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初臨,綠意蔥蘢。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后,東營市東城街道安寧社區便開始籌備第三屆“心懷桑梓情·筑夢向未來”學子升學禮活動。延續前兩屆以文化浸潤賦能基層治理的路徑,這座“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正以溫情與創意,為即將踏上人生新階段的學子們醞釀一場獨特的“成長儀式”,更讓“共建共榮”的治理理念在蟬鳴聲中悄然生長。
在2023年至2024年兩屆升學禮中,東營市東城街道安寧社區以“家鄉情”為紐帶,架起學子與社區的橋梁。活動中,以“進企業、訪創園”開篇,40余名學子走進光谷未來城、國瓷六廠等家鄉產業園區,觸摸開發區數字經濟和高端制造業的發展脈搏;以“授紅花、送禮包”深化聯結,近百名學子接過“幸福使者”證書。首屆學子家長李女士感慨:“孩子為我們敬茶時,能感受到來自他內心的感恩。參觀企業后,他們更懂家鄉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文化浸潤始終是升學禮的靈魂。從“正衣冠”“謝父母”傳統禮儀,到書法墨寶贈予、孝親餃子宴,每一環節都滲透著“仁、孝、禮”的價值觀。這種理念與安寧社區“文化筑基”的治理模式一脈相承:3000平方米的文化社區內,國學講堂、非遺工坊、家風樓道等8處沉浸式場景,全年開展“四季傳承”民俗活動36場。剪紙非遺傳承人宋吉英帶領孩子們創作定制窗花,融入升學禮的節日裝飾;“半畝田”農耕實踐園中,學子們曾親手種植的蔬菜,化作送給老年家庭的“孝親禮”,5000斤時蔬傳遞著跨代溫情。社區還通過“達人社”匯聚63名能人,開設“非遺小傳人”“幸福課堂”等公益課程,年均服務超6000人次,讓文化傳承從“一場儀式”延伸為“日常浸潤”。
如今,東營市東城街道安寧社區已形成“文化滋養—價值認同—主動參與—共享成果”的治理閉環。兩屆升學禮中,120名學子帶著裝滿墨寶、餃子、家鄉記憶的行囊走向遠方,而社區民生熱線訴求量下降15%、“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的殊榮,則印證了“以文化人”的力量。當傳統文化在“半畝田”的泥土中生根,當青春力量在“人才庫”中蓄能,當非遺技藝在“幸福課堂”里傳承,東營市東城街道安寧社區安寧社區正以文化為筆,書寫著新時代共建共榮的基層治理樣本。(大眾新聞記者 張婧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