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Media/Shutterstock)
走出去智庫(CGGT)觀察
近日,世界銀行發布文章《截至目前全球貿易仍保持韌性但正在急劇減速》預計,今年全球貿易增速將會顯著放慢,主要是因為關稅提高和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累積效應。
走出去智庫(CGGT)觀察到,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額增長約3000億美元。其中,一季度全球貿易增速達到1.5%,預計二季度增速將進一步加快至2%。報告顯示,服務貿易持續引領全球貿易增長,并有望保持這一強勁勢頭。但時,美國近期實施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加劇了全球貿易分裂的風險,2025年下半年貿易能否保持韌性,將主要取決于各國關稅政策、地緣政治經濟態勢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適應能力。
全球貿易面臨哪些風險?今天,走出去智庫(CGGT)刊發世界銀行的文章,供關注全球貿易的讀者參閱。
要點
1、4月份全球貨物進口量增速同比大幅下落至2.9%(從3 月份的 6.7%),美國貨物進口量環比暴跌近20%。
2、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貿易聯系更緊密的國家有望展現出更強的韌性和更快的回彈。
3、盡管迄今為止全球貿易仍保持韌性,但增速在顯著放慢。貿易壁壘不斷上升,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已開始對各經濟體造成傷害,使其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
正文
2025年已過半,越刮越強的逆風正在造成全球貿易增長減速。在過去3個月主要經濟體大幅加征關稅和采取報復性措施,使十年來持續增加的貿易限制雪上加霜。盡管其中一些措施隨后又被撤銷,新的談判正在進行中,但企業仍在波濤洶涌的水域中艱難前行,奮力應對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供應鏈緊張以及無時不在的新壁壘威脅。面對這種情形,我們探討了這些逆風可能會對今明兩年的貿易增長產生何種影響,確定未來最主要的風險,并指出可能有助于穩住大船的亮點。
未來貿易增長趨弱
我們預期今年全球貿易增速將會顯著放慢,主要是因為關稅提高和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累積效應。美國在4 月份宣布加征關稅后,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達到了歷史新高,但隨著美國政府又撤銷了部分原計劃采取的措施,并和很多國家展開貿易談判,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有所緩和(圖1.A)。在今年開局強勁之后,部分原因是因為企業趕在關稅上調前提前發貨,預計2025年的年度貿易增速將從 2024年的3.4%放慢至1.8%左右(圖1.B)。與今年1月份的預測相比,我們將對2025 年全球貿易增速的預測下調了約1.3個百分點,幾乎所有國家組別都進行了下調。按照這種速度,貿易擴張幅度將達不到新冠疫情之前20年年均約4.9%的一半。
從1月份以來的增速下調對于發達經濟體最為明顯,目前預計發達經濟體2025年的貿易增速只有早先預測的一半左右,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約四分之一的下調。最近的數據凸顯出這種增速放慢:4月份全球貨物進口量增速同比大幅下落至2.9%(從3 月份的 6.7%),美國貨物進口量環比暴跌近20%。
高頻指標進一步證實了這種廣泛的疲弱。例如,反映制造業健康狀況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報告國家出現新出口訂單收縮。事實上,指數顯示新出口訂單在4月份暴跌至20個月來的低點,并在5月份繼續低迷。展望未來,如果政策緊張局勢出現緩解,供應鏈逐漸適應新的關稅升級環境,我們預計2026年全球貿易增速可小幅回升至2.7%。盡管如此,這一預測仍比我們 1 月份的預測低0.8個百分點。
各國貿易增長前景出現差異化
各國家組別的貿易增長前景出現顯著差異,反映了對限制性措施和政策不確定性的暴露程度不同。發達經濟體占2022年以來新出臺貿易限制措施的近70%,但其貿易壁壘總體上仍低于發展中經濟體。限制性措施增加對依賴這些市場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影響尤為嚴重(圖2.A)。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或嚴重依賴美國及其他發達市場的經濟體(如歐元區、拉美加勒比地區以及歐洲中亞地區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勢必會出現貿易增長減速(圖2.B)。
高頻指標證實了這種差異化。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與發達市場聯系密切的經濟體的新出口訂單出現收縮 (圖3.A),在開放程度高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環境下,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出口訂單子指標近幾個月急劇下落。相比之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貿易聯系更緊密的國家有望展現出更強的韌性和更快的回彈(圖3.B)。盡管全球需求低迷,但隨著減產放緩,一些石油出口經濟體的出口甚至可能不減反增。這種差異表明,國家特點和市場聯系可能會在不同地區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即便是在多重逆風普遍阻礙全球貿易增長的情況下。
主要風險是什么?
在政策快速變化和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的情況下,全球貿易增長面臨巨大的下行風險。隨著各國恢復先前宣布的加征關稅或擴大報復性措施,我們可能看到各國對貿易限制的胃口進一步變大,從而產生更廣泛的溢出效應。這些措施可能會促使第三方市場出臺自己的貿易限制措施以保護國內產業,從而進一步放大對貿易流動和全球需求的抑制作用。除了這些短期壓力之外,圍繞供應鏈重組的長期不確定性也增加了下行風險。例如,由于政策方向仍不明確,企業可能會進一步推遲重組決策,從而拖延對新采購策略的投資。如果主要經濟體堅持采取內向型政策,產生的累積效應可能是一個漫長的貿易增長低迷期,伴隨著投資疲軟和生產率提升放慢。
貿易協定勢頭增強
盡管貿易限制不斷升級,但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轉向區域貿易協定(簡稱RTA)。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區域一體化是對全球一體化的補充,可以作為對抗全球碎片化的緩沖器。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2024 年有 7 項新的貿易協定生效,比2023年的4項有所增加,但仍低于2010年代每年10項左右的水平。部分區域貿易協定涵蓋貨物和服務貿易兩方面,如歐盟 (EU) 和智利、歐盟和新西蘭、中國和尼加拉瓜、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FTA) 和摩爾多瓦、加拿大和烏克蘭之間的貿易協定。其他貿易協定則僅側重于貨物貿易,如歐盟與肯尼亞、中國與塞爾維亞、中國與厄瓜多爾之間的貿易協定。美國和英國最近達成一項貿易協定,減少或取消一系列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去年,隨著南非和尼日利亞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加入推動加快成員國之間貿易往來的努力,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 (簡稱AfCFTA) 的實施取得了進展,擴大了《指導性貿易倡議》的范圍。
一些貿易談判最近也出現新勢頭。2024 年 12 月,英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簡稱CPTPP),中國、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也表示有興趣加入。截止到 2024 年,CPTPP 成員國約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5%。歐盟作為世界最大的貿易集團,同樣也在尋求與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開啟或重啟貿易和投資談判,邀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南方共同市場、菲律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合作伙伴參與。美國政府也參與了另外十多項貿易協定的談判。
維護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
盡管迄今為止全球貿易仍保持韌性,但增速在顯著放慢。貿易壁壘不斷上升,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已開始對各經濟體造成傷害,使其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然而,這些逆風的不均衡性質以及新簽和擴展的貿易協定背后的新勢頭表明,有針對性的政策努力可以穩住大船,緩解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沖擊,為逐漸實現經濟復蘇奠定基礎。
全球貿易數十年來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政策制定者們現在必須果斷采取行動。緩解緊張局勢,推動貿易談判,減少貿易限制,推進供應鏈多元化,開拓新市場,這些對于維護這一引擎和度過未來漫長的貿易增長低迷期至關重要。
本文作者
阿伊汗·高斯
世界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兼預測局局長
Alen Mulabdic
世界銀行預測局高級經濟學家
Collette Wheeler
世界銀行預測局高級經濟學家
來源:世界銀行(原文標題:截至目前全球貿易仍保持韌性但正在急劇減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走出去智庫立場。
延展閱讀
▌地緣政治風險:
▌出口管制與制裁:
▌跨境數據監管:
▌全球科技競爭:
▌品牌聲譽管理:
隨著《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于2025年5月在美國眾議院通過,這一堪稱“2025版綜合性預算與稅改大案”的法案正在重塑美國的財政政策、監管框架與能源路線圖。從稅制延續到清潔能源退坡,從社會福利收緊到科技管控強化,OBBBA不僅映射出美國內政邏輯的再平衡,更對全球企業的運營戰略、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提出全新挑戰。本期CGGT戰略洞察系列報告,聚焦OBBBA法案對中國企業“走出去”路徑的深層影響,助您把握風向、提前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