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以來,伴隨著氣溫節節攀升,一場場以“傳承非遺文化 感悟匠人匠心”為主題的鈞瓷研學活動也在持續升溫。
7月13日上午,河南許昌實驗小學的16名小學生在父母的陪伴下,相約來到位于市區千畝游園附近的許昌悟件鈞瓷館參觀學習。“哇,這里的瓶子一個個流光溢彩好好看啊!”“快過來,你看這個造型像不像猴子?”剛進入大廳,兩眼放光的孩子們就顯得異常興奮。
看到孩子們興致很高,鈞瓷館負責人徐大山迅即化身“開講嘉賓”和孩子們互動起來:鈞瓷始于唐朝,盛于宋朝,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享譽國內外,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在古代鈞瓷就是中國的代名詞。后來因連年戰火,鈞瓷燒制出現斷燒。1950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主持下,鈞瓷重新開始燒制,尤其是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扶持下,我國鈞瓷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靚麗文化名片,成為我國藝術寶庫里的一顆璀璨明珠。
“同學們都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大家看,這個瓶子兩邊的耳飾像不像兩個小人?這兩個小人是不是在努力地向上爬?對了,這個作品的名字就叫《攀登》,它啟示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決不能輕易放棄,而是要迎難而上,克難攻堅,因為無數的圣人先賢告訴我們,只要努力肯登攀就一定能達到勝利的彼岸”。聽到這兒,孩子們不禁連連點頭。看到孩子們興趣正濃,館長徐大山趁機說道:“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親自做一個?”“想!”于是場館體驗區內,十幾個孩子很快分成兩組開啟了別開生面的體驗之旅。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特定歷史時期和地域文化的生動見證,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寶貴財富,每一份都浸透著先人的汗水和智慧。“許昌悟件鈞瓷館自去年增設鈞瓷公益課堂以來,先后吸引近萬名社會各界人士前參觀學習。僅今年暑假以來,就接待了許昌市區不同年齡段的學生200多人次,通過參觀學習和沉浸式體驗,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鈞瓷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得到了明顯增強”,徐大山說。 (文/圖:楊紅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