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兵不血刃讓臺灣陷入癱瘓,你怎么看?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道,央視罕見的對外展示了一種疑似新型石墨炸彈的武器,名為“衛士-600”,可摧毀敵方發電站和指揮系統,并導致目標區域“全面斷電”。
有俄羅斯軍事專家分析指出,這是為“臺軍”量身打造的。
那么,這款武器究竟有多厲害?
跟傳統炸彈依靠爆炸力摧毀目標,炸出大坑不同,石墨炸彈采用了一種更為“隱秘”的攻擊方式。
它通過爆炸釋放出無數細小的碳纖維,這些纖維如羽毛般輕盈地飄散在空中,專門“吸附”到高壓輸電線、變電站等露天電力設施上。
一旦這些纖維接觸到電力設備,就會立即引發短路,導致整個電網癱瘓。
這種攻擊方式無需直接破壞基礎設施,卻能迅速切斷電力供應,達到“軟殺傷”的效果。
據悉,央視這次展示的“衛士-600”,最大射程接近300公里,所用的導電纖維戰斗部質量約500公斤,內含90枚子彈藥,最大拋灑面積不小于1萬平方米。
如此廣大的覆蓋范圍意味著,只需極少數的石墨炸彈,就能讓一座城市的電力系統完全癱瘓,這可比常規炸彈省錢多了。
石墨炸彈并非全新的概念,其作戰效能早已在歷史中得到驗證。
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首次大規模使用了BLU-114/B型石墨炸彈。
僅一枚這樣的炸彈,便使伊拉克全國近85%電網陷入癱瘓,持續無法恢復達一個月之久。
后來,為了降低使用成本,美軍又開發出了CBU-94型石墨炸彈,并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投入使用。
最終導致南聯盟70%的地區供電中斷,大量依賴電力的軍事設備停止運轉,極大削弱了其作戰能力。
盡管央視沒有明確指出“衛士-600”是不是石墨炸彈,但其特征與已知石墨炸彈高度吻合。
這不禁讓人猜測,這或許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一次技術突破。
而說到這款武器的“最佳用武之地”,幾乎所有國內外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臺灣地區。
理由也很簡單,臺灣當前缺電非常嚴重,再加上島內頻發停電事故,致使電力系統已經“脆弱不堪”。
據臺灣本地媒體報道,島內的備轉容量率,也就是發電量扣除使用后的余量,經常跌破10%的警戒線,甚至低到6%以下,直接亮起“供電警戒”的橙色燈號。
更嚴峻的是,臺灣還是個“電力孤島”,與其他地區的電網基本沒連接。
一旦出現大范圍停電,根本獲得不了外部協助,只能獨自面對能源危機。
這種脆弱的電力系統,無疑為石墨炸彈提供了“最佳舞臺”。
如果“衛士-600”被用于攻擊臺灣,其覆蓋范圍和高效性可能迅速癱瘓島內電網,導致城市陷入黑暗,軍事指揮系統失靈,甚至影響居民生活和經濟運轉。
不過,石墨炸彈并非無懈可擊,也有弱點,比如怕濕氣,怕下雨。
特別是下雨天,細小的碳纖維會因為濕氣迅速粘在一起,飄不到電網上就直接墜地,失去導電能力,戰斗力瞬間歸零。
因此,投放這種炸彈得挑好天氣,精準瞄準,否則就是白扔。
不過,根據我軍一貫的傳統,能夠在央視公開亮相的裝備,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衛士-600”既然已被曝光,或許意味著更先進、更隱秘的類似武器早已研發完成并蓄勢待發。
從軍事角度來看,石墨炸彈最大的意義,不是“打”,而是“嚇”。
特別是對那種電力脆弱、后備不足、依賴高度集中的地區而言,石墨炸彈等于“斷脈”打擊。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島內民眾忽然在黑暗中醒來。
可能還沒搞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經開始考慮要不要投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