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河口區文化書院新晉的“人氣王”非遺美學自助體驗空間,以“一部手機+一份好奇”的極簡模式,讓千年非遺技藝在指尖煥發新生。
空間內,隨處可見沉浸其中的體驗者。有年輕的情侶,對著手機屏幕研究宋錦的編織方法,手指略顯生澀卻興致盎然;有帶著孩子的家長,共同協作完成一幅扎染方巾,看著藍白花紋在水中漸漸顯現,孩子眼中滿是驚奇與成就感;還有銀發長者,專注地編制著五彩繩,指尖流淌著對傳統美學的熱愛。
“從前要跑遍大江南北才能體驗的非遺手作,現在舉步即達。”剛完成扎染作品的李女士舉著藍白相間的方巾感嘆道。
近年來,東營市河口區以文化書院、文化社區建設為抓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矩陣,有效整合各類文化資源,打造河口區文化書院,構建“部門協同+清單管理”機制,建立區直部門單位優質文化教育服務類、場地設施類、文明實踐隊伍類三張清單,共梳理整合0-3歲家庭教育服務、文藝惠民演出、職業技能培訓、中醫藥文化等16大類文化服務產品,活化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鳴翠湖濕地公園、黃河廣場、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12處公共文化空間,組建含理論政策宣講、非遺文化傳承、健康醫療服務等20支專業化文明實踐隊,讓優質文化資源如活水般浸潤基層,打造群眾身邊的“精神桃花源”。
東營市河口區文化書院的服務半徑正隨著夜色延展,在銀行工作的王女士輕點手機屏幕,夜校課程表躍然眼前:“白天忙工作,晚上來充電,這種節奏特別契合我們上班族。”作為“文化夜校”的學員,她正跟著專業導師練習瑜伽動作,汗水中浸潤著藝術滋養。
這種“白天耕耘事業,夜晚浸潤藝術”的生活圖景,正是河口區打造全時段文化服務生態的生動寫照。河口區創新性地打造了“‘河’韻流長文化夜航”品牌項目,精心策劃瑜伽、美妝、舞蹈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程,滿足不同人群需求。截至目前,成功開5期課程30余班次,惠及群眾3000余人次,為市民的“夜”生活注入斑斕的文化底蘊,點亮全新的夜間文化空間。
下一步,東營市河口區將持續優化整合各類公共文化資源,深入了解居民文化需求,創新文化供給方式,合理設計和安排活動,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不斷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大眾新聞記者 曹萌萌 通訊員 王長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