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西夏陵申遺成功!寧夏省,為什么要改成回族自治區?

0
分享至

全文共5126字 | 閱讀需11分鐘



文章轉載自:環球情報員


2025年7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將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夏陵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國有五個民族自治區。其中,新疆、西藏和內蒙古面積都超過100萬平方公里,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三個省級單位。


▲新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其后是西藏、內蒙古

相比之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面積卻顯得非常渺小,只有6.64萬平方公里,是五個自治區面積最小的一個,也是北方面積最小的省區(不包括直轄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綠)

然而,寧夏雖然現在是自治區,但民國時期卻是“寧夏省”。當時寧夏省面積為23萬平方公里,大約是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的4倍。


▲民國時期的寧夏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寧夏省可謂是“命途多舛”。1949年-1954年,寧夏省仍在新中國的版圖。到了1954年,寧夏省被裁撤,土地被并入甘肅和內蒙古。

到了1958年,寧夏時隔4年再次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中。寧夏成立了回族自治區,成為中國的五個自治區之一。

但新成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只有原寧夏省面積的1/4。


▲寧夏回族自治區

那么,寧夏省為什么裁撤后,又重新設立回族自治區呢?

一、寧夏建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總人口約730萬,其中漢族人口占60%,回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人口占35%。

歷史上,寧夏所在的寧夏平原,曾經見證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爭奪。

在中國古代,西北的漢地核心主要集中在關中平原。關中以北便是黃土高原,這里成為了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過渡地帶,長期以來,黃土高原就是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爭奪的前沿。


▲黃土高原,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文明的過渡地帶

寧夏所在的寧夏平原地處黃河上游,屬于河套平原西部,也叫西套平原。西套平原對于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意義不言而喻。


▲寧夏平原,位于河套西部,也叫西套平原

從秦漢時期,中原王朝在這里多次和匈奴、羌等游牧民族發生戰爭。

公元6-7世紀,中國北方漢人李氏家族占據了隴西地區(今甘肅寧夏一帶),成為了當地的大族。

公元618年,隴西李氏家族建立大一統的唐朝。

與此同時,青藏高原的吐蕃(藏族祖先)興起,建立了吐蕃政權,藏族占據青藏高原地區,并不斷向四川盆地的方向擴張。吐蕃和居住在川西的羌人沖突不斷。

遠在西亞的阿拉伯半島上,阿拉伯人建立了伊斯蘭教的國家——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開啟了征伐亞歐非的步伐。受阿拉伯帝國的影響,中亞突厥人、波斯人也皈依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文明已經悄然接近中國。


▲阿拉伯帝國

公元7世紀時期,原居住在中國川西的羌人的一支黨項人受吐蕃的壓制,遷徙至黃河中游的西套平原。遷居到西套平原的黨項人選擇臣服于唐朝。

黨項族首領被唐朝賜予夏國公。因此,西套平原地區也被稱為“夏地”。


▲黨項人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的政權更替頻繁。黨項人控制的夏地割據西套平原。

公元976年,后周將軍趙匡胤建立宋朝。雖然北宋統一了中原和華南地區,卻始終沒能統一夏地。


▲北宋統一的方向,不包括夏地

公元1038年,黨項人首領元昊的帶領下建立了西夏,首都興慶府(銀川)。

西夏是以黨項人為主體,包括漢族、吐蕃族、回鶻等多民族的國家。


▲元昊稱帝

西夏對于北宋來說是巨大威脅。因此,北宋興兵討伐西夏,都無法滅亡對方,宋夏對峙局面形成。

公元1044年,宋以歲幣的形式,換得了既相互往來、又對立的局面。使得農耕文化傳入西夏,帶動了西夏的繁榮。


▲北宋、遼和西夏對峙局面形成

西夏和宋朝(北宋被金國滅亡后,南宋和西夏不接壤)并存的局面一直持續到13世紀。

1206年,崛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在杰出領袖成吉思汗的帶領下,統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政權。

蒙古帝國建立后,實行行省制度,開啟了南征北戰的征途。

1227年,西夏被蒙古帝國所滅。黨項人遭遇滅頂之災。此時華夏人的土地還有北方的金國和南方的南宋。


▲蒙古帝國滅亡西夏

西夏被蒙古帝國滅亡后,取“夏地安寧”之意,設立寧夏行省。此后,蒙古帝國滅亡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國。

1261年,忽必烈將寧夏行省更名為“西夏中興行省”,省會為寧夏府路(今銀川)。

偏安一隅的南宋成為了蒙古統一中國的最后的目標。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把目標放在南宋。

公元1276年,元朝滅亡南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政權。

元朝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蒙古人的其他勢力也向西擴張勢力,相繼滅亡了阿拉伯帝國、中亞的突厥人汗國。蒙古大軍的征伐使得東亞的中原文明和西亞、中亞的伊斯蘭文明來往更加密切。

元朝統一中國后,中國和阿拉伯商人的陸路貿易頻繁。部分西北地區的漢人在和阿拉伯商人接觸的過程中皈依伊斯蘭教,逐漸形成了新的群體——說漢語的穆斯林,也就是回族的前身。


▲回回,在元朝地位很高

元朝在中國推行地方行省制度。西夏中興行省因為戰亂的影響,外加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導致人口銳減,無法支持一個行省的規模。

而元朝又推行“大行省”制度,因此將寧夏并入甘肅行省。寧夏由省降級為寧夏府。


▲元朝在中國設立行省,甘肅行省下轄寧夏平原

元朝滅亡后,中國進入明朝時期,蒙古人退出漢地,回到蒙古高原地區。明朝時期, 回族沒有被視為一個民族,被視為皈依了伊斯蘭教的漢族。

明朝對于北方的控制局限在長城一線,廣闊的蒙古高原依然被蒙古人(北元以及后來的瓦剌、韃靼)掌控。

而寧夏地處明朝和蒙古人的邊境附近。因此寧夏承擔了更多的防守職業。

明朝把寧夏府更為寧夏衛(衛、府一個級別,衛承擔防守重任),下轄寧夏、固原兩陣,主要是為了抵御蒙古人南下。


▲明朝時期,寧夏地區歸陜西行省

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中國進入清朝時期。

清朝統一中國后,對中國的行政區作出新的劃分。由于明朝對蒙古人的控制較弱,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采取聯姻、征討并用的方式統一了蒙古高原地區。

清朝以戈壁沙漠為界,將蒙古人地區劃分為“內扎薩克蒙古”和“外扎薩克蒙古”。


▲清朝時期的甘肅行省

由于清朝已經拉攏了蒙古人地區,因此寧夏平原已經不再是國家的邊境,清政府將寧夏衛重新更名為“寧夏府”。寧夏府在內的寧夏平原全境劃歸甘肅省。


▲寧夏府位置

清朝時期,甘肅省的漢族約為80%(包括信仰穆斯林的漢人)的絕對優勢,蒙古族占據10%。

當地一些民眾受西域的伊斯蘭文化影響,信仰伊斯蘭教。清朝把穆斯林統稱為“回回”。回回可以參加科舉,但擔任官職相對較低。

1762年,清朝頒布了歧視回民的法令,例如同樣盜竊罪,回民會被發配云南。此外,清朝的回漢糾紛發生時,漢族官吏往往偏向漢族。這一切導致回民起義不斷,反抗清廷的歧視。

清朝前期,清廷憑借強大的實力,鎮壓回民反抗。

然而,鴉片戰爭后,隨著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回民的反抗越來越強烈。

1862年-1873年,西北地區(甘陜)爆發了回民針對清朝統治者和漢族官吏的動亂。戰爭長達13年,甘肅省(包括寧夏)損失約80%人口。


▲1862年-1873年的同治回民大起義

甘肅同時也是漢地(內地)通往西域新疆、外蒙古的重要門戶。因此,該地的防御問題愈加重要。清廷加強對陜甘地區的管控。

1911年,清廷滅亡,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寧夏更名為銀川。

民國初期,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出于穩定國家統一的需要,提出了“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的理念。其中,“回”不是一個民族,而是泛指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


▲民國初期的五族共和旗

民國初期,青海、陜西、甘肅被馬氏軍閥(回民)占據。

與此同時,外蒙古貴族利用清末民初的動亂,在俄國的幫助下事實完成獨立。因此,中國北方邊防問題日趨嚴峻。


▲馬氏家族,占據西北的甘肅、青海

1928年,中國北伐大體上取得了勝利,中國統一即將完成。國民政府對于中國的行政區劃進行新一輪調整。

為了加強對于漠南蒙古的控制,在蒙古族聚居的中部地區設立了察哈爾、熱河和綏遠,即塞北四省的三省。


▲塞北

1928年10月17日,為了穩固中國西北,南京國民政府以原寧夏府為核心,設立寧夏省。

寧夏省管轄范圍包括今天的寧夏平原、阿拉善盟等蒙西地區,省會銀川,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


▲民國設立的塞北四省——寧夏

二、寧夏被撤銷

寧夏省設立之初,境內的民族被國民政府認為是漢族和蒙古族。回族一般被視為說漢語但信仰伊斯蘭教的國民。


▲白崇禧,自稱是信仰穆斯林的漢族

寧夏省全省人口200多萬,其中漢族占據約80%(包括信仰伊斯蘭教的漢族),穆斯林民眾主要分布在銀川為主的寧夏平原。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寧夏省北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把侵略的目標直指中國。1935年,日本策動塞北四省的察哈爾、熱河和綏遠自治,進一步蠶食中國華北地區。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塞北四省的綏遠、察哈爾、熱河被日軍占據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塞北的察哈爾、熱河、綏遠淪陷。寧夏沒有淪入敵手,作為中國西北反抗日本侵略的重要一站。

抗日戰爭期間,中共武裝力量和國民政府共同抗擊日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與國民政府立場不同,中共把漢族穆斯林視為單獨的民族——回族。這為新中國成立后回族的認定奠定基礎。


▲回民支隊馬本齋的雕像

1945年1月,出于爭取蘇聯對日作戰的需要,英、美、蘇簽署了涉及中國主權問題的《雅爾塔協定》 ,規定外蒙古維持現狀。


▲三巨頭商討外蒙古獨立

二戰后,外蒙古獨立,寧夏再次成為了邊境省。中國原本迎來相對穩定的和平時期。然而內戰爆發。

國民政府不再承認外蒙古獨立,寧夏邊防壓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中共武裝力量在東北、華北建立了解放區。蒙古族聚居的內蒙古高原位于解放區的大后方。

如何處理好蒙古族問題,對于鞏固解放區意義重大。經過不懈探索,民族自治是妥善處理民族問題,鞏固解放區大后方的最好方式。

1947年5月1日,解放區設立了第一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大會

起初內蒙古只包括蒙東地區。蒙西地區依然在國民政府手里。

內蒙古自治區的設立,使得解放區內的30萬蒙古族同胞獲得了自治權利。為日后新中國建立其它4個民族自治區奠定了基礎。

1949年9月,解放軍占領了銀川,寧夏省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后,回族的身份得到確認。

新中國成立初期,保留了包括寧夏在內的塞北四省。塞北四省的察哈爾的面積相比于民國時期有所縮小,寧夏省的面積和民國時期差不多。


▲1951年中國地圖,依然保留塞北四省

新中國成立后承認了蒙古的獨立。此外,新中國開始了經濟文化建設,國內環境持續向好。

隨著新中國邊境穩定和國內環境的好轉,包括寧夏省在內的塞北四省失去意義,裁撤塞北四省勢在必行。

此外,包括寧夏省所在的塞北四省,境內都有大量蒙古族聚居區。出于尊重蒙古族的自治權利,塞北四省的蒙古族聚居區被并入內蒙古自治區。

1952年11月-1954年1月,察哈爾省和綏遠省相繼被裁撤,并入河北、山西和內蒙古自治區。

1954年6月,中國作出了裁撤寧夏省的決定。按照民族聚居的原則,寧夏省北部(蒙古族聚居地)超四分之三的土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55年,熱河省被裁撤,北部并入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度最長的格局初步形成。

寧夏省北部并入內蒙古后,剩下四分之一的土地劃歸甘肅省。


▲1957年的甘肅省地圖,包括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在中國版圖上消失。

三、寧夏設立自治區

寧夏平原劃歸甘肅省之后,甘肅省的人口主要有漢族和回族。回族人口占20%。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

進入50年代后期,隨著國內逐漸穩定,民族區域自治的問題開始提上日程。

根據1953年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境內回族有350多萬人,在當時已識別的少數民族中居第三位,僅次于壯族和維吾爾族。


▲回族是1953年識別時的中國第三大民族

1955年至195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設立,回族依然沒有自己省級別的自治區。

作為中國人口第三多,在中國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民族,卻沒有自己的省級自治區,與其民族地位不相適應。

甘肅省是當時中國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主要集中在銀川和西海固原地區,當地的回族占據甘肅省回族比例的70%。

因此,1956年2月正式提出了在甘肅東北部建立省級回族自治區的倡議。

甘肅東北部的土地被叫做寧夏平原,歷史上曾經建立過寧夏省、寧夏府(衛)。因此,甘肅東北部建立的回族自治區被提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寧夏消失了4年后再次出現在中國省級行政區版圖,成為了中國第四個成立的自治區。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

此時的寧夏面積有6.64萬平方公里,相比民國時期和共和國初期的寧夏省縮水了3/4。

寧夏回族自治區設立之初,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人口197萬,其中回族人口63萬,占全區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多年以來,人口實現了迅速增長。如今,自治區總人口728萬,回族人口250多萬,達到總人口的35%。

如今,寧夏作為中國回族人口(主要信仰伊斯蘭教)最集中的省區,以伊斯蘭教為紐帶,扮演著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互通的紐帶,也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交流的前沿。


▲在銀川舉辦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

寧夏首府銀川在2015年就開通了直通阿聯酋迪拜的航班,是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條直飛中東的航線。銀川目前也是中國為數不多能開通直飛迪拜航班的城市。

此外,銀川成為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的舉辦地,帶動了兩種不同文明的經貿交往和文化融合。


▲寧夏的回族建筑——清真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國家歷史》 incentive-icons
《中國國家歷史》
《中國國家歷史》連續出版物
4462文章數 3898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开原市| 安宁市| 炎陵县| 江华| 龙岩市| 临西县| 福清市| 田林县| 阿图什市| 明溪县| 桦川县| 老河口市| 红安县| 隆回县| 濮阳市| 玉林市| 孟村| 贵德县| 福海县| 日土县| 密云县| 阿坝| 城固县| 年辖:市辖区| 元阳县| 三亚市| 兰西县| 沁水县| 吉木乃县| 延川县| 隆昌县| 新乡市| 铁岭县| 宁南县| 辰溪县| 郑州市| 清河县| 萨嘎县| 隆回县| 河间市|