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香中重走運河路,在典籍里重溫歷史記憶。2025年7月13日,“相城煥章 通濟綿長——2025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來到安徽淮北,通過舉辦文化座談、運河主題市集、城市漫游等,吸引近120萬觀眾線上和線下共“讀”淮北,了解這段“消失的大運河”背后無法磨滅的文化傳承,感受其在促進南北文化交流、推動地方文旅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新十年的開局之年,“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從紹興啟程,一路向北,第三站來到安徽淮北。本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首都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主辦,淮北市圖書館承辦。活動以大運河淮北段的深厚文化底蘊為依托,通過多元活動形式帶來運河文化的展示與交流,讓更多人領略運河文化的魅力。
二級演員李紅艷,現場表演淮北大鼓《運河魂》
鈐印長卷:南北文脈的千年對話
活動在獨具特色的淮北大鼓表演《運河魂》中拉開了帷幕。二級演員、市級非遺項目淮北大鼓代表性傳承人李紅艷用激昂的鼓點、生動的演繹,將大運河的歷史滄桑、文化內涵以及淮北人民對大運河的深厚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精彩的表演,不僅為活動營造了熱烈的氛圍,更讓大家對大運河淮北段文化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
共印運河長卷環節無疑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與安徽省圖書館紀委書記、副館長高全紅,共同為這幅運河長卷鈐印。
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和淮北市圖書館館長劉傳剛,在互贈圖書環節交換了雙方的特色圖書。《詩經》《京華舊影》《如是京華》(上、下)是首都圖書館從浩瀚典籍中精選的文化名片,帶來運河源頭向彼岸遞出的深情問候。《淮北文化十三講》《淮北市漢代畫像石圖錄》《從「地下」走出的輝煌》則是淮北市圖書館捧出的文化瑰寶,是淮北向運河另一端發出的真誠回應。
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右)和淮北市圖書館館長劉傳剛(左)互贈圖書
名家論道:古韻相城風華映世
文化座談環節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內容之一。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安徽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懷東,與“江淮文化名家”引育工程領軍人才、中國考古學會大運河專業委員會委員陳超,同現場百余名讀者朋友齊聚一堂,和主持人一道圍繞大運河淮北段的歷史、文化、考古成果以及當代價值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專家們詳細闡述了大運河淮北段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紐帶。從先秦時期起,淮北就已進入中國歷史的版圖,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文化和交通節點。隋朝通濟渠的開通使得淮北成為南北交通的關鍵節點。
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吳懷東
中國考古學會大運河專業委員會委員陳超介紹了近年來淮北在大運河考古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柳孜運河遺址的兩次發掘揭示了隋唐大運河的歷史面貌,出土了大量文物,為研究運河的變遷提供了重要實證。這些發現不僅革新了中國運河史的研究范式,也豐富了我們對大運河歷史和文化的認識。他表示,“柳孜運河遺址發掘的橋梁遺址讓我們在現實中看到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虹橋的模樣。”
吳懷東教授則介紹了一首“特別的唐詩”。1999年柳孜碼頭考古出土的一件唐代長沙望城銅官窯詩文執壺上,刻有一首五言絕句:“夕夕多長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遠客,門口問貞夫”。這首詩是析字詩,每一句詩的前兩個字組合起來就是第三個字,體現了唐朝人的詩歌智慧。
中國考古學會大運河專業委員會委員陳超
當然,回溯淮北悠久的歷史,還會看到劉伶、嵇康等魏晉南北朝文化名人。吳懷東教授詳解了嵇康的別樣人生,認為嵇康的文學作品和人生經歷,為淮北文化增添了濃厚的人文底蘊。眾多文人墨客經大運河南來北往,留下的不朽詩篇,更賦予了運河豐富的文化意象。這些文學作品不僅展現了運河壯麗、漕運繁忙的景象,也記錄了其在歷史變遷中的興衰,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史料。盡管汴河已消失,但這些文學作品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滋養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多維體驗: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
當天,在淮北市圖書館現場,還特設運河主題文化市集。首都圖書館、淮北市圖書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等單位的眾多特色文創品在現場展出,其中不乏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超級斷貨王”。市集還展示了精巧香包、精妙泥塑與栩栩如生的糖畫。
“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城市漫游從淮北市圖書館啟程
為“大運河文化閱讀行活動”淮北站獨家定制的城市漫游活動也同步展開。淮北市濉溪縣的“陳鐵嘴”陳文章、淮北市博物館(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展覽部主任武可、淮北市圖書館館長劉傳剛等淮北當地多位專家學者帶領現場讀者,漫步澮河古河道追尋隋唐運河的漕運記憶,走進怡心茶樓聆聽運河市井故事,駐足文昌宮,漫步臨渙古城遺址,探訪柳孜運河橋梁遺址博物館,徜徉濉溪古鎮老城石板街。
在淮北民俗泥塑藝術館看非遺傳承人李健東(右一)的泥塑作品
為鼓勵大眾用鏡頭記錄淮北的運河故事,本次閱讀行活動還特別推出“印象運河由你發聲”短視頻大賽。無論是文學愛好者、短視頻創作者,還是運河文化的追夢者,都可以用15秒到5分鐘的聲音與畫面,誦讀大運河主題詩歌或經典文學作品片段,帶上話題#印象運河由你發聲,并@首都圖書館。大賽將古老的運河文脈交給年輕的聲線,用鏡頭語言和創意表達為運河文化注入青春的心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共創共享。
“相城煥章 通濟綿長”,期待未來相城大地在運河的滋養下煥發新貌,千年運河以“通濟”之姿延續文化根脈。下一站,“大運河文化閱讀行”將前往河南鄭州,繼續書寫大運河千年文脈的傳承、保護與交融。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壽鵬寰
編輯/汪浩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