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虛”,多數人都會在第一時間內聯想到“補”,然而有些人卻越補越虛,在服用補益藥及保健品后,對身體健康不但沒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還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有的甚至加重病情,中醫將這種情況稱為“虛不受補”。那么,虛不受補是不是就不能補了呢?怎樣才能補得進呢?
虛不受補的表現
中醫講虛不受補,就是指患者體虛,受不了藥物或食物滋補,一般表現為身體虛弱,進食補品之后出現上火、腹脹、食欲下降、神疲乏力、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
虛不受補的原因
1. 脾胃虛弱:中醫理論認為,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就是脾胃虛弱。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會導致運化功能減退,無法有效吸收和運化補益藥物,這種情況下盲目進補會使脾胃中焦堵塞,氣機受阻,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因此,想要消化吸收補品補藥的精華,并將之轉化成人體需要的氣血,就必須確保脾胃功能正常。
2. 補不對癥:補不對癥是虛不受補的另一原因。補品的種類繁多,功效各異,若不辨氣血陰陽、五臟虛實,一味的濫補,不僅不會有效果,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進補前可咨詢專業的中醫師,正確辨明自身體質,陽虛就補陽,陰虛就滋陰,這樣對癥進補才能解決身體出現的問題。
3. 進補太過:進補太過也是虛不受補的常見原因之一。滋補藥大多氣厚味膩,濫補則會“物極必反”,如稍有體虛,就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不僅大材小用,而且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在服用補品藥時一定要“適度”,超過這個度,就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虛不受補的調理
1. 調理脾胃:調理脾胃是解決虛不受補問題的第一步。對于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具有健脾益胃的中成藥,如健脾丸、二陳湯、六君子湯等;飲食上可選用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山藥、南瓜等,減輕脾胃負擔,忌滋膩、生冷、辛辣之物。
2. 對癥下藥:在進補之前,應先辨別自己的體質,不同體質應選擇不同的補品。例如,陰虛體質的人應選擇滋陰降火的補品,而氣虛體質的人則應該選擇補氣的藥材。
3. 循序漸進:當身體處于虛不受補的狀態時,不宜一開始就大量進補,可以先從小劑量的滋補品開始嘗試,觀察身體的反應,然后逐漸增加劑量,讓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宜進補太過。
4. 運動鍛煉:適當運動鍛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自身的代謝能力。對于一些虛不受補的人來說,可選擇適合自己體力的鍛煉活動,如散步、太極、瑜伽等。
最后提醒大家,我們在生活中進補的時候,一定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去進補,不要盲目進補,一旦出現“虛不受補”,反而會給身體帶來更大的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