心;同時發布1部國際實踐指南和1項專家共識、1本科學出版社本科“十四五”規劃教材,進一步規范臨床藥學實踐;還將啟動科研、人才和科普專項基金申報項目,為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總而言之,本次會議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的盛會,更是一次凝聚共識、推動創新的重要契機。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激發更多藥師的創新思維,推動臨床藥學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