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7月1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披露的一組數據引發關注:2025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速超兩成,工業機器人出口同比激增61.5%。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最近大家可能都在關注“機超”,也就是機器人足球賽,從跳舞到馬拉松再到踢足球,機器人越來越多才多藝,充分體現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創新活力。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繼續增長61.5%。烹調、清潔、送餐、娛樂等機器人越來越智能,為全球消費者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崛起是一部“后來者居上”的逆襲史。2013年,中國以制造業規模優勢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5年產量僅3.3萬套,到2023年已飆升至43萬套,裝機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24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國內市場份額首次突破50%,徹底打破外資品牌壟斷局面。
自2016年開始,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累計銷量位列世界第一。根據GGII數據,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31.6萬臺,同比增長4.3%,市場整體延續微增態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隨著中低端市場技術成熟、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售價將有所下降。另外在中高端市場,隨著國產技術突破,國產品牌亦將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出口市場也有較大的發展前景。預計整體市場規模仍將保持一定增長。到203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或將超過770億元。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所長盧瀚宸認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人工智能、傳感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正與機器人產業加快融合,AI 大模型接入工業機器人有望產生 “智能” 和 “體能” 雙劍合璧的乘數效應。同時,他指出工業機器人行業進入下半場后,“內卷” 問題逐漸顯現,原因在于產品同質化嚴重和多數廠商未突破高端應用領域,企業應通過積極出海和深耕細分領域破局。
從2013年登頂全球市場,到2025年出口狂飆,中國工業機器人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規模領先”到“技術突圍”的跨越。但真正的考驗在于:能否在AI、人形機器人等下一代技術中占據先機?能否通過標準化、模塊化設計降低應用成本?能否以“中國方案”重新定義全球制造業?
正如王令浚在發布會上所言:“中國外貿的韌性,源于企業對趨勢的敏銳把握。”當機器人從工廠走向家庭,從執行指令到自主決策,中國制造的智能化征程,或許才剛剛拉開帷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核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